小学数学教案3篇_16.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390265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3篇_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3篇_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3篇_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3篇_1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教案3篇_1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3篇_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3篇_16.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3篇【必备】小学数学教案3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p :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那么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考虑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展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拟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

2、法那么。学情分析p :进展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局部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展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根底;学生有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积、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根底,就有利于学生完好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进步应用四那么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目的: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

3、计算法那么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才能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络,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纯熟的进展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理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才能。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理论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绘正方体的相对位置。3.学生通过理论活动,开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二、教材分析p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这节课学生在搭立体图形的过

4、程中观察、探究,根据自己的理论体验、感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用语言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开展空间观念。这节课由4个理论活动组成。1.训练注意力。2.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3.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4.根据指令用长方体、正方体、球搭立体图形。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p 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了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又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学生在一、二年级所观察的都是详细的事物,如汽车、房子等,在此根底上,这节课学生学习从三个方向观察立方体,不再是详细的实物,而是抽象的立体图形,而且还要求学生用详细语言描绘物体的相

5、对位置。学生已经有了生活经历、理论活动经历,再通过动手操作、实物观察、想像、描绘等活动,学生的空间想像才能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开展。四、教学设计(一)活动一:训练注意力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根据老师的口令行动起来,老师请两位同学在讲台上表演。请你摸自己的左耳朵,摸右腿,摸左眼睛,摸右肩。请你用右手摸你的右腿,用左手摸你的右眼睛。请你用左手指前面,指下面,指后面,指左面(二)活动二: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1.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的后操场工地上有许多叔叔总是在忙繁忙碌的,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说得好,他们正在为我们盖新的教学楼。半年以后,我们就可以搬进宽阔亮堂的新教学楼了。同学们,你知道在

6、盖大楼之前要先做什么吗?对,要由设计师精心设计好大楼的图纸,比方一共有几层,每个房间有多大面积、几个窗户等等,然后才由建筑工人按照图纸去盖,那么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来当设计师和建筑工人,一起来搭房子,好吗?2.唐老师设计了一栋大楼,想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立方体搭一搭,比比哪个同学可以理解老师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来。我请两个同学上台来搭,其他同学在下面搭。横着放3个方块,在中间方块的上面放一个,把右面的方块拿去。(要注意每完成一步都要及时反应,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同学们,你们搭的和唐老师设计的完全一样,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这个设计师的意思。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筑工人。3.大家想想,老师刚刚给你

7、们发了几条指令?最优秀的设计师要尽可能地用少的指令指挥建筑师,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可以做到这一点。下面我请一名同学做设计师,在讲台下面的小凳子上搭一座房子。(请一名同学在讲台下面设计,注意不让其他同学看到他的设计情况。)李想设计师,请你说说你的大楼是怎样设计的,其他同学作为建筑工人,咱们看看谁最聪明,可以很快明白设计师的意图。4.同学们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做设计师,先自己搭出一栋大楼,注意用书挡住不要让建筑工人看到,然后设计者用尽可能少的指令让建筑工人搭出你设计的大楼。做完后同桌互换角色,练一练。(老师注意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要注意发现典型的设计方案。)哪位设计师上讲台来,把自己的设计告

8、诉全班同学?(三)活动三: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1.同学们,唐老师还有一个很棒的本领呢!我不看你们搭好的大楼,而且也不用同学们给我指令,只要我动脑筋想一些问题问你们,根据你们的答复,我就会搭出和你们想的一样的大楼,我们试试看吧!高原,请你答复老师的问题:你用了几个立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侧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你看,老师搭的和你想的一样吗?(老师边问边搭)2.请大家想想,老师问了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同学们,高原用了4个立方体,为什么从上面、正面、侧面看的结果会不同呢?如今就请大家搭出和高原同学想的一样的房子,你从上面、侧面、正面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3.

9、下面我再请一名同学做设计师,在讲台下面的小凳子上搭一座房子,我们请建筑工人一边提问题,一边搭一搭。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做设计师,先自己搭出一栋房子,然后建筑工人用尽量少的指令提问设计师,根据他的答复搭出房子来。同桌互换角色练习。(老师注意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4.谁想知道别人的大楼是怎样搭的?请你上讲台,提问你想知道的同学,我们大家一起搭,看是否可以搭出和他设计的一样的房子。(四)活动四:根据指令用长方体、正方体、球搭立体图形1.同学们,我们不仅带来了4个正方体,还带来了一些长方体和球,我们可以用这些物体来搭一搭。下面听老师说,大家搭:先放三个正方体,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球,长方体放在三

10、个正方体的上面。2.请同桌两人合作,完成这个活动。总结: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假设你是老师,你还想和大家说些什么?五、教学反思记得这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们拿到教科书就急忙通读了一遍,然后再一起谈感想。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单元,都认为这节课学生理解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大家都说,他们会搭出来吗?但是通过理论发现,我们太小看学生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很顺利地完成搭立体图形的任务。不过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可以搭出图形只是初步的要求,要想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和以后的教学中渐渐培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根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的。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

11、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气氛。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整个教学过程表达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也获得了施行新课标的一次成功体验。稳定性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节课,学生学习情趣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看来比拟乱,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学习,这样的“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考虑,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究、不断理论、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六、案例点评这节课老师围绕空间观念的培养,组织了四个数学活动,一是左右等方位的摸一摸活动,然后是教科

12、书上提供的两个活动,最后是一个进步的活动。这四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化。对于本节课的重点二、三两个活动,老师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先是由老师演示,再让个别学生演示,然后让大家总结经历,最后让同学们合作操作。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知识。整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p 、考虑、探究等多种理论活动,学会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并初步学会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描绘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才能。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思想: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利用音像教材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课题研究目的,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根底,以培养

13、智能型、创造型人才为目的,试图通过对教学的科学设计,实现音像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浸透,充分挖掘音像教材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探究解答方法,培养学生知识与才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全课采用启发式电化教学,本教学设计力求表达以下特点:1。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运用现代教育媒体首先设计一道准备题,通过微机演示让学生感知相通问题的构造特点,然后通过列表、讨论、分析p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多种信息与表象,在老师适时启发点拔下,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积极思维,探究和发现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在稳固

14、练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相遇问题类似的实际问题,实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充分表达了知识与才能素质的培养过程。2。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相遇问题的学习及解决问题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勤学善思、主动进取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乐中学习,在进步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教学目的:1。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以及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2。能根据相遇问题的题意用线段图分析p 数量关系,并说出解题步骤。3。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中求路程的应用题。4。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才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探

15、究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相遇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p 。电教媒体:微机及配套大屏幕、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展示设疑一前提诊测投影片1。张华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654=260米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2。李诚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 ? 由学生补充问题再列式计算评析:旧知的再现,针对性强,抓住与新知亲密相关的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适当的铺垫。二引人课题我们以前学习的都是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假如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二、引导思疑1。创设动态情境,准确理解题意。微机屏幕显示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张华、李诚是怎样走的?结果会怎样?微机演示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过程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明晰艳丽。学生观察后提问: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