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应忧》的阅读附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375800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枕应忧》的阅读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枕应忧》的阅读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枕应忧》的阅读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枕应忧》的阅读附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枕应忧的阅读附答案 在?战国策中有个叫“高枕无忧的成语。冯谖告诫孟尝君,世事无常,应做多手准备,才会增加胜算,仅此而已,却不是再无忧虑的意思。后人也常误解,以致忘乎所以,在危急来临时,茫然失措。试想,高枕卧眠能减轻头部压力,容易入睡,但也会引发歪颈、梦魇等病痛,忧愁将会更大。陈胜首举义旗反抗暴秦,称王后,以为天下尽在掌握中,渐忘鸿鹄壮志,贪图享乐,不求上进,以致兵败被杀。职场的高手们常抱怨没有时机升迁,但当时机来临,却没有足够的本事胜任,与其说败于旁人之手,倒不如说败在自己手上。环境安逸,人易思想麻痹,渐丧拼搏意识,变得懒惰愚蠢。这与“同理。不少人以为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就可以不再费劲,事

2、实上,并不存在“一劳永逸这种情况。秦始皇统一疆土、文字和思想,建立独裁主义中央集权制,又修筑万里长城,以为就能千秋万世,但到了二世就遭楚人付之一炬。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建立大顺政权,便觉得可以坐稳江山,开始骄奢腐化,导致军纪废弛,仅在北京城停留了40天,就不得不撤出,自此走上了覆灭的道路。环境是变化不定的,沉稳如桑田尚能化作沧海,何况是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唐朝第一个治世,但他并未知足,常告诫儿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治和武那么天听进去了,所以又有“贞观遗风。沈从文暮年广受崇敬,仍专心学问,极少出席宴会,因为在虚名中最易侵蚀思想,再难到达巅峰级的宗师地位。这令今朝许

3、多一举成名后,就随便打发时光的名家汗颜。?小李飞刀就把“高枕应忧一词演绎得淋漓尽致,天机老人自恃排名第一,并未多防备上官金虹,而惨遭杀害;上官金虹转正成第一,与排名之后的李寻欢交战,可说信心满满,却是一招落败,临死也不敢相信:“这不可能!古代医书曾指出:“枕头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至于如何绽放生命之花,关键之一在于把握好安乐时的心态,警惕“盛极易衰,乐极易悲。多点盛世危言,随时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保大事无虞。“高枕应忧和“居安思危的精髓同源,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法那么。忧患意识不是消极心态,不是不足信心,而是为了“安逸的环境更加持久。20、请在第段横线处填写一句名言,阐明与上一段事例的联系。1分21、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3分首先不超过20字,其次不超过16字,最后,不超过20字。22、简要分析两段中所列举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2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1分。21、例如:首先提出“一劳永逸这种情况并不存在的观点,接着举秦始皇和李自成的事例加以论证,最后分析了“一劳永逸这种情况不存在的原因。共3分22、例如:李治、武那么天、沈从文的事例阐述了虽“高枕而“有忧的益处,从正面证明了“高枕应忧的观点;列举天机老人和上官金虹的事例阐述了既“高枕便“无忧的坏处,从背面证明了“高枕应忧的观点。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