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377080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鼎湖山听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鼎湖山听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鼎湖山听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鼎湖山听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鼎湖山听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鼎湖山听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鼎湖山听泉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鼎湖山听泉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苏教版)九年级语文鼎湖山听泉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1) 利用百度搜索鼎湖山的相关资料(2) 积累本文易读错、易写错的词语,理解重点字词的解释(3)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请大家默读课文,并画出表示作者行踪以及时间变化的词语二、教学课题鼎湖山听泉 三、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洪宗礼主编的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该单元主题是“人与环境”,共五篇课文,该课属于精读课。本文作者是已故不久的我国著名是写景散文,课文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

2、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目标: 1. 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教学设想:1.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2运用情景教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3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4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精心选择运用读书,质疑、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写,以读学写。(运用以上方法,我

3、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四、教学准备:1.在百度中搜索有关鼎湖山听泉的课件,对其进行选择、处理、整合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2在备课时,利用百度搜索了鼎湖山听泉的有关教学资料,参考其他教案,并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确定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根据课堂的需要,我在百度网上下载了mp3朗读和鼎湖山的有关图片及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图片,课堂上给学生看, 给他们视觉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五、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导入课文上学年,我们通过“江山多娇”这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南疆密林的神奇,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

4、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边导入边展示画面)百度搜索http:/ 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出示课件)【学生活动】指名回答问题。 百度搜索http:/ 3.听朗读,理清作者行踪 百度搜索http:/ 到底哪个字的字音应该读重一些,其实就是考虑全文围绕哪个字在写,是“泉” 还是“听”?答案就在文章中,请大家带着问题大声读文章,读的时候注意一些字的读音,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活动】学生初步谈谈见解和看法 学生自读课文,读后讨论,板演归纳:单纯从题目上来看,“听”字支配“泉”字。但是从全文来看:一方面,“听”有一个过程:

5、初闻泉声,循声而去,渐入山中,想见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联想起爱女因而爱上山泉,表现出山泉的活泼;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显现特有的亲情感受,把钟声和泉声化为老人和孩子,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到夜间,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另一方面,文章最后“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提示出泉水是鼎湖山灵魂的作用。全文描写的重点是泉,听是认识泉的手段。 思考 :还是“听”?答案就在文章中,请大家带着问题大声读文章,读的时候注意一些字的读音,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归纳:单纯从题目上来看,“听”字支配“泉”字。但是从全文来看:一方面,“听”有一个过程:初闻泉声,循声而去,

6、渐入山中,想见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联想起爱女因而爱上山泉,表现出山泉的活泼;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显现特有的亲情感受,把钟声和泉声化为老人和孩子,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到夜间,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另一方面,文章最后“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提示出泉水是鼎湖山灵魂的作用。全文描写的重点是泉,听是认识泉的手段。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反复朗读课文,能做到读中悟,悟后读,读后思,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背出第8节中的排比句)【教学反思】: 鼎湖山听泉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作者用优美流畅的文字再现了鼎湖山引人入胜的泉声,抒发了作者对泉声的喜爱之情。教学时,

7、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自主品味文中之景,感受文章之情,形成语言积累,产生情感共鸣。语文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生活的体验。“境由心造”,鼎湖山听泉所描绘的泉声之美是自然之美,而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则是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之美。我通过引导学生听音乐、看画面、赏读美文,体验课文语言文字之美,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也不能掉以轻心。作为老师,不能认为:第一课时么,不就是学学生字、读读词语、读熟课文,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嘛!其实不然,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也必须了解清楚,学生的阅读需求是什么,哪些需求是可以在第一课时为学生解决?哪些适合放在第二课时进行?千万要避免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

8、满足不了他们的渴求,这是很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其次还要思考,哪些知识、技能是教师想给学生的,而这些知识、技能,学生是不是已经掌握了,或掌握了多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是否适合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果适合,怎样训练?训练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问题都应该认真地考虑清楚。四、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江苏省 学校:连云港市灌云县初级中学 姓名: 郭前奋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电话:13605121980 电子邮件:gyyzgqf 通讯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222200个人简介:郭前奋,女,1971年12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1993年镇江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毕业,19977年徐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执教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先后学习了课件制作、多媒体制作等,学习教学新理念,努力追求成为新一代学习型教师。多年来,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勇于拼搏,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灌云教育教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