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34952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教材基本结构和特点:本册教材编排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照专题编组,涵盖八个专题,分别是:多彩的童年、神奇的自然景观、成长的足迹、人与自然、意志品质、科学精神、爱国精神、中外文化。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揭示学习要求,每组有四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精读课文后面有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连接”。在第二、三单元安排了学习方法指导“指南

2、针”,分别讲了“怎样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怎样制作读书卡片”。每个百花园由4-5个栏目组成。其中3个是固定栏目:“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和“语文大课堂”交叉安排。本册要求认识190个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再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能说会道、笔下生辉、语文大课堂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本册学习要达到

3、的主要目标:1认字19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9在综合性学

4、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

5、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S版教科书,在“语文百花园”中安排了怎样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交流,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

6、握语文学习的规律。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S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S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S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

7、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

8、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介绍本单元以“人和自然”为单元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百花园。这四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麻雀、让它们自由生息、蒲公英的梦和略读课文台湾蝴蝶甲天下。麻雀生动地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奋不顾身从猎狗眼前拯救从巢里掉下来的幼儿的故事。其情感人,其景动人,其意省人;让它们自由生息介绍了日内瓦这座世界著名现代化城市中野草自由生息,野鸟与人共处的景象;蒲公英的梦用童话的形式抒发了蒲公英在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中对清洁美丽的环境的渴望;台湾蝴蝶甲天下则介绍了台湾成千上万、种类繁多的蝴蝶和蝴蝶谷奇异的景色,使人感到自然的美好。“语文百花园”中

9、的短文也介绍的是令人神往的云南大理的风景和传说。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识字:1认读33个字,认识字形,读准字音。会写32个字,正确掌握字形,能按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2理解课文,感悟文中的景,感受自然的美、了解动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3在阅读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感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式,体会如何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练习用“虽然但”、“几乎”“迫不及待”、“震耳欲聋”、“愁眉不展”等词语造句。继续运

10、用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的方法进行阅读,深入理解课文。5通过“环境变好了”还是“环境变坏了的辩论。促进学生接触、了解社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6促进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收集并记忆“风”字打头的成语。引导学生采集关于台湾的资料。7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认真观察每一个会写字,指导学生写好生字。二学习者分析:进入本单元学习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对自然环境也有了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单元课文中出现的景物和情节,学生容易感悟和理解,特别是对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学生都会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从而对单元主题产生更深入

11、的理解和感悟。对于本单元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也基本不会感到太多的困难。但是对麻雀中老麻雀的一些语言描述可能会有些困难,因为年龄关系,特别是在独生子女的优越生活环境中,学生很难有太深的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语句、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想像、演示、反复品读。如:“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些

12、语句中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要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另外,单元课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词句,教师要适当、适时地引导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对于单元中的一些词语,如“震耳欲聋”、“色彩斑斓”、“镶嵌”等,教师应该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和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理解。在本单元的生字学习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因此大部分字词学生可以自学掌握。但有一些字要引起师生的注意。首先是字形上,如:“餐”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拯”右边的笔画是横撇、弯钩、横撇、撇、捺、横。中间不能写成“水”。“搏”的右上边不是“甫”。其次本单元还有几个容易跟形近字或同音字相混淆的字,要注意区分:“恼”和“脑”;“

13、贱”和“溅”;另外还有些字的字音不容易读准,如:“僻”、“屑”、“啄”;“吮吸”、“碾”、“扎煞”等,也需要教师反复纠正、巩固。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分析:本单元由单元导读、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精读课文三篇:小草之歌争吵小泽征尔的判断,略读课文皮巧根桥。本单元的专题是“意志品质”,教材中涉及的人物,无论是伟大的艺术家,还是弱小的小草、普通的孩子,他们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是空洞的。纵观几篇课文,都有个“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小草虽然十分弱小,但它不气馁、不灰心、不计较,而是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大自然做出巨大贡献;一对小朋友发生了争执,

14、却能用自己的宽容与微笑化解矛盾;未成名时的小泽征尔以小人物的身份,在众多权威面前坚持己见,最终获得成功;皮巧根以自己微小的力量为人们架设起一座安全方便之桥,带给人们方便,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2.教材内容分析小草之歌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以自述的形式,抓住小草的特点,赞美了小草的奉献精神。诗歌想象丰富,形象感强,意境清新,通篇押“ao”韵,读起来悠扬悦耳,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全诗共七小节,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13小节概括描写了小草的奉献精神。三个小节开头重复“我是一株小草”,然后进行转折,突出了小草虽然渺小,却不灰心、不计较,不求索取,只求奉献的精神。第46小节具体描写了小草在防洪

15、、固沙及美化环境方面的贡献。三个小节结构相同,采用先提出“不要责怪我”,而后说明理由的方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第7小节描绘了小草蓬勃的生命力。争吵选自爱的教育一书,课文记叙了“我”和克莱谛吵架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故事,教育我们要知错就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讲“我”后悔和克莱谛吵架。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讲“我”和克莱谛重归于好。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父亲对“我”的教育。课文从“我”的视觉写事件的过程以及人物的神态举动,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将“我”的态度、想法、行为和克莱谛的态度、行为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出了人物的思想品格。小泽征尔的判断一文记叙了小泽征尔参加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不附和音乐界权威的意见,果敢地做出判断,指出乐谱中的错误在大赛中夺魁的事。表现了小泽征尔不迷信权威,做出果敢判断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敢、自信的可贵品质。课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讲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指挥家。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小泽征尔在参加指挥大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有错误,并在大赛中夺魁。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小泽征尔在大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