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练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383054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第八周周末作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 3) 乃重修岳阳楼,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7) 衔远山,吞长江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0) 前人之述备矣 11) 然则北通巫峡,12) 迁客骚人 13) 霪雨霏霏 14) 连月不开 15) 薄暮冥冥16) 春和景明17) 岸芷汀兰18) 宠辱偕忘19) 把酒临风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1) 或异两者之为 2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3) 先天下之忧而忧24) 微斯人25) 若夫:26) 南极潇湘27) 去国怀

2、乡28) 沙鸥翔集29) 此乐何极30)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1)后天下之乐而乐 32)吾谁与归 33)增其旧制34)至若: 35)嗟夫: 二、背诵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选自 ,作者 , 代文学家、政治家。全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 ”的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2.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原因)是: 3.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 4.具体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5.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在文中具体指: 6.“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 和 ; 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7.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 8.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3、: 和 9.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具体指: 和 10.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 。11.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 “退亦忧”指: 12.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悲喜观): 13.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忧乐观): 14.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 15.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 16.“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三、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百废具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 朝晖夕阴 朝

4、而往,暮而归四、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心旷神怡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去国怀乡 曾不吝情去留C.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D. 锦鳞游泳 呷浪之鳞五、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前人之述备矣 右备容臭 B. 冬春之时 春和景明C. 阴风怒号 八月秋高风怒号 D. 览物之情 或异二者之为六、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 微斯人,吾谁与归?_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七、 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范仲淹“先天下

5、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答:_八、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任选两个造句。答:_、_、_、_、_。造句_ _九、阅读“新人文读本”5、6单元,做好读书笔记。课外文言文阅读。窃糟(刘基)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予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注释】1.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2.驾:驾驭,统摄

6、。 3.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4.千日之酒:传说中山国人狄希会造千日酒,喝了它能醉一千天不醒。 5.方:酿酒的方法。 6.仕:做官。 7.主:通住,住宿。 8.渍:浸泡。 9.索:索取。 10.糟液:由酒糟泡成的浓液。 11.夸:夸奖12.欣欣然:高兴的样子。 13. 独得:独到的见解。1.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昔 者 鲁 人 不 能 为 酒 惟 中 山 之 人 善 酿 千 日 之 酒 鲁 求 其 方 弗 得2.解释加点词。必以其说驾之 郁离子谓之曰中山之酒 皆以为中山之酒也闻有酒 索而饮之3.翻译句子。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4.本文讽刺了怎样的一类人?阮裕焚车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 :阮(run)光禄:阮裕,字思旷,阮籍族弟,以德行著称,长期隐会稽剡县。他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剡(shn):剡县,今在浙江新昌。何以车为:何为,干什么。要车子有什么用?“何以为”是文言文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遂:就,于是。1.解释加点的词。意欲借而不敢言 借者无不皆给阮后闻之 遂焚之2.翻译句子。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