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372488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失意的境遇,诗意的生命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诗人的虚实人生。2、体会诗歌中的虚与实、情景交融、修辞。(重点)3、理解诗人诗意的生命。(难点)话题引入:于人生而言,现在为实,未来为虚;生活是实,梦想是虚,而经历的过去既为实又是虚。我们一边经历着生活的欢乐与痛苦,一边期盼着将来的完满,或是回望着过去的美好。虚与实既相对立又互相转换,人生就在虚虚实实的生活中不断走向前方。在某种程度上,虚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实是人生的过程;而决定人生价值高度的恰恰是虚。课时安排:三至四课时。第一课时:生命的自由之歌第二课时:生命的悲怆之歌第三课时:生命的共鸣之歌第一课时:梦游天姥吟留别生命

2、的自由之歌导入:如果唐诗是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李白爱浪漫,喜欢月亮,见着这“明明如月”,他一定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是青莲居士,是谪仙人。李白是“酒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诗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O然而,这样一位谪仙才子,却等到42岁才奉诏入京,供奉翰林。虽有唐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但李白却不甘心成为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词客,最终得罪权贵,不到三年就被赐金放还。回到东鲁的李白,准备南游吴越,于是,他告别东鲁的朋友,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任务一:说梦活动1:朗读

3、诗歌,围绕“梦”,快速梳理概括诗歌的内容。明确:梦游之因一梦游之旅一梦游之感活动2:赏析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剑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深水荡漾清猿啼。明确:山脚下,梦之始,宁静明朗,景色清幽。急切、兴奋。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明确:半山腰,梦之继,旭日东升,一片曙色。不羁、轻快。千崖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崖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明确:山崖间,梦之继,天色忽暗,震响迷离。迷失、害怕。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匐然中开。明确:丘峦里,梦之继,山崩地裂,别有洞天。逃离、欣喜。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

4、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明确:仙洞中,梦之继,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神往、羡慕。小结: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虚构了一个变化无常、绚丽多彩的梦中景致。梦中构建了两幅主要的景致,一是山腰间迷离动人却又让人害怕的阴晴不定之景;一是众仙人聚会时的华美景象。诗人的心境也是由向往到害怕,由逃离到神往。任务二:解梦活动1:对于此诗中的梦境历来众说纷纭,有美梦说,有恶梦说,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说出理由。参考:言之成理即可,从前面的分析看,个人倾向于先做美梦,再做恶梦,再做美梦。前两层是现实的写照,后一层是反衬现实的丑恶。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对神仙仙界的向往。活

5、动2:结合全诗看,除了表达现实的不满还有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追求。由的追求。活动3:我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想。虚构的梦是现实的写照。结合李白的人生经历谈谈,此梦与其经历是否有某种契合。参考:天宝元年(742),四处游历二十几年的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在金銮殿上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唐玄宗既“降辇步迎”、“御手和羹”,还赐官翰林待诏,可谓是“一夜飞渡”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样梦寐以求。朝堂景象何等壮观,得意满的反映吗?能够伴驾并记录君王的生活,参考:从第一段看,诗人是向往仙山的;从最后一段看,李白要骑白鹿游历天下,白鹿在道家是仙人的坐骑。结合梦境中的神仙聚会,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正是表达了对道的追

6、求,这道是道家之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既有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的反抗,更有对自O李白恃才傲物,渴望建功立业,“奋海县清一,这种愿望也像向往名山一不正是李白由布衣而卿相,青云直上志李白深感荣幸。不羁的李白也许是兴奋过度了,非但没有觉察,反而以此为傲,他敢让杨贵妃为他捧砚磨墨,让高力士扶他上船为他脱靴,还对皇帝的女婿不敬等,这些疯狂不要命的行径自然使李白成为朝中诸权贵的眼中钉。最终唐玄宗来了个“赐金放还” O随后李白继续游荡游冶,一段时间后来到了东鲁,从东鲁开始游吴越。本诗正是写于此时,诗中梦境,正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决不事奉权贵而让自己内心不开心,决不以自由换取名利。小

7、结:个性使然,李白一生狂放不羁,自由洒脱。可以说本诗是李白对自由的歌唱,对自由人格的一次新认识。且看赏以下诗句。将进酒南陵别儿童入京上李邕日出入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第二课时:登高I生命的悲怆之歌导入(一个有点长的故事):公元813年的某一天,已经成为当时著名诗人的元稹正在家里读书,忽然下人来报,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年青人求见。这个年青人说他姓杜,叫杜嗣业。他背着祖父的

8、遗骨从耒阳一路乞讨,要回到河南故乡,途经这里,便请求相见。他的来意极为简单,就是请元稹为自己的祖父写一篇墓志铭。然后,把怀里珍藏的杜甫诗稿取出来递了上去。我想元稹当时一定感到非常好笑,一个几乎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人,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想让自己为他的祖父写墓志铭?他是元稹,是当时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找他写墓志铭,且不说需要拿出相当于他数年薪水的银两来,就算是拿得出来,他也未必肯写。这个姓杜的年青人提出的要求,不是单纯,而是幼稚!更重要的是,这个杜甫是谁?或许是出于礼貌,或许是被杜嗣业的真诚或孝心所打动,元稹打开了诗稿,读了起来。一读潸然!再读断肠!三读神伤!他想起了古人,想起了自己,想起了理想,想起

