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36423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01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01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01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01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目录一、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 11建设基础 12存在主要问题 33机遇与挑战 3二、指导思想4三、建设思路与目标41建设思路42建设目标5四、主要建设内容61聚焦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群结构62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抓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73统筹、协调、优化课程,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74整合实训资源,建设面向专业群的实训基地 85优化教师组合,建立高效团队合作机制 96构建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97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专业群建设管理 9五、重点建设专业群要求10六、服务面向与专业布局101制造技术专业群 102控制技术专业群 103物联网技术

2、专业群 114汽车技术专业群 125服务贸易专业群 126商务外语专业群 137艺术设计专业群 13六、建设具体措施131建立和实施专业群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 132汇聚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143优化人文环境,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144构筑学科平台,全面提升科研水平 14七、经费保障14附件 15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学院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国家级物联网示范校的重要时期。为进 一步提升办学活力,增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推 动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高 职院

3、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无锡职业 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一、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1建设基础我校是一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多科发展的综合院校。始建于 1959 年 3 月;2006 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 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并于 2009 年顺利通过验收。学校设有机械技术 学院、机电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汽车技术 系、外语系、数字艺术设计系、体育部、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教学研究部、工业中心、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 13 个教学单 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1300 多名,教职工 780 余人。学校始

4、终坚持围绕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业、关联产业、附加产 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构建“同心多角”的专业体系。“十一 五”期间,针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整 合资源、优化结构,以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 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市场营销等 5 个专业为龙头,重点建设机械加工 技术、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服务等 5 个 专业群。各专业(群)围绕“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师资队伍建 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进行立项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 效,开发了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国家重点 建设专业为龙头,省级品牌(

5、特色)专业为主干,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 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布局(具体见表 1)。表 1 校级以上重点专业一览表序号丨 级别 丨专业名称丨批准文号1国家示氾性咼等 职业院校重点建 设专业数控技术教髙函200632号2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机电一体化技术4计算机应用技术5国家级教学改革 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教髙司2001195号6汽车技术应用与服务7省级品牌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苏教髙200614号8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苏教髙200832号9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苏教髙201026号10省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苏教髙200362号11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12计算机应用技术13应用电子技术苏教髙200832号14电气自

6、动化技术苏教髙201026号15无锡市示范(重 点建设)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锡教学2007205号16工商企业管理锡教髙职2008249号17电气自动化技术锡教髙职2009238号18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锡教髙职201096号19物流管理20全国机械行业技 能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教中201028号21软件技术22市场营销通过专业(群)建设,有效提髙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9%以上,学校连年荣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五年有 500 多人次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中获奖, 2007 年在 CCTV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荣获季军, 2008年至 2011

7、 年在全国职业 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1 项,2010 年在 江苏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 2004 年以 来,学生累计获得全省普通髙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 36 项,其中每年至少有 1 项获一等奖,获奖数量和等次在江苏髙职院校中 名列第一。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前建有 13 门国家精品课程、16 门省精 品课程, 18 部普通髙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3 部省髙校 精品教材、 6 部省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1 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 库。建设了优质的教科研条件。目前拥有 1.23 亿元的教科研仪器设 备,建成了 4

8、 个校级基础实验中心和9 个大类专业实训中心,其中,国 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各 2 个;建有江苏省传感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 中心、江苏省冷压冶金球团工程技术中心、无锡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小 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无锡市服务外包培训机构,成立了无锡(太湖)中 小企业服务中心,开通了无锡制造业服务网。建成了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目前专任教师中已有国家 级教学名师 1 名、省级教学名师 3 人,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各 3 个。 2007 年以来,教师开展四技服务数百项;申获专利 300 多项,其中发 明专利 42项,并有19项实现了成果转让;年社会培训2万人次。教师 的研究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9、1 项,省教学成果特等、一等、二等 奖共 7项。2存在主要问题学校在专业(群)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 在:一是专业(群)之间存在着建设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部分专业还 不能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深度不 够,教育教学改革不够深入,专业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不够突出。二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双高师资(高职称、 高学历)、科研团队建设、团队管理水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专业 (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三是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的层次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国际交流与合作视野不宽、项目拓展能力不强。 3机遇与挑战装备制造业升级、“两化融合”为我校专业

10、(群)建设带来了机遇 与挑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主席率先提出了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 导思想;经过 5 年的发展和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胡锦涛主席继续完善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 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的观念。工信部确立了“系统推进、多维推进、 关键突破”的总体思路,即宏观、中观、微观(线-行业、面-地域、点 -企业)的三级推进思路。作为中国工业化的脊梁,装备制造企业大多还处在从传统工业化向 现代产业化转型的历史阶段,产业升级不仅表现在设备、工艺技术的提 升,更体现在以“两化融合”为核心自主创

11、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塑 造企业价值 2010 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 业司司长张相木表示: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条件,装备制造 业要做“两化融合”的主力军。物联网技术是“两化融合”的补充和提升,两化融合也是物联网四 大技术的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之一。“两化融合”最基础的传统技术是 基于短距离有线通讯的现场总线的各种控制系统,如 PLC,DCS,HMI, SCADA 等。物联网理念把 IT 技术融合到控制系统中,实现“高效、安 全、节能、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装备制造业一直是江苏省、无锡市的支柱产业,而且无锡也是物联 网产业的领军城市。2009 年 11 月,

12、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无锡建设国家传 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江苏省提出“举全省之力,聚 焦无锡”建“感知中国”中心,使无锡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 产业基地”。这些政策和措施为无锡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应用注入 了更强的活力和动力。而我校长期坚持服务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 升级、发展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技术和智力支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指导思想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区域 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依托学校“十一五”期间国家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领域的建设基础,结合国家级物联网示范校建 设,科学规划、逐步完善专业建设体

13、系,通过校企合作和加强内涵建 设,不断丰富专业特色,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三、建设思路与目标1建设思路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服务装备制造业升级、“两 化融合”的需要,规划与建设机电类专业群;服务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 的需要,规划与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类专业群;服务汽车制造与服务业 的需要,规划与建设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服务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的 需要,规划与建设服务贸易专业群;服务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规 划与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群;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划与建设商 务外语专业群。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专业群建设思路,规划与建设 部、省、市和校级重点专业群

14、。根据教育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新要 求,将高职本科、中高职衔接等专业建设纳入相关专业群建设规划之 中,实现专业群的优化布局。梳理重点专业群的建设要素,规划“十二 五”期间的建设重点,研究新专业开设的基本要求,保证人才培养质 量。2建设目标总体目标:围绕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升级、信息化工 业化两化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进行专业群构建、专业设置,力争 建成 3 个省级、5 个校级重点专业群,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建成省内一 流、国内知名的专业,形成专业群建设体系。力争在高职本科专业教学 点和专业硕士教学点的建设上有所突破,构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 育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全面

15、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教育 教学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专业群结构。“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制造技术、物联网 技术、汽车技术、服务贸易、设计艺术、外贸经济等专业群。其中,以 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 市场营销等 5 个专业为核心,重点建设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物联网技 术、汽车技术和服务贸易等 5 个校级专业群,力争建成3 个省级重点专 业群。(2)专业课程体系。纵向梳理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横向分 类建设平台课程、共享课程、专业课程,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形成专 业集群优势。(3)师资队伍。每个重点专业群建成 1 个校级教学团队、1 个校 级科研创新团队,专业群共享主干课程建成课程教学团队。争取省级以 上团队的数量达到5个,建成 1个市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4)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调整服务专业群的实践教学平台。重 点提高现有国家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级电气实训基地和汽车 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完成国家物联网技术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