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366557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题,第5题-第7题,共5题)、非选择题(第3题-第4题,第8题-第18题,共13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卷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2题,第5题-第7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

2、,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 归根结底 旁征博引 莫衷一是 舐犊情深B. 察言观色 胜卷在握 美轮美奂 醍醐灌顶C. 孺子可教 随遇而安 铩羽而归 相形见拙D. 运筹帷幄 励精图治 咳不容缓 沧海桑田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B. 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

3、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C. 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D.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4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4、。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小。_4、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5分)(1)姓名:_作品名:_(2)按语:_二.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陈公弼传苏轼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

5、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6、。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为人仁慈,故严而不残。(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县大耸 耸:震惊。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C甲不能戢士. 戢:约束。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6.下列句子中,

7、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公戒而舍之公禁之,民不敢犯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

8、鄂州做官。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三、古诗词鉴赏(10分)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

9、处指论诗。(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_,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2)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4)土地平旷,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5)以古为镜,_;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6)_,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7)可堪回首,

10、,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 ,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这是你的战争!”宗 璞 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

11、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雪越下越大了。

12、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的,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

13、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的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道:“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 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 “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

14、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4分)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1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