9、了这纷乱繁杂的人间。他万万没有想到,手里这一卷发黄的诗稿,竟满拥有这么真诚无尘的情怀,诗里万般精彩的意象,结构,声律,修辞。更有浓到化不开的情怀,亲情,友情,爱情,人事,世事,感怀,羁旅,更有那个年代悲天悯人的胸怀。他认为,能够为杜甫写墓志铭是一种荣幸,天大的荣幸!于是不久之后,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出世了,元稹在这篇文章中如此评价杜甫“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杜甫和杜诗第一次完整地站在世人面前。韩愈读着

10、读着哭了,白居易读着读着哭了,连唐文宗读着读也着哭了,无数文人无数诗人读着读着都哭了。那一年大唐的泪水只是为杜甫而流。那个一生颠沛流离连被子都没有连饭都吃不上连官都不是的杜甫,一步成圣!本课学习任务,据以下评价展开:诗里有万般精彩的意象、结构、声律、修辞。更有浓到化不开的情怀:亲情、友情、爱情、人事、世事、感怀、羁旅。更有那个年代悲天悯人的胸怀。任务一:赏析登高所见(秋景)首联意象:风、天、猿、渚、沙、鸟修饰语:急、高、哀、清、白、回意境:空旷高远、寂静冷清颔联意象:落木、长江修饰语:无边、萧萧下、不尽、滚滚来意境:广阔又密集、遥远又奔涌小结:空旷无边的天地让诗人感到个人的渺小,面对萧瑟无边的

11、秋、密集的落叶,历史长河滚滚而来,让人压抑、喘不过气。哀景含悲情。任务二:赏析悲情。颈联含八悲: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悲己)尾联含二悲:艰难(悲志业无成、悲国家多难)小结:全诗写了三层悲:悲秋、悲己、悲国。一个“悲”字贯穿全诗。眼前的暮秋之景是眼前之景,由此所引发的个人之悲及国家之悲是虚写之情。同时,秋天萧瑟之景、人到暮年志业未成、国运多难是实写,而杜甫心中所渴望的成就功业、国家安定是虚写。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任务三:也有人认为“秋”字贯穿全诗,谈谈自己的理解。明确:季节之秋一一人生之秋一一国运之秋第三课时:琵琶行I生命的共鸣之歌任务一:白居易传阅读,概括白居易主要

12、性格。白居易,字乐天。居易敏晤(wfi)绝人,工文章。贞元中擢(zhu6)进士、拔萃皆中(zhbng),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整屋(zhou zhi)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judn)贷,振除灾澄(11) o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jD。宪宗颇采纳。是时,于岐(di)入朝,悉以歌舞入内禁中,或言普宁公主取以献,皆娘嬖(bi)爱。居易以为不如归之,无令岐得归曲天子。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shil)故第,居易以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帝从之。河东王W(e)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错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

13、。奏凡十余上,益知名。会王承宗叛,帝诏吐突承璀(cui)率师出讨,居易谏,帝不听。既而兵老不决,居易上言。亦会承宗请罪,兵遂罢。后对殿中,论执强颐(gng),帝未谕(yd),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李绛(jidng)强谏,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新唐书记载)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俄转中书舍人。是时,盗杀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请亟(H)捕贼。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谗言,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hdi)者。(旧唐书记载)(

14、元和)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掩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坠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白居易被贬背后原因:武元衡因力主削藩而为藩镇刺客所杀,同时另一位主张削藩的重臣裴度也为刺客所伤,当时朝野震惊,但迫于藩镇压力,朝臣噤若寒蝉;白氏于此时上书言之,却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的理由被贬。白居易:敢于直言、政治小白,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任务二:阅读课文第四段,概括梳理琵琶女的

15、生平经历及人物形象。年少成名、天赋异禀:年仅十三便已弹得一手好琵琶。在长安这个教坊云集,高手遍布的地方,却可名属为第一。风华绝代而才貌无双。天子脚下,长安城中长居。年老色衰、愚钝可叹:明知会年长色衰,容颜渐退,却依旧贪恋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时光,从不为今后的自己和家人作打算!直到那“弟走从军阿姨死” “老大嫁作商人妇”,才知“故曾芳华笑逝天,而今朽弱惜残年”,最终也仅能“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O任务三:试分析白居易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明确:有才有貌,但并没有凭借这些织就理想的彩锦,最终却落得个远离京城、飘零江湖的结局。同是天涯沦落人。由此产生共鸣。任务四:文中一段特别精彩的音乐描写,试着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功力。第一个特点是独辟蹊径,以声音摹写声音,并且曲尽其妙,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