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2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362076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技术规范试行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概要一、南方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模式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是指在上茬作物收获时,应用秸秆快速腐熟技术,及时将秸秆还田腐熟后种植下季作物。适宜于有水源保障条件的水稻水稻、水稻小麦(油菜)或者小麦(油菜)水稻轮作的水田。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秸秆粉碎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墒沟埋草还田等。本概要主要阐述了3种技术模式要点。(一)早稻秸秆粉碎还田腐熟技术模式1.秸秆处理。早稻实行机械或人工收割时,留茬高度应小于15厘米。收割机加载切碎装置,边收割边将全田稻草切成10厘米15厘米长度的碎草;人工收割后稻草也要按10厘米15厘米长度切碎。将切碎的稻草均匀的撒铺在田里,平均每亩稻草还田量为

2、300公斤400公斤。2.施用基肥与腐熟剂。稻草撒铺后,施用基肥与秸秆腐熟剂。基肥施用量要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和还田秸秆有效养分量确定,酌情减少磷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适量增加氮肥基施比例,将水田碳氮比调至20:125:1。按每公斤秸秆施用2亿个以上有效活菌数(CFU)计算秸秆腐熟剂每亩投入量。3.注意事项。在秸秆处理时,清除病虫害较严重的稻草和田间杂草。在基肥和秸秆腐熟剂施用后,立即灌入10厘米深水泡田,5天7天后田间留2厘米3厘米浅水,免耕抛秧,或用旋耕机耕田整地、栽插晚稻。分蘖苗足后排水晒田。采用免耕抛秧栽培的稻田,抛秧前平整田面,避免田面深浅不一。(二)水稻秸秆覆盖还田腐熟技术模式1.

3、秸秆处理。在水稻收割时,留茬高度小于15厘米,割下的稻草全量还田。根据不同下茬作物,选择不同稻草覆盖方式。种植油菜的,水稻收获后趁墒将稻草均匀覆盖于水稻田宽窄行的窄行中,宽行留作免耕栽油菜。种植小麦的,在施足基肥、播种小麦后再盖草,每亩覆盖稻草量450公斤600公斤。种植马铃薯的,在马铃薯栽种后,趁着垄面湿润覆盖稻草,盖草后淋一次水或撒土压草,1亩稻田的稻草覆盖1亩马铃薯田。种植冬种蔬菜的,应在蔬菜播种后,按每亩稻草用量250公斤300公斤直接铺盖或撒铺,以不见表土为准。2.施用基肥与腐熟剂。稻草覆盖后,施用基肥与秸秆腐熟剂。基肥施用量根据作物需肥规律,综合考虑稻草还田量,按照配方施肥建议确定

4、,酌情减少磷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投入量,增加氮肥基施的比例,调节碳氮比。秸秆腐熟剂施用量按每公斤秸秆施用2亿个以上有效活菌数(CFU)计算确定。3.注意事项。在低洼易积水的果园地或土壤过于粘重的田块不适合采取稻草覆盖还田方式。有严重病虫害的稻草不宜直接覆盖,将其高温堆沤后再利用。(三)墒沟埋草还田腐熟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适宜于麦-稻轮作区,主要解决小麦秸秆量过多、难以全量就地还田的问题。1.开挖墒沟。在冬小麦播种后,立即开挖田间墒沟,防止小麦渍害。墒沟深20厘米、宽20厘米,沟间距要根据地形地貌、灌溉与排水设施实际情况确定。实行机耕、耕插、机收田块,墒沟间距要与机械作业宽幅匹配。一般墒沟的沟

5、间距为10米15米。2.收获小麦。在小麦成熟后,根据灌浆程度和天气状况,适时采用机械收割,做到收脱一体化。大动力机械收割时,应尽量平地收割;小动力机械收割时,一般留高茬15厘米左右;人工收割时,尽量齐地收割,并在田间就地小麦脱粒,小麦秸秆留于本田。3.秸秆还田。按每亩250公斤350公斤小麦秸秆量就地均匀铺于农田畦面。对配有机械粉碎装置的收割机,将秸秆切段为5厘米10厘米,然后均匀铺散在农田畦面。对小麦产量高、秸秆量多的田块,将多余小麦秸秆置于本田墒沟内,每亩约150公斤左右,不宜太多,以免影响后茬水稻灌水与排水。4.施用基肥和腐熟剂。在大田铺草及墒沟埋草后,施足基肥,在施肥时,适当增施2.3

