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355802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刻舟求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刻舟求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刻舟求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刻舟求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刻舟求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刻舟求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刻舟求剑》(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刻舟求剑 ( 网友来稿 ) 教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案刻舟求剑教学目标1. 能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 舟求剑”等词语意思。2 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 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具 贴图、生词卡片教学方法 品词品读法、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教 学步骤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1 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师总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同学们不仅把学过的成 语记得很牢,而且还记住了许多自己学会的成语。2 揭题: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刻舟求 剑”。师边书 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3 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正音。4 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贴图:先 贴“大江”,江水滔滔,远处是河岸。再在江中贴一“小 船”,船上立一佩剑之人。)5 看图,再自读课文,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 意思。(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6 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四人小组互 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师提问。可能提出的问题: “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催”是什么意思? 那个人为什么会捞不到剑呢?7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同

3、学们不仅弄懂了一些问题还提出了学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一 起弄懂它们。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局1 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本段。 学习“宝剑”一词:结合“剑”字的“ u”旁理解词意o 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 (一不留神、一不注意) 看图想象这个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的。(移动“宝剑”,演示掉进江里的情景说说你想象到的情 景。 指导朗读: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2 学习第二自然段: 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 划下来,然后说一说。(老师省读了“一点儿”和“船舷”的“舷”字) 这两个词能省去吗?(不能。“一点

4、儿”强调那个人很不着急的样子。“船 舷”指船两侧的边(结合贴图理解),讲清了那个人拿小刀 刻记号的具体位置,用词很准确。) 指导朗读:语速稍慢,拖长音,强调出那人一点也不 着急的样子。第二句是个长句,划出停顿号,练习朗读。3 学习第三自然段: 别人看到了,是怎么说的?自读课文,然后用“别人认为:”的句式说一说。别人认为:宝剑掉进江中,就得马上停船打捞,不去捞剑,光顾着在船舷上刻记号,是没有用的。) 别人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十分着急)。从课文哪些 地方看出来?为什么?分四人小组讨论、补充,并请代表汇 报发言。(“催”说明他心里很急,说话又快又大声。“赶快” 强调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捞不着了。句

5、末的“!”强调 刻记号是没有用的,要马上捞。) 指导朗读。用大声急促的语调,配合着急的表情读好 句子。4. 学习第四自然段: 别人那么着急,那个人仍然一点儿也本着急,课文用 哪个词来形容?学习“不慌不忙”。(结合“慌”和“忙” 的左旁来理解词意) 用“不慌不忙”的语气练读那个人说的话。 看看他想的是什么办法?根据回答板书:(板书:从这儿掉 从这儿捞) 在画面上演示这种捞剑的方法,并看图讨论:a “宝剑从这儿掉下去”一句中的“这儿”指哪儿? (板书:江中)b (师操作:移动“小船”至“岸边”)“我从这儿跳下去捞”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岸边)C 这种方法能捞着宝剑吗?为什么? (在江中掉的

6、宝剑却在岸边打捞,当然捞不着。)d 他的想法错在哪儿? (虽然记号还在,但船在动,捞剑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 的地方了!师归纳出:情况变了,方法却不变,就办不好事 情。)5 那么怎么做才能捞着宝剑呢?谁能将黑板上的画面 重新移动一下,然后说一说。(只有立即停船,马上从掉宝剑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捞, 才能捞着宝剑。)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1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2. 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船靠岸后,那个人会怎样做?结果如何?他的心情 样?)3. 进一步领悟寓意: 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却不明白。 (贴头像特写图:画面上掉剑之人一脸困惑、失望之意。) 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表

7、演说话。)4 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快速开火车口述小学语文教案刻舟求剑教学目标1. 能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 舟求剑”等词语意思。2 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 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教具 贴图、生词卡片教学方法 品词品读法、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教 学步骤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1 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师总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同学们不仅把学过的成 语记得很牢,

