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科GIS课程教学改革框架建构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389844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学科GIS课程教学改革框架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旅游学科GIS课程教学改革框架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旅游学科GIS课程教学改革框架建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旅游学科GIS课程教学改革框架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学科GIS课程教学改革框架建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学科GIS课程教学改革框架建构 一、GIS在旅游学科中的作用GIS技术为旅游开展提供一种重要技术保障。旅游者通过空间挪动行为,与旅游环境的产生交互过程,形成旅游者活动规律。可见,旅游者活动信息属于一种发生在旅游环境内、具有严格地理维的地理信息。GIS技术对旅游地理信息进展高效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与传输,以其高效处理海量空间数据、高效制图技术、动态过程分析等特点,为旅游资源调查、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信息效劳等领域提供了崭新的手段。由此,GIS技术与3G技术、VR技术、Web技术等共同组成旅游信息化的重要局部,这也是旅游院校引进GIS课程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科学思想的GIS为旅游开展提供

2、一种空间思维方式。旅游学科属于研究人的学科,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导致旅游类专业培养侧重于管理才能但忽略空间思维才能的培养。如何理解旅游现象空间关联性,如何高效利用旅游者活动信息进展市场营销、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行业监测等,成为旅游院校学生逻辑思维培养面临的一个难题。旅游类专业开设GIS课程能有效地改变这种场面。其原因是GIS学科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背景,强调逻辑性;通过对GIS理论理解和软件应用,学生能深入理解数字旅游空间模型的概念和原理,打破对空间的主观感受。如此一来,GIS课程就会使旅游类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理性且逻辑,而这恰好是当代旅游人才所必需的思维才能之一。GIS技术为旅游产业提供位置

3、效劳LBS。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空间挪动的人类行为,需要大量的地理信息为其效劳。作为位置信息技术,GIS技术天生就是一种精准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因此与生俱来兼具提供位置效劳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属性。因此,建立旅游信息系统是GIS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国内对于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成果,根据旅游者对旅游信息效劳体系的要求,利用GIS可以建立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旅游信息系统,给旅游者提供数据库查询,从而为旅游消费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二、旅游类专业GIS课程教学改革框架建构一教学目的: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逻辑思维方式和空间分析才能旅游类GIS课程目的建立可分为:1习得GIS软件应用技能,通过课堂

4、讲授并结合课堂演示和上机理论,要求学生掌握一种GIS软件的核心功能,具备熟悉运用GIS软件的才能;2运用GIS技术解决旅游问题,要求学生可以理解GIS理论框架和运用GIS技术解决旅游规划、旅游营销等专业领域内的实际问题,以及理解GIS开展前沿和趋势;3为旅游提供GIS效劳,使学生可以胜任与GIS软件有关的旅游管理工作。二教学内容:实验-原理-实习;交融形成逆向阶梯式;教学内容体系旅游类专业GIS课程的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的及其在旅游学科知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教学内容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模块,包括:实验训练,根底理论和课程设计,这三个模块形成一个阶梯状的进阶式教学体系(见图1)。详细而言,实验训练

5、模块重点以主流GIS软件如ArcGIS根本操作为核心,目的在于对工具软件的认知和熟悉。先做练习,后讲原理,再练习,再回忆;,逆向循环学习方式,进步学时利用率。根底理论模块重点强调GIS的根本概念和知识体系;详细内容包括GIS经典概念和理论的介绍和地学背景知识补充介绍。课程设计模块包括:地图制图、遥感数字图像解译、GIS空间分析等,该模块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围绕校园景区;,采用工程化的方式,实现对GIS软件核心功能的应用。三教学方法:面向理论的案例化、工程化理论教学形式1演示教学法:该方法主要针对实验训练模块,主要是解决学生对GIS课程的感性认识问题,即让学生熟悉GIS软件的根本功能模块、主要操作

6、方式和根本概念。详细操作是,老师首先借助GIS软件,演示实验内容,讲解实验中地学问题或模型的GIS软件处理过程;然后学生根据实验任务完成相应的模拟操作,理解实验软件的处理运作方式。在实验完毕后,老师分析与评价GIS软件各个模块功能和实验结果。2案例教学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与根底理论模块,目的在于解决旅游类专业学生对GIS根底理论难以理解问题,进一步进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案例选取是该模块的首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取之于旅游产业理论的案例素材比拟复杂,需将案例精简成为教学素材,以利于进步学生利用GIS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同时能促进对GIS软件的掌握及根底理论理解。例如在自驾游线路规划问题上

7、,可精简成采用临近分析、网络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功能进展建模分析。3工程教学法:该方法应用于课程设计模块,主要是解决教学内容与旅游专业脱节的问题。在教学理论中,将校园类比成景区,开展面向旅游景区的工程化教学,根本施行环节如下:建立工程团队,根据情况,每5-7名学生组成一个工程团队,作为教学的根本组织和施行单位,完成一个应用工程设计。应用工程招标,开设校园旅游线路规划、校园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校园旅游适宜度评价、虚拟校园、校园电子导游等工程,学生以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方案工程;方式招标立项。工程施行辅导,课程建立2名主讲老师、2名研究生助理共同辅导工程团队完成工程任务;学生必须做到及时与指导老师共

8、同讨论、交流工程思路及分享应用设计成果。工程成果提升,学生在课程完毕时提交应用工程报告和进展工程辩论,对其获得的学习和研究的成果进展评估,鼓励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整理发表。三、结语GIS作为旅游技术平台的主流方向,是实现旅游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还具有培养学生理性分析才能的功能,所以它对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类GIS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首先在课程目的层面进展革新,从GIS技术、科学、效劳三位一体;分析GIS对旅游学科的作用,获得一致的重要性认同。在此根底上可建构一个实验-原理-实习;交融形成逆向阶梯式;教学内容体系,通过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革新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的创新。本文 吴贵华、汪京强、刘建华、郭红凤 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