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设计91455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35567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设计91455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设计91455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设计91455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设计91455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设计91455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设计9145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设计91455(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目 录1、 编制依据11.1 施工规、标准11.2设计文件11.3相关文件12、工程概况12.1线路概况12.2主要技术标准32.3工程特点33、工程重难点分析44、沉降变形观测44.1工艺流程64.2施工准备64.2.1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64.2.2变形监测网的建立74.2.3沉降观测具体要求84.3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94.3.1桥涵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94.3.2路基、过渡段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124.3.3桥涵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194.3.4路基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214.4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244.4.1连续梁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244.4.2墩台观测桩观测

2、要求及频次244.4.3人工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254.4.4自动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264.4.5过渡段及横向结构物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264.5变形监测数据采集与整理274.5.1桥梁变形监测数据采集与整理274.5.2路基变形监测数据采集与整理284.5.3涵洞、框构变形监测数据采集与整理294.6 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295、 观测点元件的保护306、沉降观测设备和人员组织316.1沉降观测设备316.2人员组织分工及职责31相关人员资质证书和仪器设备检定证书见附件。316.3测量人员岗位职责317、其他保证措施327.1仪器管理327.2监控量测业工作技术要求337.3资料分析过程及质

3、量控制制度337.4监控量测审核和审定制度337.5质量控制制度和检查措施347.6现场测试技术质量控制制度357.7资料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制度357.8安全风险信息处理的管理控制措施367.9安全风险预警的管理控制措施367.10监控量测信息报送与反馈制度368、安全保证制度379、附件379.1测量主要人员资质证书379.2仪器设备检定证书37 / 1、 编制依据1.1 施工规、标准(1)高速铁路设计规(TB10621-2014)(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TB 10601-2009)(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

4、302-2009)(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2006)(7)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8)工程测量规(GB002693)(9) 高速铁路施工技术施工测量分册1.2设计文件(1) 个别路基设计图(第一册)(2) 个别路基设计图(第十三册)(3) 新香坊北站路基横断面图(4) 桥涵变形观测及观测标安装图(哈牡桥通-02)1.3相关文件(1)新建XXX至XXX铁路客运专线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招标编号:JS2015-015;(2)本公司积累的施工经验,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管理水平、

5、工法及科技成果;(3)现场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数据以及现场实际情况。2、工程概况2.1线路概况表2-1:路基统计表序号起止里程长度(m) 1XXX014+530.12XXX014+738.34路堤208.22 2XXX015+530.20XXX017+392.22路堤1862.02 3XXX017+823.48XXX018+883.00路堤1059.52 4XXX019+280.66XXX019+626.50路堤345.84 5XXX022+230.61XXX022+470.00路堤239.39XXX022+470.00XXX023+105.00路堑635.00XXX023+105.00XXX

6、023+295.00路堤190.00XXX023+295.00XXX024+140.00路堑845.00XXX024+140.00XXX024+340.00路堤200.00 6XXX024+443.26XXX024+850.00路堤306.74 7XXX024+850XXX026+444.89新香坊北站1594.89表2-2:桥梁统计表序号工程名称起讫里程桥长(m)孔/跨数桥梁结构形式16549.232024*24+195*32+1*(48+80+48)2791.862424*323431.261313*324397.661212*3252604.117967*32+6*24+1*(32+48

7、+32)+1*(40+64+40)6103.2633*32表2-3:涵洞、框架桥统计表 序号里程涵洞类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2.2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2)正线数目:双线;(3)设计速度:250km/h;(4)线间距:4.6m;(5)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4000m,困难地段3500m;(6)限制坡度:20;(7)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8)牵引种类:电力;(9)机车类型:动车组;(10)建筑限界:按高速铁路设计规(试行)规定执行;(11)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列控系统采用CTCS-2,预留CTCS-3接口条件;(12)行车指挥方式:调度

