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363620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总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自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实行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1)阅读课热热闹闹,感悟不深。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代讲,支解了教材的丰富内容,阻碍了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或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2)观摩课轰轰烈烈,存在“作秀”。部分青年语文教师在各种评优观摩课中,为展示自己的所谓“风格”、“风采”,

2、常常出现了一些“秀”课,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课结束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呢?完全是教师在台上自己“做秀”,做给听课教师看。这样的教学,根本谈不上是“有效”的教学。(3)教学改革大张旗鼓,缺乏实效。在教改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一些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不乏有流于形式,实效不大。有效教学顺应了当前“减负”。随着“减负”活动的深人开展,大家更是把目光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如何让学生摆脱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

3、习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这些问题都是在减负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己主动学来的知识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长远的意义。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参加了工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

4、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贯穿于整个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每个学期,尽量要让学生准备好一本预习本,明确每课的预习要求。比如生字新词查字典词典,课文至少读两遍,并提出两三个有一定份量的疑难问题等等。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要让学生在家里认真做好预习工作。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凡是在预习时已经掌握了的,在课上就要主动积极发言。凡是在预习时还没有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要专心地听其他同学交流。这样就调动起

5、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变讲课为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通过在家自学预习,到校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还有待老师帮助解决。这时师生之间有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从而产生共鸣。这时老师要趁热打铁,利用学生渴求弄懂的心愿,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这时学生会聚精会神地听讲,会开动脑筋思考。但是,老师的讲授,应该是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显然,这就是主张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就会随之提高起来。二、加强训练并及时反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训

6、练并及时反馈。首先,要保证阅读训练的时间。在我们日常的语文课上,一般学生的读和练的时间最多只有十分钟左右,其他的时间都是老师在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问其老师为什么如此卖力,说是“不放心”,生怕学生不明白。实际上,老师的“导”要少而精,应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悟”。在时间安排上每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应该超过二分之一。在保证训练时间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训练的质量,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注意训练的针对性,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迁移,特别要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训练还应该面向班内全体学生,力求所有的学生能参与训练。要变单一的“教师出题学生做题教师评价”模式为让学

7、生自己提要求,共同拟答案,集体来评价。凡重要问题和说话训练,都要在全班同学参与的基础上,再请个别同学回答。通过以上措施,来增加学生有指向的紧张智力活动时间,促使知识内化,提高效率。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括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一般的反馈和评价,我们都是通过单元形成性测验来进行的,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单元的教学一般要两到三周左右的时间,而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在学习上效果最显著,是每日的反馈,次之是每周的反馈。于是我在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每节课根据课时教学目标来设计反馈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反馈意识,努力做到

8、每课有反馈,每篇课文有反馈。及时的反馈,能及时纠错矫正。同时还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对练、互相批阅、组际竞赛等活动,让班内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变原来师与生之间的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增加了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和信息量,增强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能力。三、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让学生在读书中自感自悟。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应试教育,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了,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对字词句篇的分析、训练。语文课有语文课的特点,一定的分析、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必要的,但是作为主要

9、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就违反了语言学科的自身规律。曾有专家指出:现在的“读书人”都变成“习题人”了。学生每天的作业不是读书,而是埋头做永远做不完的习题,在教室里做,回到家里还是做。年级越高习题越多、难度越大、做的时间越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这种枯燥的训练感到乏味了,对学习语文缺少兴趣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历来就是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语言学科最需要的是阅读。课堂上应该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我们应该

10、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朗读、诵读、默读等多种读书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师生对话、生生交流之前让学生通读课文,在师生对话、生生交流之中让学生品读课文,在师生对话、生生交流之后让学生悟读课文。我们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反复地读、深入地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积淀文化、提高语文素养。我在阅读冰心的美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时,就抓住一个“读”。在指导第一、二段时,我先让一个朗读好一点的学生起来朗读,之后要求学生各自轻读从而去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各自默读并圈画出描写“儿童多”的词句。最后,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来细细体会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儿童的勃勃生机。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要加深对阅读教学内涵的认识,重新认识阅读教学的含义,重视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具有实质意义的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视教材、学生、教学条件等各种因素作出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