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387997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预防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预防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预防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预防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预防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预防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事故摘要: 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预防和对待体育安全事故呢?本文结合各种小学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事例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从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与合理开展课堂中的活动内容这两方面来谈谈,以供参考、借鉴.关键词: 预防 小学 体育课堂 安全事故 前言:2010年上半年发生的一连串校园恶性伤人案件,给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3月23日,福建南平某小学发生砍杀事件,8名学生死亡,5名学生受伤;4月12日,广西合浦发生砍杀事件,死伤数名小学生;4月28日,广东雷州某小学发生砍杀事件,伤16名师生;4月29

2、日,江苏泰兴某幼儿园发生砍杀事件,伤32人;4月30日,山东潍坊某学校发生铁锤伤人事件,5名学生受伤;5月12日,陕西南郑某幼儿园发生砍杀事件,死9人,伤11人;5月31日,广东遂溪某小学一女生身中十几刀,失血身亡这一连串的恶性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再一次给学校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校园暴力和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大杀手,这不能不引起整个社会的焦虑和关注。校园外的安全工作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而校园内的安全工作也不能忽视,对于活动性最强的体育课来说,更是要做好安全方面的工作,避免学生的运动的过程中受到伤害,未雨绸缪,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做好防范工作,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

3、中健康成长。因为空间性,活动性的特点,与一般学科的课堂不同,体育课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要做好体育课堂中的安全防范工作,需要师生的共同合作。作为课堂中的主导者,体育老师肩负重要的责任,那么体育老师要如何做好防范工作呢,下面分几点来作介绍:1.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1.1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很多事故的发生,是我们对很多细节掉以轻心,不以为意,关键是我们常常要放多一个“心”。体育课涉及的活动比较多,每节体育课都会有不同的活动内容,有各种球类,有障碍跑,还有投掷类的垒球、铅球、实心球等这些危险系数较高的项目。如果课堂上需要进行这些项目教学的话,老师在课前应对这些体育器材进行检查,避免这些器材因有

4、老化、剥落等问题而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危险。曾经有个别学校的篮球架在风雨中日晒雨淋老化后,没有及时更换,在球与架激烈的冲撞中,导致篮球板脱落,造成坠物伤人。也有因足球门栏固定不牢,门栏翻倒压伤人的情况出现。因此对这些器材的检查非常重要。1.2检查好运动场地。运动场地是学生体育活动的载体,运动场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运动场地的范围很广泛,在学校里,主要指的是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在场地造成的伤害事故中,坑洼不平是最常见的问题,另外还有跑道板结、沙坑少沙、乒乓球台密集等等问题。造成这一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时间过长,且疏于管理维护,还有的是一开始修建就存在不

5、科学的情况,加上学生本身活泼好动的特点,不安全因素显而易见。例如,在进行跳远教学前,要检查沙池里面有没有其他尖锐的异物,特别是玻璃类的易伤人的利器,要及时将其清理掉,这在沙池中是常见的东西。对于跑道上的沙子石头要清理干净,避免摔跤扭伤脚。1.3做好热身的准备运动。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是必须的。在平时,我们都处于一个静止状态,我们全身肌肉,筋骨还没有活动开来,如果突然进行激烈运动,很容易会造成拉伤、扭伤,因此在课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时间一定要足,不要只是形式主义。各种动作要合理安排好,头部,颈部,手部,脚部,腰部,各处关节都要舒展开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身体慢慢进入运动的状态,才能进行激

6、烈运动。1.4做好了解学生体质特点的工作。孔子提倡“因材施教”,这不只是针对文科学习来说的,在体育课堂中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锻炼计划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小学生。“一样米养活百样人”,不是每个人都有像刘翔、姚明那样的体质,每个人的体质特点都不一样。有素质好的,也有素质差的。学生的身体情况千差万别,有些先天身体不足的,像心肌炎、低血糖、哮喘等特异体质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如果在训练中给予他们一样的运动强度的话,他们可能会做不来,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运动标准。例如在我所任教的五年级,我就根据学生的体质特点,分出三个层次:高中低。运动强度和动作难度根据这三个层次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得到合理

