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基础处理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37602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吊基础处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塔吊基础处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塔吊基础处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塔吊基础处理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塔吊基础处理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吊基础处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吊基础处理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塔吊基础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批人:批准人:一、工程基础简介:我项目部主要施工 31#、29#、28#、25#、18#、楼,根据桩基说明,桩基础以 地质报告中第三层土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入第三层土持力层(粘性土)3.5米, 工程桩管桩编号为 PHC-A300( 70) -15a.。二、塔吊的技术参数本工程采用QTZ50 (4810)塔式起重机3台,分别编号为一号、二号、三号塔 机,平面布置详见(现场平面图)。该机起重力矩为500KN/米,最大额定起重为 4 吨。独立高度有 29 米。整机自重 20.65 吨。根据塔机基础图纸换算该塔机基础 自重为 47.7 吨。(塔吊基础施工

2、图纸及说明书)三、塔机所在位置地质情况根据(池州讪承接转移集中区城西安置新区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现场勘察情况,一号塔机所在的位置:现地面标高为 8.33 米,地面距持力层最深处为 11.2米。二号塔机所在的位置:现地面标高为 8.25 米,地面距持力层最深处为 11.7米。三号塔机所在的位置:现地面标高为 8.25 米,地面距持力层最深处为 11.3米。四、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计算: 根据(池州讪承接转移集中区城西安置新区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设计参数按下表取值:土层代号岩土名称桩的端阻力特征值 qpk(kPa)桩的侧阻力特征值q$ik(kPa)沉管桩预制管桩沉管桩预制管桩

3、第层耕土第层淤泥质土108第层粘土2300220060601 、塔吊荷载验算M1-为塔机总重M1为塔机机重M2为塔吊基础重M3为机动荷载MU= M1+M2+M3=20.65t+47.7t+4t=72.35tMl=72.35t=72.35 X 1000Kg=72350 Kg X 9.8N/ Kg=709.030KN号塔机桩基验算Quk 二 Qsk + Qpk = U qsikli + qpkAp单桩总极限侧阻力特征值二Uq .1;sik il桩穿越第二层土的厚11.2米;.U桩身周长为22.4 米;按表取值qs.k=8 kPaQsk=U1 qsikli;=UZ q 丿=22.4MXZ 8 kPa

4、 X11.2Ms.k .=20.07KNQsk2单桩总极限侧阻力特征值二Uqs右;l桩穿越第三层土的厚3.5米;.U桩身周长为_1_ 米;按表取值qsk=60kPaQsk=U1 qsikli;=UZ q .kl.=3.5MX60 kPa X7M sk =14.7KNQsk= Qski+ Qsk2=20.07KN+14.7KN=34.77KNQ k单桩总极限端阻力特征值=q kA ;pkpk pqpk极限端阻力特征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取值;A 桩端面积=0.07065M2。PQ =Q , + Q ,=34.77KN+155.32KN uk sk pk=190.09KNV-桩的根数=709

5、.030KNF190.09KNX1.25 (修正系数)5 根一号塔吊基础预放五根 PHC-A300(70) -15a 型号的单桩能满足塔吊荷载的要求。二号塔机桩基验算Quk 二 Qsk + Qpk = Uqsikli+ qpkApQsk1单桩总极限侧阻力特征值二Uqsiklil. 桩穿越第二层土的厚11.7米; iU桩身周长为23.4 米;按表取值qs.k=8 kPaQsk=U1 qsikli;=UZ q .kl.=23.4MXZ 8 kPa X11.7M s.k .=21.9KNQsk2单桩总极限侧阻力特征值二Uqs右;l.桩穿越第三层土的厚3.5米;.U桩身周长为_1_ 米;按表取值qs.

