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力索与接触线更换施工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38555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力索与接触线更换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承力索与接触线更换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承力索与接触线更换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承力索与接触线更换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承力索与接触线更换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承力索与接触线更换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力索与接触线更换施工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襄渝铁路胡家营至达州段牵引供电扩能改造工程旬阳至安康段、花楼坝至达州段扩能改造工程承力索与接触线更换专项施工方案文件编号: ZTWJ 襄渝施案 2014-02编制:日期:年月日复核:日期:年月日审批:日期:年月日中铁五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襄渝接触网改造工程项目部一、编制依据:1二、各种锚段类型的划分12.1 区间锚段12.2 车站锚段1三、人力和机具保障2四、举例说明区间各类锚段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更换方案24.1花达段蒲家至双龙区间3 锚段承力索与接触线更换方案: 24.2 花达段石柱槽至蒲家区间 1 锚段接触线更换方案(含承力索下锚锚臂、中锚锚臂更 换方案)44.3花达段蒲家至双龙区间2

2、 锚段承力索更换方案74.4 花达段宣汉至石柱槽区间8 锚段接触线更换方案8五、举例说明车站各类锚段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更换方案85.1旬安段吕河车站4 锚段接触线更换方案85.2 旬安段吕河车站渡1 锚段接触线更换方案95.3旬安段吕河车站II锚段接触线更换方案10六、安全保障措施 11承力索与接触线更换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1 旬安、花达段接触网施工设计图;1.2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3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1.4 西铁局相关安全管理规定;1.5 施工天窗时间按120 分钟考虑;1.6 施工现场实际调查与测量。二、各种锚段类型的划分2.1 区间锚段2.1.1 区间起锚、

3、落锚柱为砼柱或钢柱的锚段;2.1.2 区间锚段中锚在隧道内的锚段;2.1.3 区间起锚、落锚为隧道或隧道门墙下锚的锚段;2.1.4 区间经历器件式分相的锚段。2.2车站锚段2.2.1 车站站线经历上下行渡线(卡设分段绝缘器)下锚的锚段2.2.2 车站上下行单独渡线(卡设分段绝缘器)锚段;2.2.3 车站正线(两端经历线岔)锚段。三、人力和机具保障3.1 人力保障:每个作业队配备作业队长一名,技术负责人一名,领工 员一名,驻站联络员一名,现场接地防护员二名,上部作业小组长十 名,上部熟练接触网工五十名以上。3.2 机具保障:每个作业队配备作业轨道车二台,放线平板一台,空 平板一台,梯车八台,3t

4、导链八个,1.5t导链八个,16、12钢丝绳 长短套子若干,对讲机二十台,验电器二支,接地棒四支,激光测量 仪一台,头灯、个人工具每人一套,钢卷尺每组一把。四、举例说明区间各类锚段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更换方案4.1 花达段蒲家至双龙区间 3 锚段承力索与接触线更换方案: (对应2.1.1 条锚段类型)(1)锚段基本情况:蒲家至双龙区间 3 锚段,从 41#至 71#,全长 1942 米。起落锚均为混凝土腕臂柱,全补偿下锚,既有承力索补偿 为 1:3, TJ-95 型;既有接触线补偿为1:2 , TCG-110 型。中锚位于 57-58#,西边半个锚段经过200 米长的“分水岭隧道”。有两段曲线,

5、支柱虽然均位于曲线外侧,但分别位于南侧和北侧。新换承力索为 JTM-150 型,接触线为 CTAH-120 型,由于新旧承力索的线径差别, 承力索更换的同时,相应的整体吊弦、电连接线夹、中锚线夹等也需 要进行相应的更换。(2)更换方案确定:根据上述工作内容,按120 分钟天窗时间计, 确定承力索使用两个天窗点、接触线使用一个天窗点进行更换。(3)施工人力、机械及主要工具配置:施工人员为分为10 组,起落锚各 1 组,每组 4 人;梯车组 7 组, 每组 5 人;轨道车放线组 1 组, 5 人;接地防护人员 2 人。共计 50 人。施工机具:两台作业车,一个放线平板,一个空平板,梯车 7台,落锚

