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暂堵酸化工艺技术研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387652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暂堵酸化工艺技术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毕业设计暂堵酸化工艺技术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毕业设计暂堵酸化工艺技术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毕业设计暂堵酸化工艺技术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毕业设计暂堵酸化工艺技术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暂堵酸化工艺技术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暂堵酸化工艺技术研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暂堵酸化工艺技术研究 学 生 张 旭 东 指导教师 张 益 评 阅 人_专 业 油气开采技术 完成日期 2012年4月14日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张旭东专业班级采油09301学号200930060134题 目暂堵酸化工艺技术研究设计(论文)内容及基本要求研究内容: 国内外暂堵酸化技术研究现状。暂堵酸化机理分析。暂堵酸化技术研究及效果评价1国内外暂堵酸化技术研究现状国内暂堵酸化技术的现状国外暂堵酸化技术的现状2暂堵酸化机理分析3暂堵酸化技术研究及效果评价要求:开展暂堵酸化技术现状分析,结合暂堵酸化机理分析,开展暂堵酸化技术研究及效果评价。 设计

2、(论文)起止时间2012年2月21日 至 2012年6月10日设计(论文)地点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学生签名年 月 日目录1 绪 论11.1 目的和意义11.2 国内外现状12暂堵酸化机理分析32.1 暂堵酸化的原理32.2 暂堵酸化技术42.3 暂堵剂注入工艺42.3.1 暂堵剂注入量确定52.3.2 堵剂注入参数确定52.3.3 选择性注入技术依据62.3.4 注入压力确定72.3.5 堵液注入速度确定方法82.4 堵剂封堵半径和用量确定方法92.4.1 堵剂封堵半径计算92.4.2 堵剂用量确定92.5 影响注入酸速度的因素研究及注酸速度确定102.6 现场应用112.6.1 施工步骤1

3、12.6.2 现场应用情况113暂堵酸化技术研究及效果评价123.1 暂堵剂类型的选择123.2 暂堵理论133.3 固相颗粒在地层孔隙中的堵塞机理133.4 暂堵剂优选及性能评价153.4.1 暂堵剂油溶性实验153.4.2 暂堵剂酸不溶、水不溶评价实验173.5 暂堵剂在携带液中分散性实验研究183.5.1 分散性实验183.5.2 携带液及暂堵剂悬浊液粘度测试193.6 暂堵剂粒径分布选择203.7 暂堵剂模拟封堵岩心实验研究203.7.1 验原理及实验装置203.7.2 实验分析213.8 暂堵带酸化解除研究224 . 酸化体系的研究与评价234.1 常用砂岩酸化液体系234.2 适宜

4、的酸型选择244.3 常规土酸研究254.3.1 常规土酸酸岩反应的机理254.3.2 酸化引起地层的伤害254.3.3 常规土酸酸化存在的问题264.4 新型酸液体系研究264.4.1 添加剂的选择标准264.4.2 基本作用原理274.5 新型酸液体系的筛选及性能评价274.5.1 酸液配方的选择274.5.2 添加剂的优选284.5.3 酸液体系的评价304.6 酸液体系配方确定305 结论与认识31参考文献321 绪 论1.1 目的和意义对于非均质性强的低渗、低压和低产油藏,其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极为不均,加之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部分措施对储层也造成了一定伤害, 从而使层间矛盾更加突出,严

5、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水平的提高。目前,酸化是油气井稳产、增产,注水井稳注、增注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对于非均质性地层,笼统酸化施工时酸液遵循阻力最小原则,首先大量进入渗透率最高的层位,只有少量酸液进入渗透率较低的层位,形成酸液的指进,不但未有效清除中低渗透层伤害,反而进一步加大了层间渗透率差异, 并造成大量酸液的浪费,未能达到解除中低渗透层伤害的目的,酸化效果不理想,油量不增13 。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报道过采用暂堵酸化技术4,即在注入酸液之前注入油溶性或水溶性暂堵剂,或将暂堵剂加到酸液中随酸液一同注入,这时注入的暂堵剂对高渗透水层会形成较好的封堵作用,使后续注入的的酸液大部分进入低渗透油层,从而取得

