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_重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38491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正畸学_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口腔正畸学_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口腔正畸学_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口腔正畸学_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口腔正畸学_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正畸学_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正畸学_重点-(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口腔正畸学第一章 绪论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科学,它的学科内容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预防和治疗。错牙合畸形(malocclusion)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一、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1个别牙齿错位: 如唇、舌向错位、近中错位、远中错位、高位、低位、转位、易位等。 2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如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等。 3牙弓、颌骨、颅面关系的异常,如反牙合,深覆牙合,开牙合,上颌前突或下颌前突,双颌前突等。二个别正常

2、牙合: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例入正常牙合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有有所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理想正常牙合: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牙合。三错牙合畸形的危害性(一)局部危害性 1影响牙合颌面的发育,如反牙合患者影响颌骨发育。2影响口腔的健康,3影响口腔功能,咀嚼功能下降,发音不清。4影响容貌外观。(二)全身危害:因咀嚼功能降低引起消化不良及肠胃疾病,由于颜面的畸形对于患者可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四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一)矫治方法 1预防矫治 在牙颌颅面的胚

3、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后天环境因素均可 影响其发育而造成错牙合畸形,而采用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各种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是预防矫治的主要内容。 2阻断矫治 当错牙合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牙合畸形向严重发展,将牙合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称阻断矫治。3一般矫治 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颌面畸形选用各类矫治器,如可摘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功能矫治器等。 4外科矫治 是指对生长发育完成后的严重的骨源性错牙合畸形需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矫正其错牙合,称为正颌外科或外科正畸。五错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矫治标准应该是个别正常牙合,而不是理想正常牙合。 错

4、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是平衡、稳定、美观、健康。第二章 颅面部的生长发育一概述二颅面的生长发育(一)出生前的颅面发育:颅骨是从膜性颅开始的,面部是以原口为中心开始的。(二)出生后的颌面生长发育1.颅面部的生长期颌面部的增大基本和身体一致,但和牙的萌出有关:第一快速期:3周7个月 乳牙萌出 第二快速期:47岁 第一恒磨牙萌出第三快速期:1113岁 第二恒磨牙萌出 第四快速期:1619岁 第三恒磨牙萌出2.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有三种(1) 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2) 骨缝的间质增生:成骨基质钙化而成新骨。(3) 骨的表面增生:在骨的表面以沉积的方式,外侧增生新骨和内侧吸收陈骨,保持骨的厚度相对不变而

5、体积增大。 (婴儿的颅面由骨表面增生及骨缝的间质增生而生长。髁突最后停止生长活动)3.颅面部划分标准 颅面的分界线有两种(1)颅底线(Bolton 氏平面):在头颅侧位X线片上,从鼻根点至Bolton点(枕骨髁后切迹)的连线,该平面之上为颅部,该平面之下为面部。(2)面横平面(Frankfort 平面):自左右眶下缘最低点至左右外耳道最高点的连线,在人类学中,常用此平面作为颅面分界线。4颅面部的生长发育比例变化及特征(1) 比例的变化:胎儿初生时,颅部远远大于面部,其体积比例为7:1,其后由于颌骨的长大与牙齿的萌出,使面部大为增长,到成年时变为2:1,其高度的改变也很明显,一岁时约为3:1,乳

6、牙合时为2:1,第一磨牙萌出时3:2,到成人时变为1:1。头部生长在出生时最快;颅部生长速度在出生时最快;而此时面部呈幼稚状态。(2)Brodie X线片颅面部生长发育特点1)面部的生长型在早期即已确定2)头部的各点按直线方向推进3)鼻腔底、牙弓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Bolton平面保持恒定的角度4)蝶鞍中点通过上颌第一恒磨牙到颏点所画的直线,代表面部向前向下增长的综合方向5)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较面部其他部分变异较少而恒定6)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而递减5颅面部的生长发育(1)颅部的生长发育:颅部前后径增大,主要是靠颅底软骨生长。颅部上下径及左右径增大,主要靠颅骨骨缝的生长,其次是骨的表面生

7、长(2)颅底的生长发育:受颌面部一般型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受脑的生长发育影响。颅底的生长发育主要由蝶筛软骨结合、蝶骨间软骨结合和蝶枕软骨结合进行。蝶枕软骨结合在18-20岁之间还有活动,由此可见后部有生长发育。(3)面部的生长发育:出生时面部宽度最大;出生后面部高度增长最大,深度次之,宽度再次。三颌骨的生长发育(一) 上颌骨的生长发育上颌骨由第一鳃弓的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上颌骨与颅骨相连。生长方向:主要向下,向前,向外生长。生长方式:骨表面增生和骨缝的间质增生。1三维生长(1)长度增长 1)四条骨缝:额颌缝、颧颌缝、颞颧缝、翼腭缝四个大致平行的骨缝处沉积骨质使面部向下前方扩展,面

8、部的长度及高度得以增加。 2)骨表面生长:唇侧增生新骨,舌侧吸收陈骨 3)上颌结节后壁区增生新骨,大幅增加上颌骨长度 4)腭骨后缘有新骨增生,以维持后鼻棘的位置,使长度增加(2)宽度增生 1)腭盖的宽度增长:腭骨及上颌骨表面增生 2)颧骨宽度增加 3)上颌骨前部随恒牙的唇侧萌出使宽度增加(3)高度增加 1)颅基底及鼻中隔的生长 2)牙齿的萌出和牙槽骨的表面增生 3)腭盖表面增生,鼻底表面吸收使腭盖下降2 鼻部生长:以骨表面增生、内面吸收为主,鼻整体向前移动,鼻变高。3 眼窝底部生长:骨表面增生,使眼窝间分离,鼻腔增宽,上颌向前移动。(二) 下颌骨的生长发育1 三维生长(1)长度增长:下颌支前缘

