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结构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374164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长结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超长结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超长结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超长结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超长结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长结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长结构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长结构设计摘要:介绍我国现行设计规范对超长结构的限定,分析 了超长结构在工程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设计和施工中对超 长结构可采取的一些措施。在一些大型地下工程、公共建筑、单元式住宅楼等工程 设计中常常因为建筑立面、工程防水、自身平面结构单元限 制等原因而不能设置变形缝,其长度或宽度尺寸超出了国家 设计规范规定的限值,便成为超长结构。超长结构的无缝设 计对设计和施工都会带来一些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 工程建成后的正常使用功能,甚至会出现结构安全事故。二、超长结构的限定及超长结构存在的问题国家设计规范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做如下规定:对于现浇式结构,普通砖混结构50m,框架结 构5

2、5m,剪力墙结构45m,框架-剪力墙结构根据框架和剪力 墙的具体布置情况取4555m之间,通常可取50m。以上数值 是在正常情况下的规定,在一些特殊环境条件下如屋面无保 温或隔热措施、恶劣气候环境条件地区、建筑材料收缩较大 以及采用特殊施工工艺时,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应适当减小。 超长结构在实际工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在混凝 土浇筑过程中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在结构内部产 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 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另外在混凝土降温 阶段混凝土逐渐散热冷却产生冷缩,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 本身的收缩,就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当超过混凝土的极

3、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有时会贯穿整个截面。二是环 境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材料自身热胀冷缩而产生的温度应 力,这种应力存在于工程施工阶段和使用期间。混凝土收缩 和温度变化这种间接作用引起的变形和位移对于超静定混 凝土结构可能引起很大的约束应力,导致结构构件开裂,甚 至使结构的受力形态发生改变。超长结构的另一个问题就是 因为结构太长,当建筑场地地质情况复杂时,结构两端的基 础持力层可能不同或基础持力层相同而基础埋置深度相差 较大时,结构两端的沉降差会很大,如果不设置沉降缝又未 采取相应构造措施时,结构就会倾斜或产生裂缝。三、超长结构设计的构造措施超长结构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如何控制结构 裂

4、缝,而裂缝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设 计方法、建筑造型、结构形式与构造、施工工艺、建筑材料、 气候环境、工程地质等各种因素。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方 面因素,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1、 砖混超长结构设计的构造措施1)、屋面设置保温、隔热层,建筑外墙外贴苯板保温 层。2)、屋面保温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设置分 隔缝,分隔缝间距46m,并与女儿墙隔开,缝宽不小于30mm。3)、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外墙 拉通,两端圈梁下墙体沿竖向设置2600水平钢筋,顶层 端部纵横墙交接处均设置构造柱,且间距不大于3.0m。房屋 顶层四角构造柱的水平拉接筋加密至26250mm。4)

5、、基础地圈梁的截面和配筋。地圈梁宽带可同墙宽 且不小于300mm,高度不小于400mm,纵向钢筋上下各不小 于314,箍筋不小于6200mm。5)、楼板及圈梁设置08m后浇带,间距30m左右,混 凝土浇灌的间隔时间在两个月以上。6)、屋面板厚度不小于120mm,且双层双向配筋。2、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设计的构造措施1)、后浇带的设置当平面尺寸较大时用后浇带将整体平面分成数段,后浇 带宽带0810m,间距3040m。后浇带待各层分块浇筑完 成两个月以后补浇,以释放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温度和收缩 应力。当后浇带又为调整结构不均匀沉降作用时,后浇带中 的混凝土应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进行浇筑。后

6、 浇带的具体设计应考虑施工时的接缝处的处理,采用梁的受 力钢筋不断开的构造加强措施,并适当附加纵向受力钢筋, 箍筋间距在该跨应全长加密;墙和板的钢筋应断开搭接,以 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对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应 提高一个等级予以加强。后浇带设置的位置应从受力影响较 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的三分之一跨度处,连梁跨中处。并 宜曲折通过,以免全部钢筋在同一部位内搭接。另外后浇带 在其龄期内以产生拉应力为主易造成接缝处开裂,因而可采 用添加微膨胀混凝土浇灌补齐的措施予以收缩补偿。2)、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应用超长结构设计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以提高结构自身抗 裂性能,控制裂缝开展。在一些超长工程中因地下

7、水位较高, 无法设置后浇带或设置后浇带比较困难时,采用补偿收缩混 凝土便成为一项很重要的裂缝控制措施。为达到较好的实际 效果,设计应要求施工单位与添加剂生产厂家共同做好有针 对性的施工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施工措施。严格控制混凝 土原料质量和技术标准,选择适当的混凝土原料及配合比。 如选择收缩小的水泥、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尽量连续浇灌不 留施工缝等。另外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表面温度保持养护措 施,减缓水化热温度变化速率,有利于混凝土发挥松弛效应, 减少拉应力。3)、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如房屋的顶层、底层、 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部位提高构造配筋率。采用相对较小钢 筋直径密间距且双向贯通配筋。如屋面板厚

8、度不小于 120mm, 且双层双向配筋,各层各向配筋率不小于 025%。对由于结 构刚度突变或平面不规则而可能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尽量 使截面形成逐渐变化的过渡形式,注意保持配筋的连通性, 并加强构件布置不规则部位的规则配筋。4)、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在主体结构顶部和首 层楼板中布置双向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按照裂缝控制的技术 要求施加预应力,以起到约束楼板和水平构件的温度变形的 作用。5)、屋面设置保温、隔热层,建筑物外墙及所有外露 构件均外包 60100mm 苯板或 2050mm 厚挤塑板。四、工程实例2007 年初设计的东特新居二期37#楼,剪力墙结构。地 下 2 层,地上 24 层。地

9、下为车库或库房,地上一层为公建, 二层以上为住宅,三个单元,长度6890m,宽度14. 85m。 因建筑立面效果限制不能设缝,再加上本工程为三个单元的 住宅,若分缝势必分为一部分两个单元,另一部分一个单元, 对于一个单元的高层结构计算会很困难,故本工程采用无缝 设计。设计中采用以下几个措施: 1 )在结构中间适当部位 设置一道后浇带,800mm宽,待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完两个 月后用比相应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填 灌密实,并保湿养护(湿度为 95%)14 天。2)结构整体外 包 80 厚挤塑板。 3 )增大外圈梁纵向配筋并设置间距 150200mm的腰筋。4)屋面板均为120mm厚,双层双向配筋, 并适当增大配筋率。工程于 2007 年底主体结构封顶,2008 年通过竣工验收,现已交付使用。工程质量良好,无不良裂 缝情况反映。五、结语超长结构设计应通过有效的分析或计算,综合考虑各种不利 因素对结构内力和裂缝的影响,做出有科学依据的分析和判 断,尽可能调整建筑平面尺寸和结构布置,采取可行有效的 技术措施及合理的构造措施,能不设缝就不设缝,以节省工 程造价、缩短工期。当必须设缝时应保证必要的缝宽,以防 止发生碰撞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