8、集中。2.3工程特点(1)本工程是设计等级高、技 术标准和质量要求高。线路位于寒冷地带,涉及防冻胀、防雪害、冬季施工等技术难题, 需要采用的新技术和技术创新较多。设计对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强度和刚度要求高,对路 基、桥梁的沉降控制要求严格。(2)工程地处东北寒冷地区,冬季一般持续4个月左右,有效施工期较短,工程任务 重与施工工期短的矛盾尤为突出。(3)路基过渡段及路基填筑,施工要求质量高。对线路纵向刚度变化的均匀性、路基施工质量及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高。且项目地处东北严寒地区,路基经受周期性冻融循环作用,易引起 冻胀。因此,对路基填料、施工质量要求严格。3、工程重难点分析管段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

9、程为软土路基。路基软基处理数量大,填方较高,为控制架梁工期地段,工期紧,为本管段的关键控制工程。工程重点、难点及主要对策见表3-1:工程重难点及对策表表2.3-1 : 工程重、难点及主要对策表序号 工程重、难点拟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1 松软土路基的地基处理施工1、软土等地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填冲击碾压、CFG桩等方法进行处理。2、施工前,先进行工艺试桩,以检验机具性能及施工工艺中的各项技术参数,为正式施工提供依据。3、控制填筑速度,加强沉降观测,建立量测制度,按信息反馈组织施工,确保填筑路堤工后沉降和路堤稳定性。 2路基施工后沉降变形要求严格,路基纵向刚度均匀性要求高,是技术难点1.软土路基及特

10、殊地段路基均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地基处理,合理进行机械配置,优化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2.路基填料由周边采石场集中供应,严格控制填料质量。路基填筑前进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参数。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3.级配碎石填料集中工厂化拌合,碾压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严格控制压实工艺及遍数,级配碎石摊铺采用专用大型摊铺机摊铺;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 工艺要求组织机械化快速施工,采取双控指标检测压实度;4.过渡段严格按照工艺流程组织施工;5.采用先进实用、配套完善、匹配合理的机械设备;6.松软土路基处理按照施工工

11、艺进行试桩工作,并取得相应的地基处理参数,报业主及监理批准后大围投入施工。7.松软土、浸水路基处理严格按照设计组织施工,确保处理达到要求。8.路基填筑时按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指导现场的填筑速率和填筑厚度。9.填筑完成后设置沉降观测点,监测路基的工后沉降,保证路基的稳定。4、沉降变形观测观测标设置原则及技术要求1、 桥梁、涵洞、框架桥设置要求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的需要,需要在梁体、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1)每个桥墩(台)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台)身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观测标-1设置

12、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3)桥墩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14m时,埋设一个墩台观测标。桥墩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具体情况详见观测标构造图。(4)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徐变变形观测可每30孔选择1孔进行;其余工地现浇梁应逐跨布置变形观测标。(5)桥台观测标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个,分别设置在台帽梁侧及背墙梁侧(横桥向)。(6)梁体变形观测点应设置在支点和跨中截面,每孔简支梁的测点数量应不少于6个;

13、连续梁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边跨1/4跨、中跨跨中、中跨1/4及3/4跨处设置,3跨以上连续梁中跨布置点相同。(7)框构及涵洞边墙两侧设置沉降观测标,测点数量为8个。2、 路基设置要求(1)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地基条件,路基变形监测的主要容有: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路基基底沉降观测、路堤本体沉降观测、过渡段沉降观测、软土和松软土地基路堤段边桩移位观测、高边坡位移观测。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根据不同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设置沉降观测面。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2)地基沉降观测点和路基沉降观测点等

14、应尽量设在同一横断面上,有利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同时也便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3)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4)一般路基观测桩设在路基基床表层顶面以便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5)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评估技术指南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4.1工艺流程收集资料评估单位评估 编制变形监测方案否否是否否否 CP测量及无砟轨道施工 下发评估结果通知建设单位审核设计单位审核 编制评估报告监测原件数量统计、加工、埋设、报检监理单位审核是 外业检测数据采集 成果数据分析、整理、编制自评报告是 成果评估申请表上报监理单位审核否图4.1-1:变形监测工艺流程图4.2施工准备4.2.1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