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思维习惯的培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358691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思维习惯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阅读思维习惯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思维习惯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思维习惯的培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思维习惯的培养一、阅读思维习惯培养的背景和原因创新思维培养是以一般思维为基础的。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这是 21 世纪未来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就目前课堂教学研究潮流看 ,教育领域在共同讨论着一个话题 高效课 堂。我认为无论怎样确定高效课堂评价标准,都应该落实到教学主体的学习实践 活动上,突出主体学习高效。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思维活跃,敢于质疑, 善于思考,勇于独立判断 ,对课堂上的认知内容和认知方法掌握得好 ,对学生今后 的成长发展具有潜在性帮助。就语文学科性能看,语文综合素质是由人文素质、语言素质、思维素质构成 的基本素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

2、是思维的工具和凭借,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没有 语言,思维就失去了凭借,思想就无从产生,也就不可能有思想的交际和沟通 ,所以 思维素质同语言素质同等重要,应当把语言学科和思维学科看作同等重要。语文 学科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可在学生的学习实践当中,往往起不到基础工 具作用。学生不会凭借语言联想,不会思考,不会把语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 其他学科学习中,制约着其他学科的学习。阅读的生理活动和规律是眼睛对文字 符号的感知,然后由传入神经把信息传至大脑,在大脑皮层的神经网络进行复杂的 分析综合活动,如识别、校正、改造、重组、联想、储存,所以阅读是人脑特有的 高级功能,是由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言语

3、运动中枢、言语听觉中枢等协调活动 的结果。在阅读中同时存在两种加工 :一种是对从视觉刺激来的信息“自下而上” 的加工;一种是对从已知知识经验和语言环境来的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它们 相互作用,联合产生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没有思维,这种相互作用就很难完成。这 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眼睛的视觉和思维理解活动必须是统一的。二、阅读思维习惯培养的具体含义及其意义思维的分类标准不同,会产生多种思维类型,但在此主要谈的是语文阅读中的 发散思维和旁通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了幅合思维 (求 同思维)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两种类型。他认为创造人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是 由幅合和发散思维组成的。

4、发散思维又称幅射型思维 ,多样性、开放性、创造性 是发散思维的特点,多向、侧面、反向是发散思维的主要形式,多向思维是发散思 维最重要的形式,它要求发挥思维活力,对所分析、评论的问题作多方面考虑和分 析,而不限于一种模式和一个方面。侧面思维是指利用局外的貌似无关的信息来 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反向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有时突破常规 ,沿着传统观念或自 己的习惯看法,向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是创造发明者应具有的一种 可贵品质,是思维创造的前提,可以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有所发现, 养成不囿成见、不畏权威、不信参考答案、勇于质疑、善于独立思考的良好思维 素质和心理品质。触类的目的是旁通,

5、真正的旁通还在于联想、比较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和内化, 其中有序内化也非常重要。如阅读藤野先生、我的老师、最后一课,它 们体裁不同,主旨各异,写法异彩纷呈,不同角度比较会有不同角度的理解 ,不同层 次的比较会有不同层次的认识,要善于归档并类,并力求通过或同化或顺化或重组, 实现认识的系统化和一体化。三、阅读思维的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 ,第一要做到坚持树立培养 “自由人和创新思 维”的观念。第二要改变一些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传统方法,努力改变老师讲课 只重知识传授、只告诉思维结果,而忽视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做法;改变教师一言堂 的教学模式和唯师唯书的道德影响,消除学生奴隶式接受的服从倾向;

6、改变评估测 试答案唯一性、限制答案过死对学生思维意识的伤害。第三 ,要制定系统的思维 习惯训练计划。第四要选择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方法一:在阅读过程中 ,老师首先不要抄别人现成的结果 ,不要依赖他人的唯 一答案,不打压学生的独立意识 ,不压制学生的创新思维 ,养成学生批判思维的习 惯,让同一篇课文常学常新。方法二:在阅读教学中,要解放学生思想,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型思维 ,从不 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方向进行思维,积极寻求相关的和无关的知识进行对照, 在不断否定别人也不断否定自己的否定之否定中诞生创新思维。方法三:要经常示范旁通 ,发挥单元教学系统优势或打破单元教学 ,构成比较 阅读,养成比较

7、阅读习惯。要学会创造比较对象,或者虚拟,或者作变型处理,使之与 原型比较,虚实结合,化难为易,在比较中优劣高下一看便知。要将抽象与形象融合, 化单一为多元,即在抽象的阐述中能联想到实在的内容 ,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 多了便成了路”。方法四:科学设问,启发联想。语言是一种复杂现象,同样的意思有不同的表达, 同样的表达可以有不同的含义。要参透文意就要从平常处发现问题 ,从无疑处生 疑,使提问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兴趣的启动器,成为阅读教学中培 养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手段。要从无疑处设问,从已知处设问,从阻滞处设问,从矛 盾处设问,矛盾是打开思维之门的钥匙 ,有矛盾才能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出现思维 阻滞、出现盲点时要从旁指点。方法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人是思维的动物,疑是思之开始;问是人的天 性,问是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 ,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爱因斯坦也曾说 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个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 是积极的、活跃的,所以课堂提问主体的转换,蕴含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思想,体现 了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反映了教育对于自身创造性的价值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