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352738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骆驼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找骆驼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找骆驼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骆驼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骆驼教学设计找骆驼教学设计一、 猜谜导入1、猜谜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是英雄。你知道它是谁吗?2、看图师:是啊,它就是骆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有着“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们。幻灯片骆驼对沙漠中的人们这么重要,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走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阿拉伯故事找骆驼学习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前面的导读部分,在导读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回答师总结,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学习课文。二、自读自悟师:在读书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个自学提纲,它能帮助

2、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出示自学提纲: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理解新词的意思,可利用工具书、也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 检查自学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2、理解词义师: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个词语?跛:腿脚有毛病,走路身体不平衡; 驮:背; 忿忿:很生气的样子;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究竟:毕竟、到底;至于:课文中指另外再提到一件事。3、齐读词语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评价:你读书非常仔细。四、合作探究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师:读书就是要多思考,只有多

3、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新的发现和收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可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2、小组合作探究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3、小组汇报归纳,学习重点段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出示: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4、。 填一填,说一说: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师:请你比较这两句话,说说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从“果然”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读一读,想一想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4、启发学生思考师: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5、教师小结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貌”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

5、考的典范。五、再读课文1、想象,再读课文师:下面,我们来表演读一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要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2、给人物语言补充提示语,指名读师:老师给他们的对话加了提示语,你能看着提示语,读得更好吗?评价:还可以再夸张一点。你简直就是一个小小表演家。3、分角色读师:老师请一对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六、拓展写话师:请你任选其中一项写一写。1、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2、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七、总结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留心生活,善于观察。第三篇:

6、找骆驼教学设计三年语文下册灯塔市西大窑镇中心小学- 1 - 2 - 3 -第四篇:找骆驼教学设计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找骆驼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1课时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找骆驼。 三:设计理念: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在我们有效地利用下,它为人们提供着各种各样的简单而且快捷的通信与信息检索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上的检索,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声音等,使课堂更加直观、有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找骆驼也是在这一背景下设计,通过网络

7、搜索,使学生更加明白老人是如何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到骆驼的。四、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人物: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为了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我在网络上查询了课件、教案、图片等大量资料。百度搜索如:【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3、通过学习,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有一位商人丢了一只骆驼,心里很着急,想让“柯南”帮忙。柯南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找,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侦探,来帮商人“找骆驼”。2、认识了解骆驼。【百度搜索】3、师出示教学要求,强调略读课文的学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勾出生字词。百度搜索如下:2、教师检查字词读音,并且让学生利用了解词语意思:跛脚、驮着、啃树叶、详细、忿忿、究竟百度搜索如下:2、老师讲评,评出最棒的。【板书设计】16* 找骆驼仔细观察

9、认真思考得出结论教学反思:本课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本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使教学目标得到充分地落实。之所以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课前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询了本课相关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视频、图片等资料,并且在教学中得到了整合利用。还有就是利用让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课堂效果。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堂课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了课文中的难点。但是整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首先,做到比较好的地方就是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相对于传统的课堂,网络使学生整堂课充满了兴趣,调

10、动起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且直观地展示出了传统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另外,我们还需注意的是对于网络资源的筛选,好的资源对于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好的提升,但是有些资源,却会误导老师或者学生,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老师作为一个教育者,一定要把好关,使网络真正地成为教学中的好帮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网络教学的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还将继续探索,使网络真正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第五篇:找骆驼教学反思找骆驼教后反思10月26号,学校领导和同组的老师们听了我讲的找骆驼一课,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路上

11、,他遇见一位老人,老人经过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最后帮助商人找到骆驼,告诉学生遇事要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所发现。听了任老师和李老师的评课,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一、 小组合作学习,尽显学生主体地位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学课文之前,我引导学生读自读提示,明确课文给我们提出的问题: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我围绕这个两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板书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共同讨论,得出结果,一目了然,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二、 加强说话练习,重视方法培养在学生汇报了骆驼的特点和老人的推断后,我让学生边看图,

12、边看板书,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连起来说,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积累了语言。在学习老人的最后一段话时,我引导学生感受老人缜密而准确的思维,抓住“看见?又看见?还看见?”体会老人不仅观察得仔细,而且在说话时也很有条理、很有层次。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写作和说话中注意,争取做到有条理、有层次。三、 寻找不足,一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对略读课文的三段式教学还有些模糊,尤其是后面的拓展延伸,只是给学生搭了一个空架子,没有真正起到拓展的作用。另外,这是一片很有趣的课文,课堂上却没有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总的来说,这节课有得有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争取在以后的略读教学中能更加稳当,更加扎实。好范文网给您推荐其他范文:找骆驼教学反思找骆驼教学反思找骆驼教学反思找骆驼教学反思找骆驼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