8、而且还记住了许多自己学会的成语。2 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刻舟求 剑”。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3 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正音。4 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贴图:先 贴“大江”,江水滔滔,远处是河岸。再在江中贴一“小 船”,船上立一佩剑之人。)5 看图,再自读课文,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 意思。(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6 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四人小组互 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师提问。可能提出的问题: “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催”是什么意思? 那个人为什么会捞不

9、到剑呢?7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同学们不仅弄懂了 一些问题还提出了学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一 起弄懂它们。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局1 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本段。 学习“宝剑”一词:结合“剑”字的“ u”旁理解词 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 (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图想象这个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的。(移动“宝剑”,演示掉进江里的情景说说你想象到的情 景。 指导朗读: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2 学习第二自然段: 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 划下来,然后说一说。(老师省读了“一点儿”和“船舷”的“舷

10、”字) 这两个词能省去吗?(不能。“一点儿”强调那个人很不着急的样子。“船 舷”指船两侧的边(结合贴图理解),讲清了那个人拿小刀 刻记号的具体位置,用词很准确。) 指导朗读:语速稍慢,拖长音,强调出那人一点也不 着急的样子。第二句是个长句,划出停顿号,练习朗读。3 学习第三自然段: 别人看到了,是怎么说的?自读课文,然后用“别人认为: ”的句式说一说。别人认为:宝剑掉进江中,就得马上停船打捞,不去捞剑,光顾着在船舷上刻记号,是没有用的。) 别人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十分着急)。从课文哪些 地方看出来?为什么?分四人小组讨论、补充,并请代表汇 报发言。(“催”说明他心里很急,说话又快又大声。“赶快

11、” 强调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捞不着了。句末的“!”强调 刻记号是没有用的,要马上捞。) 指导朗读。用大声急促的语调,配合着急的表情读好 句子。4. 学习第四自然段: 别人那么着急,那个人仍然一点儿也本着急,课文用 哪个词来形容?学习“不慌不忙”。(结合“慌”和“忙” 的左旁来理解词意) 用“不慌不忙”的语气练读那个人说的话。 看看他想的是什么办法?根据回答板书:(板书:从这儿掉 从这儿捞) 在画面上演示这种捞剑的方法,并看图讨论:a “宝剑从这儿掉下去”一句中的“这儿”指哪儿? (板书:江中)b (师操作:移动“小船”至“岸边”)“我从这儿跳下去捞”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岸边)C 这

12、种方法能捞着宝剑吗?为什么? (在江中掉的宝剑却在岸边打捞,当然捞不着。)d 他的想法错在哪儿? (虽然记号还在,但船在动,捞剑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 的地方了!师归纳出:情况变了,方法却不变,就办不好事 情。)5 那么怎么做才能捞着宝剑呢?谁能将黑板上的画面 重新移动一下,然后说一说。(只有立即停船,马上从掉宝剑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捞, 才能捞着宝剑。)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1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2. 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船靠岸后,那个人会怎样做?结果如何?他的心情 样?)3. 进一步领悟寓意: 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却不明白。 (贴头像特写图:画面上掉剑之人一脸困惑、失望之意。)

13、 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表演说话。)4 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快速开火车口述小学语文教案刻舟求剑教学目标1. 能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 舟求剑”等词语意思。2 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 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教具 贴图、生词卡片教学方法 品词品读法、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教 学步骤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1 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师总结:比赛进行得非

14、常激烈,同学们不仅把学过的成 语记得很牢,而且还记住了许多自己学会的成语。2 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刻舟求 剑”。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3 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正音。4 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贴图:先 贴“大江”,江水滔滔,远处是河岸。再在江中贴一“小 船”,船上立一佩剑之人。)5 看图,再自读课文,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 意思。(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6 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四人小组互 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师提问。可能提出的问题: “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15、? “催”是什么意思? 那个人为什么会捞不到剑呢?7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同学们不仅弄懂了 一些问题还提出了学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一 起弄懂它们。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局1 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本段。 学习“宝剑”一词:结合“剑”字的“ u”旁理解词 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 (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图想象这个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的。(移动“宝剑”,演示掉进江里的情景说说你想象到的情 景。 指导朗读: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2 学习第二自然段: 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 划下来,然后说一说。(老师省读了“一点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