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常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五)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362069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常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常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常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常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常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常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常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一模考试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 1.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1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2分) 红梅阁在常州市区红梅公园东南隅。传为北宋道观( ) 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著经处。该阁建于2米高之土台上,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下有回廊,斗拱翘角,

2、四周原筑yun( ) 墙,现改为石栏杆。坊额刻“天q( )要道”四字,有明崇( )祯时题款;两旁石柱yng( )联为“道有源头,立言立功立德;工无驻足,希贤希圣希天”。 (改自百度百科)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 【 】 A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岁的时候,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城里来做工了,生活迫使当了人力车夫。 B.刘四爷只有一个三十七八岁的女儿叫虎妞。她长得虎头虎脑,虽然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 C. 武松回清河县,路过景阳岗打虎,被阳谷县任步兵都头,并遇见兄长武大。武大之妻潘金莲,被恶霸西门庆勾引成奸,毒杀武大。 D.公孙胜念母

3、回家探视,鲁达见景生情亦回家探母。他背母回山欲同享快乐。至沂岭寻水,老母丧于虎口,他力杀四虎。 E.在一次激战中,保尔的腰部受了重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他的身体状况使他不能再回前线,于是他立即投入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他做党的工作、宣传工作,并忘我地投入到艰苦的劳动中去。3.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用一个成语,概括其寓意。(2分) 寓意: 4. 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3分)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5. 就业一直是党和国家时刻关

4、注的民生大计。2018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就有一项是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请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在新经济下自主性劳动就业呈现的特征。(分点概括)(4分) 互联网技术打破了职业和工作之间的界限。在传统的就业模式中,职业和工作是不可分割的,在正规部门就业,工作需要获得职业资格的准入与职业身份。但在共享经济下,通过互联网平台,工作和雇佣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并且工作与雇佣将逐渐分离。从业者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上线运营,并决定自己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和工作收入等。在工作中,拥有较高的工作自主性。在这种模式下,劳动力不需要在劳动力市场中搜寻工作,强大的后台技术

5、运算能够使得需求和供给实现即时的点对点对接,从而使平台从业者找工作的成本为零,大幅降低了整个劳动力市场上工作搜寻与工作匹配的交易成本。从就业的角度看,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就业者提供了公平的、无差别的就业机会(学历、年龄、性别、是否专职)。 6. 默写。(6分) ,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征蓬出汉塞, 。 (王维使至塞上) , ,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古诗文中有许多含有“竹”的句子,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连续的两句): , 。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专心-专注-专业(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共13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公将战

6、,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

7、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孝公:秦孝公.卫鞅:人名,即商鞅.虔;人名.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又何间焉: 小信未孚: 民怪之: 于是太子犯法: 将法太子: 8. 用现代汉语写出

8、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9. 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甲文中战争取胜的条件和乙文中令行禁止的原因。(2分) 10. 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甲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详略分明。B.甲文主要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 C.乙文主要写了商鞅的两件事:北门立木和处罚太子,充分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坚决和果敢。D.乙文充分体现了的写作风格,设身处地写出商鞅极富个性的一面,还原了历史的固有面貌。(二)阅读议论文,完成1115题。(共1

9、3分)从读懂语言到读懂时代普通话普及率提高到73%左右,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语言行业年产值超2800亿元不久前,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等系列白皮书,让语言这个“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交流工具进入大众视野,引发了人们对语言自身的关注和思考。如果说白皮书的统计数据还比较抽象,那么近日几场与语言相关的活动,则能让人近距离感受语言的律动。“第二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上,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宣布启动,穿越千年的古典之美将再次与现代的传播技术相结合,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感悟。古典诗词的背后,是几千年来传承的语言和文字,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温情与问候。这样穿越时空的相遇

10、与邂逅,真可谓“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通过诗词的传承,可以看见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文化的载体、思想的材料。正是因为语言的诞生,才开启了民族的文化积累、人类的文明时代。语言不仅是从历史继承而来的财富,而且保持着与时代最为紧密的互动。在网络时代,语言成为社会发展的忠实记录仪和显微镜。近年来,一个个“热词”聚焦社会热点,体现时代变化,蕴含着人们对自身生活、社会变革与人类发展的理性思考。人们从“八项规定”“两学一做”中看到了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的努力,从“一带一路”“天宫二号”中看到了国家的发展进步,从“洪荒之力”“厉害了我的哥”中看到了流行文化的变化,也从“获得感”“撸起袖子加油干”中感到了百姓的期待语

11、言既折射时代变迁,又在与时代的互动中,不断丰富着自身。读懂一个时代,应该从读懂它的语言开始。除了传承历史的人文价值、观察时代的窗口价值,语言在今天还具有极强的经济价值。很多人或许想不到,语言中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宝库。随着语言文字事业的不断前行,我国提供语言文字类产品及相关研究咨询、技术研发、工具应用等专业化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传统的翻译业只是其中一种,人工智能如何“说话”、大数据如何检索,都离不开语言服务。来自国家语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专门从事语言服务或相关服务的企业数达到72500家,行业年产值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已形成千亿元规模的语言产业“蛋

12、糕”。不仅如此,语言还能为其他事业的推进提供必要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脚踏实地干出来,也要好好“说”出来。打好扶贫攻坚战,需要加快民族地区和农村的普通话普及;发展信息产业,需要加强语言资源建设和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树立核心价值、传承中华文明,需要发挥语言文字的文化功能,大力加强中华语言文化建设与传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增强语言文字服务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更加适应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求当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语言,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也许,语言最大的发展就是增加它的包容性,它不排斥任何一个平凡的个体,也不会遗漏时代前进的每一个脚步。

13、让人捧腹的最新“段子”,“斗图”不休的个性车贴,成千上万的影视剧弹幕不经意间,你就是时代的见证者,一言一行也在推动这个时代进步。更好地使用语言,让我们与历史和时代相遇。 选自人民日报11. 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2. 结合文章具体段落和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的议论思路。(4分) 13. 试分析第段的论证方法和作用(3分) 14. 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分)在网络时代,语言成为社会发展的忠实记录仪和显微镜。 15. 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 】 A.文章开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否定,意在说明人们虽然在每天使用语言,但是实际上对语言的作用并不真正理解。 B.议论文的标题一般有论点式和论题式两种,本文的标题属于论题式,揭示了议论对象。 C.文章第段中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来自,君子在文中指古典诗词。 D.文中第段中加引号的“蛋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指出我国产业规模之大。(三)阅读散文,完成1620题。(共14分)太湖碎锦范烟桥 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