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38859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 砖井镇中学 张炳汉大家好,线段、射线和直线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节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线段、射线、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后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由它们构成的,所以,线段、射线、直线是今后研究比较复杂图形的必要基础。从本节课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所必备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二、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但思维不够严谨,语言表达也不够规范。要使他们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并不困难

2、,但要让他们正确表示(述)线段、射线、直线,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许多学生觉得比较困难。.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诱导,观察分析,讲练结合等方法,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使所学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画一画等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全过程。.四、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1、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法及它们之间

3、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 2、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3、通过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五、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及直线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为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六、说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通过生活中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创设的问题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通过各个环节对各个知识点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梯度性的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得出知识点。利用问题的方

4、式将实际情景抽象为数学模型,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结合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一)创景导入(约2分钟) 生活化的情境是学生熟悉、喜爱和了解的,在课堂上再现生活情景,会让学生感到很亲切,因此我通过出示一组画面,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本课课题。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尝试发现,探索新知(约20分钟)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的教学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5、,感受到几何语言的严谨性和简洁性。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等环节,全方位调动学生感官,完成几何概念的教学,并由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的填写,最后得出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接着让学生画图实践,画经过一点的直线和经过两点的直线,引导学生得出直线性质,并用幻灯片演示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最后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巩固了知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三)讲练结合、反馈拓展:(15分钟)精心设置一些让学生积极动手的小游戏、看图说话、随堂练习、变式练习、延伸拓展题等,方式多样,形式活泼,既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是为了有针对性的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四)课堂小结、诗歌欣赏:

6、(约3分钟)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欣赏诗歌,让同学们发现几何与数学中的美,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七、说教学理念: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我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最后,我谈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自我评价: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得出相关知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在:1.,教师角色转变不到位,加上课堂调控能力的缺乏,使本节课的教学时间紧张,语速过快,巩固练习未能在课堂上完成。2.未能对部分学困生在活动中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思考与完善。课堂中还有许多不足,请各位同仁予以指出,我将虚心接受,并努力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