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369772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8新课标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解析】6.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图中河流岸边四个平坦面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说明其是因河流堆积作用形成;材料显

2、示现阶段河流洪水期仅能淹没T0,说明只有T0这一平坦面仍有河流堆积作用,其面积仍在扩大,故选择A项。7.本题考查流水作用及其表现。河流搬运和堆积作用与流速相关;流速越大,河流的搬运作用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四个平坦面堆积的砾石砾径最大的是T3,说明该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是T3形成时期,故选择A项。 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2018新课标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第6题。 6贝

3、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7.(2018课标,7,4分)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6.A 7.C【解析】6.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由“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测其成因是地壳断陷集水成湖。火山口集水形成的湖泊应大致呈圆形,而河流改道和滑坡阻断河流形成的湖泊应该深度较小。 7.贝加尔湖位于高原山地,降水量加大和入湖径流增多的水量溢出会往海拔较低的地方流,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入湖泥沙增多会增加湖底沉积物,反而使湖水深度减小。只有湖盆加深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2018天

4、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答案】3.D 4.A【解析】3.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地区有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分布,在页岩、砂岩分布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下切)作用,形成河谷地貌;而在石灰岩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溶蚀作用,即

5、水的溶解和冲刷,形成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岩石种类不同,流水作用差异明显,D项正确;该地区小范围内年降水量差异较小,A项错误;由图中岩层弯曲状态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向斜构造,甲、乙两处均位于向斜的侧翼但地貌不同,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该区域植被状况,C项错误。4.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图示区域河流形成了两级阶地,阶地是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作用的产物,当地壳抬升时,河流下切作用明显,形成深切河谷;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流水下切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形成河流阶地。由此可知,该地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A项正确;持续抬升不会形成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B项错误;地

6、壳沉降,该地区河流下切作用较弱,图中古河床较现代河谷的位置明显偏高,说明有明显的下切作用,C、D项错误。 (2018北京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物质来源于地幔中的软流层,A项错误;读图可知,甲在丙之后,断层在丙之前,故甲在断层之后,B项错误;乙在岩浆岩附近,高温高压下易变质,C项正确;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作用造成,D项错误。(2018海南卷)图4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

7、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15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答案】14.D 15.C【解析】14要求考生推测X区和Y区分层的主要原因,据图可知,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故D正确、A、C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形变,因此不属于褶皱,故B错误。 15.要求考生推测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8、难度中等。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选项正确。 (2018江苏卷)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56题。 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答案】5.A 6.A【解析】5.由等高线图可看出,甲乙之间最高海拔为185米,甲、乙两地的海拔均小于100米,因此甲乙之间的地形为山峰,排除C和D选项。再由图可知,甲乙之间地表地层为P、甲地和乙地的地表地层为C,与A选项的剖面图相符,故A项正确。6.沉积地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一般是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丙处地表为D地层,比其老的地层为志留系地层,故A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