9、吸收陈骨和后缘增生新骨而增加长度(女孩比男孩早1年)(2)宽度增长:下颌外侧面增生新骨,内侧面吸收陈骨(下颌尖牙宽度11岁后几乎无增加)(3)高度增长:髁突及喙突生长(下颌支)、牙槽突生长及下颌下缘少量新骨增生使下颌骨高度增加(下颌体)2 关节部:髁突呈v字形向后上方移动3 喙突:喙突顶端向上侧向移动。下方侧向唇颊侧移动4 颏部:随着发育慢慢突起5 下颌角变化:随年龄及功能发生变化四牙列与牙合的发育(一) 牙合的发育阶段1 萌牙前期的颌间关系2 乳牙牙合期7-8月至2-3岁(1) 一般萌出顺序为12435:下上下上下上(2)乳牙列的间隙变化:在前牙部分,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牙列间隙为生长间隙。在

10、上乳尖牙的近中和下乳尖牙远中出现间隙为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这是灵长类动物的特征(3)终末平面类型: 乳牙牙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型: 1)垂直型: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呈一直线,在一个垂直平面上。 2)近中型: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3)远中型: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位置,这种类型极易造成上颌第一恒磨牙建牙合时形成远中关系,对将来错合的发生关系较大。(4)乳牙牙合特征 前牙覆盖很小,可有稍深的覆牙合 前牙部分可有生长间隙及灵长间隙 终末平面以垂直型及近中型较多,这对恒牙牙合建立正常的牙合关

11、系有影响 上颌乳尖牙的近中舌侧面与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唇侧面相接触。3 替牙期:6-12岁期间(1)恒牙开始钙化的时间及顺序:出生时上下第一恒磨牙开始钙化;8-10岁时第二磨牙开始钙化(2)萌出时间及顺序:受种族、遗传等影响 顺序:上颌:6124537,下颌:6123457 或为上颌:6124357,下颌:6124357(3)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替牙间隙。 恒乳恒牙交替过程中,前牙比乳牙大,其差量通过以下几方面补偿: 1) 乳牙间有适当的牙间隙 2) 恒切牙萌出时更偏向唇颊侧 3) 尖牙之间牙弓宽度

12、增加 4) 前磨牙萌出时较偏颊侧 5) 乳恒牙的大小比例协调 6) 替牙间隙的作用(4) 替牙期的暂时性错牙合:是发育中的自然现象,暂不需要矫正,包括以下:1)上颌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由于恒侧切牙牙胚挤压恒中切牙根,两个中切牙间隙 可能增大,待侧切牙萌全后,此间隙可逐渐消失。2)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常因尖牙胚压迫所致,待尖牙萌出后,同时牙槽骨也有所发育,侧切牙就可能恢复正常。3)恒切牙萌出时出现轻度拥挤现象。可能因前牙较乳牙大,随着颌骨的增大和替牙间隙的利用,可自行调整。 4)上下第一恒磨牙建牙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牙合关系。当乳磨牙与前磨牙替换后,利用上下颌替牙间隙之差可以调整为

13、中性牙合关系。(由于替牙后下颌的“剩余间隙”大于上颌的剩余间隙,下第一恒磨牙向前方移动的距离较上第一磨牙为多) 5)上下切牙萌出早期出现前牙深覆牙合。由于后牙的高度增长切牙的深覆牙合可能自行调整4 恒牙牙合期:12岁-第二恒牙萌出直至第三磨牙萌出第三章 错牙合畸形的病因错牙合畸形可以分为二个方面: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一遗传因素(从种族演化角度理解错牙合发生的遗传背景?)(一) 种族演化(race evolution)因生活环境的变迁、食物结构的变化等造成咀嚼器官的不平衡退化,机制为:颅面比例和形态因生存环境变迁而改变,咀嚼器官因食物的结构变化而出现退化,咀嚼器官的退化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即肌肉

14、居先,颌骨次之,牙齿再次之,导致牙量、骨量不调,出现牙齿拥挤畸形。 (二) 个体发育(individual development)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二环境因素(引起错牙合畸形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一) 先天因素(congenital causes)从受精卵细胞的形成到胎儿的生长发育直到出生以前,导致错牙合畸形形成的各种发育、营养、疾病、外伤等原因,都称为先天因素。1母体因素 妊娠期妇女的健康与营养状况影响胎儿颌面部的正常发育以及错牙合畸形的形成2胎儿因素3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1)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由牙胚发生过程中异常环境因素或是遗传因素所造成(2)先天性缺牙(congenital missing tooth):多为位于各段牙齿序列远中部位的牙齿。由于在牙胚发育早期阶段的异常因素所致,可能与遗传或外胚叶发育障碍有关,是人类咀嚼器官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3)牙齿大小形态异常:多由遗传因素决定,是由于牙胚在发育形成分化阶段出现异常而形成(4)舌形态异常:舌的形态与其功能、压力有关。(5)唇系带异常(二)后天因素:是指出生后由各种全身和局部的环境因素造成错牙合畸形的各种因素。1 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 2佝偻病 3内分泌功能异常 4营养不良(三)功能因素(引起错牙合畸形的功能因素有哪些?)1吮吸功能异常 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