6、k=60kPaQsk=U1 qsikli;=UZ q .kl.=3.5MX60 kPa X7M s.k .=14.7KNQsk= Qski+ Qsk2=21.9KN+14.7KN=36.6KNQ k单桩总极限端阻力特征值=q kA ;pkpk pqpk极限端阻力特征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取值;A 桩端面积=0.07065M2。PQ =Q , + Q ,=36.6KN+155.32KNuk sk pk=191.92KNV-桩的根数=709.030KNF191.92KNX1.25 (修正系数)5 根二号塔吊基础预放五根 PHC-A300(70) -15a 型号的单桩能满足塔吊荷载的要求。三号

7、塔机桩基验算Quk = Qsk + Qpk = U qsikli+ qpkApQsk单桩总极限侧阻力特征值二Uqsikl.;l.桩穿越第一层土的厚11.3米;iU桩身周长为22.6米;按表取值qsik=8 kPaQsk=U1 qsikli;=UZ q .kl.=22.6MXZ 8 kPa X11.3Msik i=20.43KNQsk2单桩总极限侧阻力特征值二Uqs.kl.;li桩穿越第三层土的厚3.5米;iU桩身周长为7米;按表取值qsik=60kPaQsk=U1 qsikli;=UZ q 7=3.5MXZ 60 kPa X7Msik i=14.7KNQsk= Qsk1+ Qsk2=20.43

8、KN+14.7KN=35.13KNQ k单桩总极限端阻力特征值=q kA ;pkpk pqpk极限端阻力特征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取值;A 桩端面积=0.07065M2。PQu厂 Qsk+Qpk=35.13KN+155.32KN=190.45KNV-桩的根数=709.030KNF190.45KNX1.25 (修正系数)5 根三号塔吊基础预放五根 PHC-A300(70) -15a 型号的单桩能满足塔吊荷载的要求。五、塔机基础桩位布置图六、桩基施工详见桩基施工方案七、土方开挖1、塔吊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 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桩基经检测并验收合格。2、

9、塔吊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 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 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4、开挖若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 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5、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6、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 物清除和处理完毕。7、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 做好基坑(槽)支撑准备,以防坍陷。8、开挖基坑(槽),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

10、基底标 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 20cm 左右)不挖,待垫层施工时再进行 开挖。9、修帮和清底:在距基槽(坑)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 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基槽(坑)边尺寸,以此修整槽边。10、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 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11、基槽(坑)开挖后,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监理和质监验槽。12、挖土至设计标高后,垫层混凝土应随挖随浇,以免土体受到雨水冲刷。八、塔吊基础钢筋砼基础承台1、基础垫层 土方开挖经人工清边修底符合设

11、计要求后,立即进行验槽,办理隐蔽验收签 证,立即浇筑垫层封闭基坑,减少坑底土体暴露时间,避免结构受到破坏,用竹 签水准仪找平严格控制垫层标高和平整度,垫层砼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表 面经刮平压实抹平收光。垫层施工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立即用经纬仪将轴线、底板边线投设到垫层上 去,以确保柱基的正常施工。2、操作工艺基础施工要点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核对钢筋半成品f钢筋绑扎一预埋管线及铁件f绑好砂浆垫块。核对钢筋半成品:应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对其规格、形状、 型号、品种经过检验,然后挂牌堆放好。钢筋绑扎:钢筋应按顺序绑扎,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 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

12、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预埋管线 预留孔洞位置应正确,其标高、位置、搭接锚固长度等尺寸应准确,不得遗 漏或位移。安装模板工艺流程:确定组装模板方案f组装模板f模板预检。确定组装模板方案:应先制定出组装模板的方案,并经计算确定对拉螺栓的 直径、长度、位置和纵横龙骨、连杆点的间距及尺寸,遇有模板不符合模数时, 可另加小木模板补缝。模板预检:模板安装后,应对断面尺寸、标高、对拉螺栓、连杆支撑等进行 预检,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和质量标准的要求。混凝土浇注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C35。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 过 2m 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混凝土的浇筑应

13、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 倍,最大不超过 50cm。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 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1.5 倍。振捣上一层时 应插入下层5cm,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 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地梁施工时应沿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 振捣棒与水平面倾角约3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插棒间距以50cm为宜,防 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出气泡为准。混凝土表面应随振随按标高线, 用木抹子搓平。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管道和预留孔、预埋件有无走 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好,再继续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 12h 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 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 7 昼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