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物流跟踪系统的研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387514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RFID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物流跟踪系统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基于RFID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物流跟踪系统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基于RFID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物流跟踪系统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基于RFID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物流跟踪系统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基于RFID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物流跟踪系统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RFID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物流跟踪系统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RFID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物流跟踪系统的研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RFID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物流跟踪系统的研究黄益群 6 (经济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张云指导教师:张云)摘 要:网络协同物流跟踪系统作为一种利用现代信息跟踪技术实现全程信息共享的创新物流模式,使企业能够及时快捷地掌握可靠的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售后情况等信息。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对市场能够快速响应,对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通过在物流、协同商务、RFID技术等理论基础之上,对基于RFID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物流跟踪系统进行研究。研究如何通过RFID技术的运用来实现跟踪系统进行,以及运用跟踪系统进行商务链全

2、程管理,为企业创实效。关键词:网络系统商务链;物流;物流跟踪系统;RFIDAbstract:As a new logistic model that us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cking to realize a whole information sharing ,network-based cooperative commerce chain enabling enterprises to quickly grasp the information of reliable production , transportation , sales

3、 and aftermarket information . Increas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to ensure that enterprises can respond quickly to the market and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n the market. Bellow , with the theory of logistics , collaborative commerce etc.

4、and the approach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 will study Network-based RFID tracking system to study Research on The Logistics Tracking System Of Network-based Cooperative Commerce Chain Based on FRID. Research how to use RFID to achieve through tracking system and get enterprise actual re

5、sults. Key words:Network-based Cooperative Commerce Chain;Logistics;Logistics Tracking System;RFID 34第一章 引言从古至今,物流无论在生产还是流通领域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使企业快速反应、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综合最低,企业必将进行物流优化,帮助企业按最低的总成本创造最高客户价值。当今社会,物流己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物品与货物的配送,而是发展成为适应信息社会、模块化生产、规模化采购、集约连锁店式销售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的模式,以尽可能降低成本,取得合作竞争优势。然而在现代工业中,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至

6、少由十几个、几十个独立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协作完成。假如这些相关部门之间做到完全协作,那就需要建立成百或上千个信息渠道。不过倘若按传统的物流方法,难度将是相当大。电子商务的出现将物流带入了新天地。网络是电子商务赖以运作与发展的信息基础,结构平台。互连经济效益是通过网络所提供的连通性,使企业间能以更有效方式连接起来,方便、快速地进行协同商务,以形成一种新的合作与竞争的优势,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要发展电子商务,势必将得实现企业商务链上的网络化的协同,以此来追求企业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协同商务是通过网络技术在整个供应链上全面拓展其商务活动,从而形成整个商务链的互动,虽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基本体现了预

7、测协同、库存信息协同、采购计划协同、订单执行协同、产品设计协同和供应商能力协同等思想。如:企业可以通过商务链,将客户、经销商、制造厂商和配套厂商的信息系统连接在一起,经销商根据制造厂商的产品计划信息甚至配套厂商的配套件能力信息进行交货期的实时确认;制造厂商可按照客户订单进行规模定制生产,并通过共享的配套厂商供货能力和库存信息进行采购计划的实时调整;配套厂商可在第一时间得知市场的变化从而调整计划等。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目前物流信息化中的技术热点,特别是由于国外强势企业的推进,使得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我国也已经有像铁道部车辆调度系统这样的成功应用案例,但就全国而言,应用案例的缺乏仍然是

8、影响此项技术推广的首要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有成本偏高、标准不统一等。所以,从总体上看,仍然表现为供方热情,需方谨慎。由于移动商务的需求和运营管理对全流程可视、可控的要求,无线通讯技术日渐成为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技术。例如海尔的物流,不仅在采集数据环节采用无线扫描技术,在数据的传输、共享等环节也建立在无线接入的库存管理网络基础之上,增强了信息处理能力,也提高了管理水平。物流业务的移动性对无线通讯的技术发展将会更加依赖。本文将通过对RFID在网络协同商务链物流跟踪系统的应用进行研究,让读者充分感知网络协同商务的前景,网络协同商务链物流跟踪系统的美好未来,充分认识RFID的强大力量和潜力。第二章 物流

9、概述第一节 物流的基本概念对于物流,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各种提法也并不一致,但大体意思是相同的,可简述如下: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一般是由对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构成,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和复合化后所形成的最优系统。对物流的管理就是如何按时、按质、按量,并且以系统最低的成本费用把所需的材料、货物运到生产和流通领域中任何一个所需要的地方,以满足人们对货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需求。物流通过运输解决对货物

10、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要求,通过存储调节解决对货物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时间差。一、物流的由来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名词1915年最早由美国学者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出,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存在较严重的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问题,企业界为了扩大销售,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着重研究在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徐送.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跟踪系统研究M.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为了改善战争中的物资供应状况,研究和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在战争活动中加以实践和应用。

11、“Logistics”的核心是将战时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一布置,以求对战略物资进行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实践证明这一理论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战后,“Logistics”的理论被应用到企业界,其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涵盖了整个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包括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因此在欧美国家中一般所指的“Logistics”的内涵比“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外延更为广泛,“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般仅是指销售物流。二、物流业发展现状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

12、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各部门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这种分散的多元化物流格局,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制约了物流的发展。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物流业改革现状,借鉴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和经验,我国从1992年开始了物流配送中心的试点工作,原国内贸易部印发的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提出:大中型储运企业要发挥优势,改造、完善、增加物流设施和服务功能向社会化现

13、代物流中心转变;小型储运企业和有一定储运设施规模的批发企业向配送中心转变。1996年又颁布了关于加强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以向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网络为主要发展方向。申金升,卫振林,纪寿文,徐杨.现代物流信息化及其实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连锁商业的发展,各种形式的配送中心迅速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物流配送中心1000多家,这些物流配送中心大都跨越了简单送货上门的阶段,基本上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物流配送,但在层次上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配送体系,即处于物流配

14、送初级阶段,尚不具备或基本不具备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的特征,因此在经营中存在着传统物流配送无法克服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己认识到这些问题,正从宏观调控上努力引导我国物流配送业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方向发展。从发达国家来看,第三方物流的功能是设计、执行和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物流需求,其特点是依据信息和物流专业知识,以最低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而现在,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的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服务内容多数仍是仓储、运输和搬运,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物流企业无论是物流服

15、务的硬件还是软件,与电子商务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等都明显不足。主要存在差距:(1)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水平低;(2)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够,物流联盟程度不高;配送中心发展不成熟,服务内容有限;(4)物流信息系统应用不够,影响物流水平的提高。第二节 现代物流的特点一、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紧密结合随着英特网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呈现迅猛增长之势。电子商务的推广,加快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国际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带来对物流的巨大需求,推动了物流的进一步

16、发展,而物流也在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二者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实践表明,凡是电子商务业务蓬勃发展的企业,必是物流技术发达、物流服务比较到位的企业;相反,由于缺乏及时配送等物流服务,导致不少电子商务企业处境艰难甚至倒闭破产。二、现代物流是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现代物流条件下,商品运输由单一的传统运输方式变成多种运输方式的最佳组合,提高了运输效率,缩短了中间储存的中转时间,加速了商品流动,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加快了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为客户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使货物运输环节、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以快节奏的商流和先进的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作用。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动作离不开高素质物流人才的筹划与实施。吴邦国副总理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