6、一定的酸化转向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长庆油田的安塞低渗砂岩油藏展开了“暂堵酸化工艺技术”动态研究。为现场提供依据并且完善室内实验关于暂堵酸化的动态研究。1.2 国内外现状80 年代末期, 国外曾报道过暂堵酸化技术, 这种技术是在注酸前注人油溶性暂堵剂, 或将暂堵剂混到酸液中注人, 以便在高渗透层界面快速形成滤饼, 使后续注人的酸液进人低渗透产层及污阻部位, 而这种暂堵剂则在酸化后随油流排出。但因为井周地带不均质, 渗透率不均匀, 压力分布也不一样, 加上注人的暂堵剂粒径大小也不一定合适, 所以很难形成致密滤饼, 即使形成致密滤饼, 承压能力也很低, 极易被后续注人的酸液突破, 故这种技术在现

7、场应用中成功的机率不大。针(1)注水井投球暂堵酸化工艺使用专用硬质塑料调剖球5先对注水井进行选择性投球调剖6,暂堵高渗强吸水层。密度接近且略小于注入水的调剖球在动态水流携带下进入井筒,依注入水的概率性分配选择性地流至强吸水层炮眼附近并封堵主强水层炮眼,在炮眼内侧注入压差作用下靠贴压实封堵在炮眼上,在施工压力和正常注水压力下不产生形变,从而改变注水在层间的分配,大大降低强吸水层吸水量,增强弱吸水层及可能启动的新吸水层的吸水量。暂堵结果相对改变了不同吸水强度的吸水层间的注水分配。投球暂堵高渗强吸水层作业以水井注水量下降或注水压力上升为完成标志。投球暂堵作业之后注入酸液。此时,调剖球在注水压差作用下

8、仍压贴封堵在炮眼上,不因井筒内进入酸液、周围环境密度变化而移位,阻止酸液进入高渗强吸水层。酸液主要进入并酸化弱吸水层和可能启动的新吸水层,使这些层孔喉变大。弱吸水层吸水量增大,不吸水层开始吸水,从而有效地改善吸水剖面和提高油藏动用程度。(2)新型粘性暂堵酸化技术对于小层多且薄,无法采用机械分层酸化;普通化学暂堵剂耐温性能较差而无法满足储层高温的特点,其应用受到严重限制;对于泡沫转向技术,由于泡沫本身的高温稳定性和低的液柱压力,也不宜在高温深井中应用。针对该类储层,提出了采用粘性暂堵技术来封堵高渗透层,使酸液转向到低渗透层。新型粘性暂堵技术是采用一种粘性酸液体系作为暂堵剂来封堵高渗透层,使酸液转

9、向低渗透层7。这种粘性酸液体系在高温下能保持较高的粘度8,耐温性能良好,酸化后其粘度能很快降低,对储层伤害小。粘性暂堵技术解决了常规颗粒暂堵剂耐温性能较差的问题,适用于非均质性较强、小层较薄的气藏。采用这项技术在大北气藏进行了暂堵酸化施工,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采气指数增加了2.219倍,对开发类似气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9。(3)泡沫暂堵酸化泡沫暂堵酸化是解决纵向非均质及多层油气藏酸化,达到均匀布酸提高吸酸剖面、均匀改善各层渗透率的一项有效技术。泡沫暂堵技术,对并联岩芯酸化时能有效地暂堵分流,从而使低渗透岩芯吸酸量增大,能均匀改善不同渗透性岩芯的最终渗透率,提高酸化效果;同时采用该项技术可有效

10、解决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多层油气藏均匀吸酸、均匀解堵问题,而无需进行其它分层措施10。(4)油井选堵酸化针对暂堵酸化技术存在的问题,佘跃惠等提出了一种油井选堵酸化的新技术,即在注酸前注入选堵剂封堵高渗透水层。然后注入酸液以酸化低渗透层和污染部位,通过反复研究,选用具有热塑性和良好油溶性的烃类树脂作为选堵剂主要成分,并添加适量交联助剂和无机填充料,以确保研制的堵剂在地层温度下经一定时问交联固化后遇水不变化,遇油后慢慢分散溶解,从而最终实现堵水不堵油的目的11。(5)选择性堵水酸化一体化技术选择性堵水酸化一体化技术就是在酸液注入前先注入选择性堵水剂封堵高渗透水层,然后注入酸液酸化并解放低渗透油层。这种

