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波除颤仪和双向波除颤仪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378617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向波除颤仪和双向波除颤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单向波除颤仪和双向波除颤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单向波除颤仪和双向波除颤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单向波除颤仪和双向波除颤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向波除颤仪和双向波除颤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向波除颤仪和双向波除颤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F 的过程。除颤除颤指从电流发出通过胸部到达心脏使心肌细胞除极化并终止仪能量设置提供了终止VF所需的最低有效能量。因为电击后除颤是一个300-500ms的电生理过程,所以经典除颤(电击成功)的定义是电击后至少5秒内终止VF31,32o电击成功后屡次出现VF不应视为除颤失败。用经典除颤来定义电击成功不应与复苏表现相混淆,例如心脏有效灌注节律的恢复、存活至入院或存活至出院等。尽管复苏表现(包括存活)会受到除了电击之外的许多因素的影响,但除颤程序必须争取改善病人的存活,而不应仅仅以电击成功为目的。根据除颤波形的不同,现代除颤仪分为两种类型,即单向型和双向型。单向波是指半个正玄波,双向波是指完整的正

2、玄波。双向波的优点是单向波结束心脏干扰杂波后再给出一个方向的引导性电波,该引导性电波接近心脏正常电信号,因此能更有效激发起心脏的正常工作。单向波形除颤仪单向波形由单极发出电流(电流方向),并可以根据脉冲降低到零的速率进一步分类。单向缓冲正弦波形(MDS的电流是逐渐降低到零点,而单向方形波(MTE的电流则是骤然降到零点。尽管现在已经很少生产单向波形除颤仪,但仍有许多还在使用,并且其中大部分是MDS波形的。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波形都与恢复自发循环(ROSC的比例或心脏停搏后存活至出院的比例无关,并且不会高于任何其他特殊波形。然而,研究表明当使用双向波形进行除颤时,如果能量与单向波形

3、相当或低于单向波形除颤,则终止VF更为安全有效。双向波形除颤仪一些学者收集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电生理数据和埋藏式除颤仪(ICD)检测和评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运用双向波形进行除颤,其成功率相当或高于用单向波形(包括MD序口MTE能量递增(200J,300J,360J)除颤。但这些研究没有对不同双向波形进行直接比较。双向波形除颤仪获得最高VF终止率的首次电击最佳能量目前仍未确定。几个随机研究(LOE2和观察研究(LOE5的结果显示用相对低能量(v200J的双向波形除颤是安全的,并且其终止VF的效率相当或高于用与之相当或更高能量的单向波形进行除颤(IIa类)。通过改变电击的电压和间期或释放剩余膜电荷

4、(即过饱和电荷)来调整不同病人的阻抗差异。一相至二相间期最适比例和首次电压振幅仍不清楚。何种波形对于即刻效果(除颤)和短期效果(ROSC存活至可以入院)更有效并因此而获得更好的长期效果(存活至出院和存活1年),目前也不明确。如果所有双向波形都具有高效率,那么影响存活的其它因素(如从心脏崩溃到CPR或除颤的时间间隔)很可能比特定的双向波形或能量更为重要。固定能量和递增能量商品化的双向AED微提供了固定能量级也提供了递增能量级。多个前瞻性(LOE2和回顾性临床研究都未能对首次和后续电击确定一个最佳的能量级别。因此,很难在首次和后续双向除颤能量选择上给一个确定的建议。使用双向除颤仪时可以选择两种波形

5、中的任一中,在特定的能量防范围内,每种波形对于终止VF都是有效的。双向装置的最佳电击能量位于既往表明有效的能量范围内。现已明确,使用双向方形去极波形时应选择150J到200J,但首次电击时使用直线双向波形除颤则应选择120J。而第二次以及以后的双向电击应选择相同或更高的能量(IIa类)。用直线双向波形装置时,所选择的能量和实际发出的能量是不同的,在通常的阻抗范围内,实际发出的能量要更高一些。例如,对于一个阻抗为80欧姆的病人,选择120J的能量进行电击时,其实际发出的能量为150J。对于终止VF,目前仍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能量非递增型和能量递增型双向波形除颤哪一个的效果更好。二者终止短期和长期VF都是安全有效的(IIa类)。特定的双向波形和最有效的首次电击的安全和有效的数据以及是否使用递增顺序进行电击都需要在住院病人和院外病人中进一步的研究。单相波除颤仪一般最高放电能量是360J-370J,双相波除颤仪一般最高能力270J。双向波的机器有:美国ZOLL德国普美康XD系列、飞利浦、美敦力,心科单向波:GE普美康DM系列,光电,福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