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13中铁晓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374573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13中铁晓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案例分析13中铁晓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案例分析13中铁晓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案例分析13中铁晓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13中铁晓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13中铁晓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想办法在岩缝里发芽 美术教学案例分析哈13中 铁晓宇背景: 现在的美术教学难度大。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依然处于弱势地位。走出局外,可以看到几点客观原因。 1社会观念因素:家长望子成龙“金榜题名”的观念没有改变,高考的应试体制依然没有大的改变,大文、大理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利的途径。美术修养的培养方面,家长们虽已有些意识,但是主要停留在幼儿教育阶段。还有更可悲的是学生到了高二发现文化课达不到本科录取分数段时,美术专业成为家长眼中的“投机”手段,否则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影响

2、文化课,等考完再玩吧”。2“升学率”因素:“升学率”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的“硬道理”,学校要发展靠的就是这个“硬道理”了。自然,美术课程做为“副科”的身份,跟“升学率”的“主角”根本沾不上边。3教材本身因素: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教委投入课改的精力加大,教材更具人性和深度了,但并不完全顾及“因材施教”教育环境的理念。许多不同层次的学校用起来自然力不从心,起到相反的效果。初高中美术教材衔接不太理想,高中美术鉴赏直接着眼于世界名作,深度和难度的梯度层次跨越太大,学生“望而却步”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当然还有师资力量等的因素。 案例: 那是期中考试前一天的下午第二节课,上课铃声响了,我走进高一(9)班的

3、教室,看到满是埋头苦“学”的好孩子,桌面上堆着高高的试卷和练习册,就是不见有美术书,我这“副科”已经习惯成自然了,自觉配合没有追问,默许他们“地下”自修“主科”。为了不破坏这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我连站在讲台上受学生的“行师礼”都免了,很弱势地说:“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感兴趣的同学注意听”。 这句话一出口相当于自己已经主动放弃了主控权,面对学生们对备考的认真态度,我真觉得无力抗拒。同时,我也卸载了自己眼睛的监控器功能,不再像往常随时盯紧学生的一举一动,为的是把眼前学生一心扑到主科上的“痴态”全都屏蔽掉,准备上唱一堂独角戏,难熬啊。脱离了警察抓小偷式的状态,全部投入到自己的“表演”当中,

4、平时解决重难点时常问的“理解了吗”“记住了吗”都歇了,像讲悬疑故事一样演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传奇经历,心想就当是放松课吧”出乎意料,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的安静并不是因为在写作业,而是聚精会神地看着幻灯听我讲,我没有察觉到一个个埋在卷子里的小脑袋都是什么时候都抬起来的,如此整齐划一。学生专注的眼神、好奇的神情给了我莫大的鼓舞,顿时来了精神!课堂的气氛很好,学生对我每一个问题都感兴趣,大胆参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时的天马行空引起一阵轻松又开心的笑声,40分钟不知不觉中过去,我不忍心说下课,还想多享受一会儿。这可不是我自作多情,学生们也是意犹未尽,还围过来问问题。我说:“抓紧时间复习吧,明天

5、要考试,下堂课我们继续!”“老师,我们好久没上这么爽的课了,这几天都累死了!”“老师,我这脑子比跑完八百米还累呢!又酸又涨还没法揉,好在刚才轻松了一会儿。”我被他们有趣的比喻逗乐了:“那好,以后我们的美术课就是给大家的头脑按摩课,老师现在就回去准备!”被他们的热情和调皮感染了,我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直接冲到阅览室备课去了。美术课考前的“让路”地位被逆转了,只有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实现。反思:我们分析完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有些是可以改善的,有些只能望而却步,如此,不能改变只能适应了。反过来,如果这些因素都存在,美术教学活动就亮“红”灯了吗,其实不然,我觉得我们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推动美术教学:兴趣、

6、手段、学校的足够重视。我们教师应该积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己能够做主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学科的作用,有时“绿灯”是自己亲自打开的。一、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学的内动力。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兴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发,大脑及身体的诸多器官就积极活跃起来,做事的效率就高。要学生学好美术,就要激发学生爱好美术的兴趣,只有当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提问题,留悬念激趣,让学生在学中玩中求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愉乐性。创设情境针对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是很有效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发

7、掘他们的兴趣和教材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心理上装扮成各种角色,新鲜又刺激,再利用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参观大自然、赏析美术作品,培养他们向往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的意识。这样更好的突出美术学科创造性强、内涵丰富、轻松无压力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让美术课成为学生们每周期盼并珍惜的时间,也成为常规教学课程中的调味剂,我美其名曰“精神瑜伽,休养生息”。 二、手段。首先,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特别是高中学段的美术鉴赏课程,教材作品多为世界名作,深度和广度对学生来说都是个挑战,有些“够不着”、“进不去”,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和强制,这样只会让学

8、生反感和产生厌学情绪,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反之,在教学中把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设计以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学习就不会显得乏味了。其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尽管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它们的目标还是一致的,终究是在传授传统的知识,久而久之,自然也会枯燥无味。如此看来,如何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成了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之所在。美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美术科教师总不能绷着脸在严肃的氛围中结束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美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

9、寻找兴趣点,例如,可以在练习课堂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设计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参与,这样,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心情愉快,思维自然更加敏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当然,一个完整的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丰富的教学表情,和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也是关键,教学效果会更佳。第三,教师提升自己,展现魅力。美术学科贵在创新,灵活多变,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将其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才会更加喜欢。例如,语言准确生动有要风格;表演传神要有感染力;思维敏捷要富有创意;知识广博要融会贯通等等。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很重要。最后,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因材施教”。面对“重点学校”

10、,不要认为他是“尖子”、“苗子”只拼命为“升学”而奋斗,其实他们也有很多爱好和特长。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根据他们的特点,不一定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量身而作,给他们上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培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点,允许他们有自己思考和创作的空间。三、争取学校足够的重视。一个好的教师,不会埋怨教学环境如何的不好,只会发现和创造一些条件,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得更好。美术科要有发展,学校的重视少不了,教师更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我平时经常带一些有美术爱好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美术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生活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总之,我想自己会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更加努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争取培养出更多有美术爱好的学生,让学校的美术教育取得突破。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我们美术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美术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影响,美术教师要想办法放自己的学科在“岩缝”里发芽,让学生未来的审美世界能够郁郁葱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