6、公斤3.5公斤氮肥,将碳氮比调节至20:125:1。同时,采用拌土,或拌施有机肥,或兑水喷施等方法施用秸秆腐熟剂,每亩施用量一般不少于2公斤。施用秸秆腐剂和肥料后,一般采用水旋耕法将小麦秸秆与根茬翻入土壤,整平田面。5.田间管理。浅旋耕与整地后,在水稻秧苗栽(抛)前1天畦面窨透水,糊状抛秧,灌水定苗活棵。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可在秸秆还田后灌水泡田1天2天,以泡透为宜。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以湿润灌溉为主,调节土壤含水量。分蘖期建立浅水层,拔节期适时控水,抽穗至灌浆结实期间隙灌溉(每隔5天7天灌一次水),以加速秸秆腐熟。墒沟麦秸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进行腐解,在秋播时,将墒沟内腐烂的秸草挖出,施入本田用作三

7、麦基肥或盖籽肥。6、注意事项。在麦稻轮作过程中,水稻、小麦收割后,田间要按一定规律排序开沟,在下茬作物收获时,选择不同位置继续开沟埋草,一般是68茬为一循环周期,实现田间全部埋草一遍,土壤普遍轮耕和休耕一遍。对于稻麦连续少(免)耕的,应适时深耕一次,合理深耕翻周期为23年一次,其耕翻时间在稻熟时进行(夏耕)。二、西北玉米秸秆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模式本技术模式适宜于年降雨在300毫米500毫米的陕西、宁夏、山西及甘肃中东部的玉米种植区。(一)秸秆处理在玉米成熟后,立秆摘穗,运穗出地,将秸秆粉碎均匀撒入田中。随后,按每亩2公斤5公斤秸秆腐熟剂量,兑水喷洒在粉碎的秸秆上,用机械深翻入土。(二)起

8、垄整地在起垄时,按大小垄规格先划出大小行,在地边留出40厘米50厘米,再按“小垄大垄”依次类推。用步犁沿小行划线处来回向中间耕翻,在整理垄面时将犁臂落土用手耙刮至大行中间形成大垄,也可用机械直接起垄。大小垄总宽度为120厘米,大垄宽为70厘米80厘米,高度为5厘米10厘米;小垄宽为40厘米50厘米,高度为15厘米20厘米。缓坡地应沿等高线起垄,垄沟、垄面的宽窄要均匀,垄脊高低一致。(三)地面覆膜在起垄后,全垄覆盖地膜,地膜相接处在大垄的垄脊中间,膜与膜间不留空隙,用下一垄沟内的表土压住地膜。地膜与垄面、垄沟应贴紧,每隔2米横压土腰带,防大风揭膜,拦截径流。在垄沟内,每隔50厘米打一个雨水入渗孔

9、。(四)注意事项种植玉米要选用抗旱包衣种子。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下的地区,选用中晚熟品种;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的地区,选用中早熟品种。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块,株距为30厘米35厘米,大行距为70厘米80厘米,小行距为40厘米50厘米,每亩保苗3200株3700株;肥力水平较低的地块,株距适当放宽到35厘米40厘米,每亩保苗2800株3200株。三、北方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腐熟技术模式本技术模式适宜于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且有灌溉保证条件的地区。耕作方式可单作、连作或轮作,田间作业以机械化作业为主。技术要点如下:(一)秸秆处理在玉米成熟后,采取联合收获机械收割的,一边收获玉米穗,一边将玉米秸

10、秆粉碎,并覆盖地表;采用人工收割的,在摘穗、运穗出地后,用机械粉碎秸秆并均匀覆盖地表。秸秆粉碎长度应小于10厘米,留茬高度小于5厘米。在秸秆覆盖后,趁秸秆青绿(最适宜含水量30%以上),在雨后或空气湿度较大时,按每亩施用2公斤5公斤秸秆腐熟剂量,将腐熟剂和适量潮湿的细砂土混匀,再加5公斤尿素混拌后,均匀地撒在秸秆上。(二)深翻整地在施用腐熟剂后,采取机械旋耕、翻耕作业,将粉碎玉米秸秆、尿素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及时耙实,以利保墒。为防止玉米病株被翻埋入土,在翻埋玉米秸秆前,及时进行杀菌处理。在秸秆翻入土壤后,需浇水调节土壤含水量,保持适宜的湿度,达到快速腐解的目的。(三)注意事项在玉米秸秆还田地