7、的锻炼,不会对个别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1.5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老师不能掉以轻心,对学生要做好思想工作,无论在平日或是课堂中,都要反复给他们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一遍不行,二遍、三遍不在乎罗嗦,只要求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聪明的人总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也要注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上课穿皮鞋凉鞋、口袋装玩具小刀、胸前挂钥匙装饰物等不符合体育课堂常规要求的习惯。因为着装不合要求发生的摔跤事故时有发生,再加上口袋里和胸前的物品,其后果不可想象。第二类是推拉、疯赶的不良习惯,年龄越小,这种行为越容易发生。第三

8、种不良习惯在夏季体育课堂上容易发生,比如学生课前大量饮水、课后立即凉水冲头洗脸等等,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是很不安全和不科学的做法。因此一定要纠正学生这些不良习惯。2.合理开展课堂中的活动内容。2.1定好要求,讲明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开展一个活动前,老师一定要认真讲解活动细则,做好示范动作,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在扔沙包的时候,要安排好学生站什么位置,注意不能扔哪个身体部位,如何闪躲等,以最正确的方式去完成活动任务。又如在跳4.5米大绳的时候,如果安排不当,绳子打到人身上,是很痛的,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学生的队形,讲明规矩。10个人为一组,一个一个轮着跳,一组跳完后,先停下,这组同学

9、疏散后,下一组再接着跳,避免因为来不及走而出现拥堵,导致摔跤的情况。2.2活动前清理好活动现场。2010年5月13日下午,某校体育教师正在带领学生进行铅球训练,一名学生将铅球投掷完后,学生王某正要用投掷的方式往回投,此时,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开始纷纷向校外走去。体育老师发现王某要投回来刚要制止,但为时已晚,铅球投偏了,砸在了三年(2)班学生张某的头部,致使其头部受伤。校长和班主任闻讯后,和体育老师迅速将张某送往医院并及时通知了家长,经诊断其为颅脑损伤,右额额部硬膜外出血。从这例子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开展一些投掷类的活动时,要将场地中的人员清理出去,并划好一定安全范围,避免因有人误闯场地造成的伤

10、害事故。2.3找好帮手,分好队伍。老师不是孙悟空,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金睛火眼,一个人要面对四、五十个学生,也会有疏漏的时候。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一个人能力有限,那么就找多几个人来帮自己做好监督。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选出一些自觉性强,领悟能力高,有领导能力,能让其他同学信服的同学来做小组长,在活动的过程中管好其他同学的纪律,效果也不会比老师的管理差。老师当一个总指挥者,发总指令。针对一些调皮异常的学生,更要多几分注意和鼓励。根据体质不同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如每班50个人,每个层次分两个小组,每班六个小组,选出六个小组长做老师的小助手。这样分组既体现了组织性,也体现了计划性,不会杂乱无章

11、。2.4做好活动过程的保护工作。体育活动中,正确的保护和帮助是学生安全的有力保障。在教师强调不够,或者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下,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伤害事故。比如在做仰卧起坐中,有的学生个头比较高,小体操垫子的长度有限。在这个情况下,一般要强调两个问题:一是做仰卧起坐的同学躺下去的时候,臀部挨着垫子一边的边缘然后再躺下去,这样头部一般不会触着地。二是帮助抱腿的同学,一定要坐在被帮助同学的脚上,然后双手环抱被帮助同学的小腿并拉紧,防止做仰卧起坐的同学在练习的时候身体向后滑动导致头部撞地。在练习单双杠的时候,很容易会出现滑手的情况,在地面上,首先要铺好安全垫,其次老师在一旁要随时做好准备,有情况出现

12、的时候,马上伸出手去抓稳。2.5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在生活中,总会有很多我们预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我们要培养训练好自己的应急能力,不同情况要学会灵活处理。例如在课堂中,如果有同学身体不是很舒服的时候,让他们一个人回教室又没有别的老师照顾监管,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划定一个地方让他们活动或休息,避免他一个人出现其他情况而没有人发现。又如在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自然突发情况,例如雷雨闪电等情况时,就要及时疏散学生回到教室,或者是体育馆中,在安全的地方进行活动。3.结论体育教学工作,需要的是细心和耐心。老师在教学方法,学法以及组织等方面细致考虑;学习对某些伤害事故的救治常识与技能,了解体育保健知识,一旦出现意外事故,教师可以从容应对。从保护未成年人的高度,从为事业负责的高度出发,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课前和课堂中的工作,就一定能确保体育课的安全,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宁静、和谐的成长环境。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