6、紧线滑轮组1套,3t导链4个,1.5t导链4个。(4)承力索的更换方法:第一个停电天窗点,将作业车从东往西编组为:作业车 1+放线 平板+空平板+作业车2。在 42#处将车组从中间摘沟,作业车+放线平 板停在 42#刹住不动,空平板+作业车从42#往71#牵引放线。把新承 力索置于旧承力索的北侧。将承力索拉至71#,挂在起锚组事先安装 好的补偿滑轮组上,通知落锚组及作业车开始落锚紧线。紧线落锚完 毕后,在中心锚结处将承力索既有中锚倒换至新承力索上,将新旧承 力索用中锚线夹或 4 个钢线卡子卡紧,防止既有承力索往两边窜动。 倒换中锚两边跨距的吊弦各2-3 跨,为第二个点拆除既有承力索、起 用新承

7、力索做准备。第二个停电天窗点,将每个承力索座的旧承力索倒出来,将新承 力索座安装,倒入新承力索,倒换吊弦及电连接。检查、拆除旧线。(5)起落锚处承力索新旧补偿的处理办法:事先将承力索与接触线 新承锚角钢及拉线安装好(紧贴着旧承线锚角钢安装,由于新承锚补 偿装置被坠砣重力往下拉,新旧承力索的上下间距满足),将既有承 力索补偿在起落锚柱上改成硬锚,拉在旧承锚角钢上(连接方式:焊 接杵环杆+硅胶绝缘子+双耳线夹+80 钢绞线+双耳线夹+既有 1600 杵 环杆+既有硅胶绝缘子)。将新承力索补偿安装在新承锚角钢上,新承 力索挂在新补偿上起落锚,投入使用。(6)接触线的更换方法:停电天窗点开始后,将作业

8、车从东往西编组为:作业车 1+作业 车 2+放线平板+空平板。在 42#支柱处,将作业车放线平板从 42#往 71#用 0.50.8 吨的张力推行放线,把新接触线补偿挂在新线锚角钢 上,置于旧接触线的北侧,中间用闭口滑轮将新接触线挂在旧接触线 上,放行至接近 70#支柱 20 米处,作业车组放慢速度加大张力开始 紧线,直至新接触线受力拉直,起锚处坠砣开始有向上移动倾向时, 立即停车不动。在作业车1 上方用导链、紧线器和长钢丝绳套子把新 接触线拉在作业车1 上,作业车1刹住不动。(这个时候等候作业的 7 台梯车开始上道进行正面和新旧定位、吊弦、中锚倒换作业),将 作业车 1 和作业车2 摘钩,作

9、业车2 和放线平板继续前行至71#锚柱 处负责落锚作业。梯车组倒换作业从中锚开始往两边分,每组先进行接触线摸面 信息传递,然后再开始进行倒换作业。如果时间有限,倒换不完,在 新旧接触线之间加设两组事先预备好的电连接,将新旧接触线并接起 来,利用第二个点进行拆旧。如果能够倒换完毕,则无需加设电连接, 把旧线抬高,新线启用,拆除旧线,调整各项参数,恢复行车。根据以前的施工经验,如果有120 分钟的天窗点,此种方法一般 情况下能在一个点内就将新旧倒换完毕,旧线拆除。本方案为保守方 案,因为考虑到锚段中间有 200 米长的隧道以及锚段本身比较长,达 1942 米,所以考虑到两个天窗点备用,确保万无一失

10、。(7)起落锚处旧接触线及补偿的处理办法:和承力索类似,起落锚 时将旧接触线硬锚连接在支柱上,新接触线挂上新补偿进行放线作业4.2 花达段石柱槽至蒲家区间 1 锚段接触线更换方案(含承力索下锚 锚臂、中锚锚臂更换方案)(对应2.1.2、2.1.3 条“隧道下锚、隧道 中锚型”):(1)锚段基本情况:石柱槽至宣汉区间 1 锚段,从大成隧道 03#至 大成隧道53#,全长1700 米。起落锚均为隧道内锚臂全补偿90 度转 角边墙下锚。既有承力索补偿为 1:3,TJ-120 型;既有接触线补偿 为 1 :2 ,TCG-110 型。中锚位于隧道内 28# ,全部锚段均在大成隧道 内,均位于直线上。新换

11、接触线为 CTAH-120 型,工作内容包括放线、 倒换定位、吊弦、中锚,更换下锚补偿装置、更换锚臂等。(2)更换方案确定:先利用天窗点将承力索中锚锚臂、新承力索和 接触线锚臂、拉线底座、动滑轮底座打眼预埋安装完毕后,再把承力 索补偿倒换安装在新承力索锚臂上,拆除旧承力索锚臂及拉线底座完 毕,接着更换接触线补偿、锚臂,拆除旧接触线锚臂及拉线底座等。 最后更换接触线。更换顺序如下:作业步骤作业内容第一步更换隧道内承力索中锚锚臂,更换相应的跳线等。第二步更换承力索下锚锚臂、倒换补偿、拆除旧承锚臂等。第三步安装新接触线锚臂、倒换补偿,拆除旧接锚臂等。第四步更换接触线、倒换定位、调整参数。注:第二步和