11、块,早春地温低,出苗缓慢,易患丝黑穗病、黑粉病,可选用包衣种子或相关农药拌种处理。发现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植株要及时深埋病株。玉米螟发生较严重的秸秆,可用Bt 200倍液处理秸秆。四、秸秆集中堆沤腐熟还田技术模式(一)玉米小麦秸秆集中堆沤腐熟还田技术模式在靠近水源、运输秸秆方便的地方,挖深1.5米的坑,坑的大小、形状根据场地和材料灵活掌握。将坑底夯实,铺一层厚30厘米左右、未切碎的麦秆或玉米秸秆,加水调节含水量。将玉米秸秆粉碎成10厘米左右小段后堆成20厘米厚,向堆上泼洒秸秆腐熟剂、人畜粪(可用尿素或碳铵代替)水液,然后堆第二层,以此类推,逐层撒铺,共堆10层左右。秸秆腐熟剂用量为每1000公斤秸

12、秆2公斤,人畜粪总用量为100-200公斤(可用尿素5公斤或碳铵20公斤代替)。将小麦秸秆切成约3厘米左右,撒铺30厘米厚,再撒10厘米厚的土杂肥、人尿粪、家畜粪等,逐层撒铺,堆成高出地面1米左右为宜。在玉米或小麦秸秆堆好后,用挖坑的土将肥堆覆盖或加盖黑塑料膜封严沤制。秸秆堆沤的温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最高不宜超过70。堆沤湿度以60%70%左右为宜,即用手捏混合物,以手湿并见有水挤出为适度,秸秆过干要补充水分。在夏季、秋季多雨高温时期,一般堆腐时间5天7天,即可作为底肥施用。(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模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在作物秸秆中加入生物菌种,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定向产生二氧化碳

13、、热量、有机肥。1公斤秸秆在反应堆里产生1.1公斤二氧化碳、3037千卡热量、0.11公斤有机肥、0.03公斤微生物孢子。每亩保护地可用秸秆4000-5000公斤。1反应堆建造。反应堆可建在保护设施内,也可外置,视地形条件而定,新建棚也可设在夹层,内置与外置结合,其效果更好。对于外置反应堆,在棚前离大棚边1米1.2米地方,挖80厘宽、80厘深、15米20米长的沟作为秸秆反应堆贮气池。在贮气池挖好后,在池子口上方每隔1米1.5米平架一根竿子,顺池子用两道铁丝把架的竿子连起来,铁丝上面开始放秸秆,长秸秆放在底层,然后将秸秆分三层码放,第一、二层秸秆厚度为30厘米,第三层20厘米,秸秆高度共计80厘

14、米,每码放完一层,接种一层拌好的腐熟菌剂,腐熟剂的施用方法是:每2公斤腐熟菌剂与40公斤50公斤麦麸或秸秆粉加水后拌均,加水量以手抓起、攥后缝间出水而不滴下为宜,秸秆堆置好后浇透水,盖好塑料膜沤制。()内置反应堆:顺种植行挖一条深35厘米40厘米,宽50厘米60厘米、且与行长相等的沟。放好秸秆后,将拌好的菌种均匀撒在秸秆上,然后覆土。2.外置反应堆的二氧化碳交换机安装。用二氧化碳交换机将外置反应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输入保护地,供作物吸收利用。首先将贮气池通往大棚底层的通气道建好,通气道底与贮气池底在同一水平面,道宽0.5米,高0.8米,长3米4米,道的最里端建交换机底盘,底盘高出地面30厘米,

15、底口径60厘米60厘米,上口径45厘米45厘米,顶端用水泥抹平,然后把交换机稳住。3.注意事项。喷施杀菌剂时不要采取冲施,可以采取叶面喷施。化肥施用量减少60%。浇水次数减少50%-60%。五、南方绿肥种植技术模式(一)紫云英种植技术模式南方地区适宜的绿肥种类有紫云英、苕子、肥田萝卜、箭筈豌豆、蚕豆等。以紫云英为例,技术要点如下:1.种子处理。选择晴天的中午晒种4小时5小时,晒种后将种子与细沙按2:1的比例拌匀,装入编织袋内用力揉擦,将种子表皮上的蜡质擦掉,以提高种子吸水速度和发芽率。然后,用5%的盐水选种,清除病粒和空秕粒。将选出的种子用5%的腐熟稀人尿浸种8小时,或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10小时12小时,或用0.1%0.2%的钼酸铵溶液浸种12小时24小时,浸足时间后捞出晾干,用根瘤菌或钙镁磷肥拌种后即可播种。2.开沟。紫云英喜湿,但忌渍水。在播种前,田块四周应开好沟,除围沟外,一般每隔10米15米左右开一条直沟,形成“十”字沟或“井”字沟,做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田土沉实,田面不积水。3.播种。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播种。播种过早,稻肥共生期过长,幼苗瘦弱;播种过迟,则易受冻害,越冬苗不足。在生产上常在晚稻齐穗勾头后进行。若在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