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385655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宜昌英杰学校 王长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运动、相对静止和规律的科学含义,理解物质、运动、静止和规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能力目标: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认识能力。通过对各类规律共性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在概念的比较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通过社会规律的学习,了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关系,规律的普遍性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 学 活 动设计

2、意图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激学导思(5)故事导入演示 “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请同学们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注意观察画面。问题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什么?问题2:问题3:结合课本P31的内容,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评说故事,讨论思考问题,并进行简要分析利用趣味小故事激发学习兴趣;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设疑探究引议释疑(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分析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

3、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不同的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识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 学 活 动设计意图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疑探究引议释疑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点拨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不等同于具体物质的运动。课堂探究:(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分析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或者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演示 “同步卫星”、人与行驶的车、奔驰的车与山川草木画面。提问 什么是静止?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你对这一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分析教师分析静止的相对性。强调说明,1.说某一物体是静止的时候,指出是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它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形式的运动,但此时此地它还在进行着其它形式的运动.2.任何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都只是暂时的,因此,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学生总结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学生举实例说明静止的相对性。(估计有部分同学只看到位置没有改变,而看不到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是相对稳定的)设置这一探究栏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

5、究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弄清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反对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问题设置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了“成功”,本课教学难点之一。由于学生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难以理解,少部分学生需课后个别辅导。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疑探究引议释疑(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分析运动是绝对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也就是说,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不显著的运动,因而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

6、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学生根据教师分析,总结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原理。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本进行处理,提取有效信息。(学法渗透)(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对牛弹琴”新例(利用规律) 演示天体系统。布置课堂探究:分析天体系统,说明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学生根据有关地理知识,了解宇宙中各个星体都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系统自身和不同天体系统之间是有规律的。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对比讲解,可达到启智激趣的教学效果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疑探究引议释疑(25)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是

7、联系。 分析 教师举实例分析规律的基本含义。首先,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其次,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再次,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注意讲清楚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与联系)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思考问题,领悟道理,并能够列举事例说明的含义。通过对生活动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规律的客观存在,从而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小结与练习(8) 小结: 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物质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的根本属性认识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把握规律 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 练习:(教师精选一些典型习题供学生练习)升华、巩固课堂知识。教学反思在设计本课的教学中

8、,考虑到教学进度和教材内容对初学哲学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因此利用预习导读提钢,让学生在梳理知识体系、系统地把握知识内在联系过程中发现问题,由“无疑有疑”到课堂中的“析疑释疑”,使不同的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听课,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注意发挥每个同学的“潜能”,这样做不仅贯彻了新课程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理念,也锻炼培养了学生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所需不断转换角色,不仅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而且适当“退位”让学生控制课堂,满足了学生感受“成功”的心理需要,教师适时地 “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平等、和谐气氛中,教师启发性的“循循诱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成为师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有效载体,“教学相长”得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