12、第三步根据现场施工速度可以在一个点内完成。(3)隧道承力索中锚更换方法:经过测量,隧道内承力索既有中锚锚臂底座长宽为400mm。而 新型锚臂长宽为600mm,孔距间距为500mm*500mm,这样,新型锚臂 的孔距大于既有锚臂的边长。如图 1:0 0既有锚臂底座o0图 1 :新、旧中锚底座尺寸对照图根据新、旧中锚锚臂底座尺寸上的差别,确定中锚锚臂的更换方 法如下:做好底座定位木制模型(两块拼接,以便于定位时打开与合 拢),锚栓定位打孔时保持新旧锚臂中心位置重合,精准打孔预埋。 锚栓预埋完毕凝固后,利用停电天窗点,在一个点内拆除旧中锚锚臂、安装新中锚锚臂。为了防止旧中锚锚臂生锈拆除不动,准备以下

13、工具 备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450mm大力扳手把12发电机台13氧焊切割工具套14打磨机台14)隧道承力索、接触线下锚锚臂及补偿更换方法:由于隧道下锚处空间有限,新的锚臂底座长宽为600mm,占用空 间较大,同时还得考虑下锚非支绝缘距离,所以,采用施工方法如下: 先进行承力索和接触线锚臂底座、拉线底座、定滑轮底座打孔与 锚栓预埋、锚臂安装。然后进行承力索锚臂更换,补偿倒锚。拆除旧 承力索锚臂及拉线底座。最后进行接触线补偿倒换,拆除旧接触线补 偿,启用新锚臂及拉线底座,将旧接触线用新补偿下锚在新锚臂上。 旧锚臂暂时不拆,为下一步接触线更换创造条件。(5)在接触线锚臂及补偿更换完毕后,根据上述工

14、作内容和隧 道特殊情况,按120分钟天窗时间计,确定更换接触线及接触线补偿 锚臂使用一个停电天窗点进行更换。施工人力、机械及主要工具配置如下: 施工人员为分为 10 组,起落锚各1 组,每组 4 人;梯车组7组, 每组 5 人;轨道车放线组 1 组, 5 人;接地防护人员 2 人。共计 50 人。施工机具:两台作业车,一个放线平板,一个空平板,梯车 7 台,落锚紧线滑轮组1套,3t导链4个,1.5t导链4个, 作业方法:将作业车从东往西编组为:作业车1+作业车 2+放线 平板+空平板。在隧道 03#下锚处,先将既有接触线倒在未拆的接触 线锚臂上做成硬锚,把新接触线补偿挂在新锚臂补偿上,置于旧接

15、触 线的北侧,将作业车放线平板从03#往 53#用0.50.8吨的张力推行 放线,既有接触线中间用闭口滑轮将新接触线挂在旧接触线上,放行 至接近 52#转换点 20 米处,作业车组放慢速度加大张力开始紧线, 直至新接触线受力拉直,起锚处坠砣开始有向上移动倾向时,立即停 车不动。在作业车1 上方用导链、紧线器和长钢丝绳套子把新接触线 拉在作业车 1 上,作业车1 刹住不动。(这个时候等候作业的7 台梯 车开始上道进行正面和新旧定位、吊弦、中锚倒换作业),将作业车 1 和作业车 2 摘钩,作业车 2 和放线平板继续前行至 71# 锚柱处负责 落锚作业。梯车组倒换作业从中锚开始往两边分,每组先进行接触线摸面信 息传递,然后再开始进行倒换作业。如果时间有限,倒换不完,在新 旧接触线之间加设两组事先预备好的电连接,将新旧接触线并接起来 如果能够倒换完毕,则无需加设电连接,把旧线抬高,新线启用。4.3花达段蒲家至双龙区间2锚段承力索更换方案(对应2.1.2条“承 力索中锚在隧道内的锚段”):(1)锚段基本情况:蒲家至双龙区间 2 锚段,从蒲双区间 19# 至蒲双区间 45#,全长 1284 米。起落锚均为砼支柱补偿下锚。既有 承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