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与实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38555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与实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与实践【摘要】: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是以体育与健康的四个基本理念为基点,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具有情景性的活动教学素材,整合音乐、舞蹈等内容,以肢体语言展现语文学科中的一些主题式教学内容,既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对体育和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开发。其目标是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培养个性化的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能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和创新潜能。小学体育课本剧可以说是对体育教改人文化教学的真正落实。从趣味性、可行性、实效性等方面看都呈现出很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本剧 开发 实践从体育课程标准这四个基本理念中不难发现,“坚持健康第一

2、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种价值整合观念,是核心。第一个理念充分地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全过程。这是相邻知识系列的整合,同时也是性质相近学科的整合。在第二、三、四个理念中,强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体差异。这是将人文、自然和社会学科中的理念进行整合,而后注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为此,体育课程必须在自身教学系统中使分化了的各要互及基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在原有部分和要素的基础上,从发展的需要出发,引入健康教育中的某些部分和要素,进行有机的事

3、例而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就是以课程整合健康发展的角度来创设的,实用性很大。一、什么是小学体育课本剧(一)小学体育课本剧内涵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是以体育与健康的四个基本理念为基点,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具有情景性的活动教学素材,整合音乐、舞蹈等,以肢体语言展现语文学科中的一些主题式教学内容,又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对体育和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开发。其目标是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培养个性化的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能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和创新潜能。(二)教学特色(以课本剧小兔子真快乐为例)1.主题式教学。全课以小白兔种、拔、运萝卜活动线贯穿各教学环节。2.

4、走进生活。全课以学生熟悉的各项活动为题材,使内容贴近生活,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3.自主学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展现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各项学练都能使学生尽情地投入。4.与语文整合。把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小白兔及小白兔搬运南瓜教学内容与肢体语言有机整合,有利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二、体育课本剧的开发途径与实施(一)体育课本剧的创编1如何创编体育课本剧呢?体育课本剧要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特点。它能够把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其中。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目

5、的在于能够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2.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可以结合体育课本剧的特点直接选用,还可以根据语文教学课题自已创编体育课本剧。创编体育课本剧要注意一些原则和方法,既要注意体育课本剧的教育性、趣味性,又要有针对性。创编方法可根据课题明确课本剧的目的与思想,确立课本剧内容与名称,等等。例如:根据新课程一年级(水平一)课文小兔子、小兔子搬运南瓜内容创编体育课本剧小兔子真快乐等(见课例)。这样创编体育课本剧才有价值。在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培养的同时,也促进了语文的课堂教学。针对一年级(水平一)的语文课本内容我创编了六个课本剧:兔宝宝真快乐、四季、小松鼠找花生、登山、比尾巴

6、、小小的船。3 教学内容及教学法分析体育课本剧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现农村小学水平一学生模仿能力强、兴趣广泛、好动、好玩等身心发展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编而成。教学过程以情境兔宝宝帮助农民伯伯种、拔、运萝卜及开欢庆会为主线,一气合成,贯穿整堂课始终。首先,结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儿歌“小白兔”让学生边唱边跳按队伍入场。教师请今天的小老师上台表演,音乐响起,学生个人或者分组听音乐跟跳或者自由分小组进行跳舞热身练习(学生主体性、自主创新、自主合作)。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破传统体育教学中列队,整齐划一的热身方式。激发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接着,教师引入帮助农民伯

7、伯种萝卜,一排挖坑、二排下种,三排填平。分工合作完成。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帮助的优良品质。此时老师直接引入拔萝卜,采用学生互拉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手臂拉拔及大腿肌肉群蹬伸能力。“运萝卜”是本课的高潮部分,起来采用学生自由分组练习的方法,学生自由分二人组进行拖、拉、搬、运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准备练习后采用学生分组比赛的方法,二个一组可采用不同方法,把同伴运到对面并折返,快则胜。达到发展学生腹背肌肉群力量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最后,师生同开“欢庆会”作为放松活动。教师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在丰收歌的背景音乐中“欢庆会”先男生绕成圈,站立挥手起舞,女生在中间或跳

8、或唱,抒发丰收后的喜愉心情。后男女生轮换(随机)。结束本课剧的表演。(二)体育课本剧的实施根据教学教学材编演体育课本剧,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编演程序为导、选、读、编、评五步,每一步相应有具体要求。导体育课本剧的编演难度较大、要求高,在编演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畏惧的心理,可以从回忆看过的优秀小品,如电视台播放的小品,分析其成功之处,以提高编演体育课本剧的兴趣,更好地进入编演活动。选选较生动的记叙性课文,这一过程应让学生充分参与,以调动其积极性。所选课文要求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如选用的课文篇幅太长,可选取其中一个段落层次。读要改编课文,需具备戏剧常识及

9、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时应对课文多读。一是读戏剧,明格式,使自己具备编演的知识基础。二是读所要改编的课文,要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人物性格的内涵与特定历史背景相联系,是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的,所以对文中人物的性格要清楚,更要清楚产生其性格的社会背景,清楚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用心。编编写体育课本剧,不是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抄完了,戏里的人物就无话可说了。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语句,冗长罗嗦。而是应该明确:(1)改编时可适当增删,无论是人物对话或是舞台说明,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减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2)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

10、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演(1)体育课本剧的表演,场地器材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如:课本剧小白兔真快乐中小白兔所拔的萝卜就不需要用真正的萝卜或者类似以萝卜的精致的道具,可采用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娃哈哈瓶子。运萝卜的筐也只要用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小脸盆即可。(2)人物对话是表演重点,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及停顿,最大程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3)分小组表演,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实践的机会;要安排汇演或竞赛,先表演较出色的学生在全班面前交流表演,注意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及语文素养的提高。评(1)评编演。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

11、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2)评课文。编演后师生对演员的表演进行适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精神,提高学生对体育课本剧的热爱,以更大的热情来加入体育课本剧的创编与表演中来。此时,还可提出几个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实现学生语文素质水平的新飞跃。实践证明,通过编演课本剧,不仅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的,阔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且还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为学生健康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教学反思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将团队游戏引入课本剧的编演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12、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悟”,以多看、多听、多想、多思考、多说、多做、多感受、多合作,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与充分的时间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我创编课本剧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通过创设情景,充分挖掘小学生好动、好玩的天性和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临其境。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力争上游品质、互帮互助精神、终身体育观念等的培养,通过师生间一起选材、一起创编、一起表演、一起总结。学生间两人组、多人组之间相比配合,讨论提出不同方案等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重视教师“教”,而

13、忽视学生“学”的现象,从而由被动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当学生在编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和针对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勇于克服困难与相互配合、同心协力等思想教育来促成教学效果的提高。最后通过一些比赛或者体验(讨论)加之教师的积极合理性评价,又把整个剧情推向高潮,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在快乐的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兴趣、以兴趣促进更好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达成学科间的互相融合促使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不学生真正达到“在学中乐,在乐中学”的良好效果。主要参考文献:1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2年6月第一版。2杜存锋、孙莉主编的体育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一版。3王德平编著的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4王众思、彭烈武主编的体验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