11、技术使堵水过程中不伤害非目的层,酸化过程中酸液少进入高渗层,使堵剂和酸液分别在高渗层和低渗层发挥有效作用,最终达到封堵高渗层并有效启动低渗层的目的。此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性堵水剂的研制与选择性注入工艺的确定:要求选择性堵水剂对水相封堵能力强,堵水率高(大于 90%) ,而对油相封堵能力弱,堵油率低(小于20%);要求采用相应的选择性注入工艺,以保证选择性堵水剂最大限度的进入高渗透水层,并达到一定的的封堵半径和封堵强度,以便能承受足够的正向(注入酸液)和反向(排酸或采油生产抽吸)压力冲击;应使选择性堵水剂尽可能少的进入低渗透油层,酸液尽可能多的进入低渗透油层,从而取得降水增油效果1213。2暂堵酸

12、化机理分析2.1 暂堵酸化的原理砂岩储层酸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解堵投产措施, 在油田应用十分广泛。酸化作业时,如果多层油气藏注入能力十分悬殊,例如各层渗透率差异较大,或各层受伤害程度不一致,注酸时,酸液总是按最小阻力原理,优先进入高渗透层,这样必然造成低渗透层或伤害严重层不能进酸。由此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按照多层设计的酸量主要进入其中部分高渗透层,使高渗透层吸酸过多,对岩石溶蚀过量,易造成砂岩储层垮塌,过多液量必然造成返排困难,引起储层二次伤害,降低酸化效果;其二,酸液不能按设计要求进入低渗透层和伤害严重的层,使低渗透层和伤害严重层得不到改善,不能达到酸化解堵的目标。因此,应考虑采用适当的

13、工艺技术,将酸液分流进入低渗层或伤害严重层,提高酸化效果37。根据达西定律,进入每一层的酸量可表示为: (5.1)式中:Ki第i层的渗透率;pi第i层流动压差;Ai第i层渗流面积; 第i层流体粘度;Li造成Pi压差的距离;Qi第i层的流量。为了使各层均匀进酸, 应满足下述条件: (5.2) 上式中n为总层数。显然, 各层的储层压力、所含流体的压缩性,流体粘度、天然缝洞的发育情况以及伤害程度的不同都会影响进入各层的流量分布。如果考虑各层压力及流体性质大致相同,则进入各层的酸量主要取决于各层的渗透性能,因此,只要设法造成各产层产生的渗流能力接近,就能实现各层均匀进酸,达到改善低渗层或解除伤害,提高

14、酸化效果的目的。暂堵酸化技术就是通过在酸液中加入暂堵剂,由于酸液首先进入高渗层,高渗层吸酸多,暂堵剂进入量也多,对高渗层的堵塞也大,从而使进入高渗层的流量逐渐减少, 低渗层的流量逐渐增大井口压力增加,最终各小层流量趋于均匀。酸化结束后,靠产出液自动解除暂堵剂堵塞,疏通所有渗流通道,从而达到各层均匀改善,提高酸化效果的目的。2.2 暂堵酸化技术选井原则暂堵酸化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进行暂堵酸化施工前应认真做好选井工作。在进行暂堵酸化选井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38:(1)应选近井地带油层出现严重堵塞或污染的油井。这些井在开采过程中,常表现出油井产液量下降、动液面下降等现象。(2)应选择单层开采或相隔较近的多小层开采的油井。在这些油井中单层开采的储层内,应存在渗透率值差异较大,非均质性极强或存在天然裂缝及人造裂缝情况。而对于相隔较近的多小层开采井,不便于封隔酸化,储层间大多存在渗透率值差异较大或储层受污染堵塞程度不同等问题。(3)应选择储层含油性能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