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贸易理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53467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保护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保护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保护贸易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保护贸易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护贸易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贸易理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9-6 10-12am, 一教 A601 班级:商英 09-1,2第二节 贸易保护理论重点:难点:概述一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 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 察,是1518 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 期的重商主义两种。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 著作。早期重商主义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斯塔福。晚期重商主义以“贸易 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

2、n)。重商主义产生的时期及背景15 世纪初,正当文艺复兴运动进入初期发展阶段之时,重商主义兴起。 15 世纪末,西欧社 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 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 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 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 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到了 17 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衰落,重商主义也逐渐开始

3、崩溃。从时间上看,重商主义可以说与文艺复兴运动同步。同一时期产生两种社会思想人文主 义和重商主义,其中有其深刻的根源,即当时社会上追求商品生产更快发展,追求商业资本的迅 速增加和货币资本的不断积累,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这是重商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 因。然而,重商主义的产生和更深层次的背景,则是在追求商业资本增加、追求货币积累这股强 大潮流冲击下,所引起的西欧经济形式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阶 层的变化,旧式贵族变成了真正的商人,它正反映了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变化。重商主义 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

4、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 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 货币 商品 货币的运动。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1、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 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2、晚期重商主义盛行 17 世纪上半期,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 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晚期重商主义为保证 对外贸易中的出超,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由于晚期重商主义力

5、图控制或调节商品的运动并发展 工场手工业,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 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观点和思想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 金银等。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 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 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 主张甚至限制商品

6、(尤其是奢侈品)进口。2、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 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 易是一种“零和游戏”。因此,伊丽莎白一世不仅采取许多有利于贸易发展的措施,同时提高商人 的政治地位。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晚期重商主义与 早期不同的是,认为国家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不过他们要求,在 对外贸易中谨守的原则是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获得的总额,其目 的仍是要保持有更多的货币流回本国。因此,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对外贸易

7、必须做到输出大于 输入,以保持出超。重商主义的局限性1 、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资本等同起来,贸易顺差也被错误地等同于收入超过消费的年差额(亚 当斯密对重商主义批判的要点)。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 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 标。二、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幼稚产业保护论的思想集中反映在李斯特1841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 核心思想如下:(一)经济发展阶段论李斯特将一国

8、经济发展的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 工业阶段、农工商业阶段。他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贸易政策,自由贸 易并不适用于每个经济发展阶段。在农工业阶段的国家应采用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原因是 此时本国工业虽有所发展,但发展程度低,国际竞争力差,不足以与来自处于农工商业阶段 国家的产品相竞争。如若采用自由贸易政策,不但享受不到贸易利益,还会令经济遭受巨大 冲击。(二)生产力论不管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还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都显示了明显的贸易利 益。对此,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固然有益,但这样的贸易利益不足以作为贸易自由化的依 据。原因是,自由贸易理论是

9、基于静态分析方法和世界主义的立场之上,这与现实世界不符。 这样的贸易利益应被视为静态的贸易利益,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尽管在短期落后国家能 够获得一些贸易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该国生产财富的能力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任何时 候,各民族的利益都高于一切。当自由贸易损害到一国实际或潜在利益的时候,该国有权考 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比较优势是动态且可培养的。落后的国家在面临 发达国家强有力的竞争时,为了“促进生产力的成长”,有理由采取产业保护措施。针对当时 的经济背景,李斯特指出,对于德、美这样的处于农工业阶段的国家如果与处于农工商业阶 段的英国进行自由贸易,虽然表面上在短期能够获得贸

10、易利益,但在长期将损害其生产力, 制约其创造财富的能力。一个国家要追求的是财富的生产力,而非仅仅是财富本身。“财富 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和已经创造的财富获得保 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灭的财富获得补偿 。”(三)国家干预论像重商主义一样,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也强调国家在贸易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李斯特认为, 政府不能作为“守夜人”,要做“植树人”,应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利用关税等手段来保护国 内市场。(四)关税保护制度李斯特认为,应采用关税制度来实现贸易保护主义。在该制度的设计上,应体现以下几点:(1)差别关税:以对幼稚产业的保护为出发点,对不同的产业征收不同的关税。

11、比如对于 国内幼稚工业相竞争的进口产品征收高关税,同时以免税或低关税的方式来鼓励国内不能自 行生产的机械设备的进口。(2)有选择性的保护:并非对所有工业都加以保护,保护是有 条件的。只有那些经过保护可以成长起来的,能够获得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才对其加以保护。 对于那些通过保护也不能成长起来的产业则不予以保护。(3)适时调整:对幼稚产业的保 护不是无休止的,而是又限期的,超过了规定的限期,该产业即便没有成长起来,也要解除 对它的保护。需要注意的是,李斯特并不否认自由贸易政策的一般正确性,他认为,当一个国家解决了 落后问题,即实现了工业化后,是可以选择自由贸易政策的。这是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与重商 主义

12、以及后面提到的贸易乘数理论的一个不同之处。三、超保护贸易理论提出者简介凯恩斯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是1936年出 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 但1929 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彻底改变了他的立场,转而推崇重商主义。他认为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的政策确实能够保证经济繁荣,扩大 就业超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一)鼓吹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假定国内是充分就业的,国家间贸易以出口抵偿进口,进出口 能够平衡。偶尔出现差额,也会由于黄金的移动和由此产生的和和由此产生的 物价变动 而得到调整,进出口复为于平衡。凯恩斯

13、主义认为,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已经过时了。首先,是他们的理论前提条件, 即充分就业事实上并不存在,现实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失业现象。其次,传统理论只用 国 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来证明贸易顺差、逆差的最终均衡过程,忽视了在调节过程中对 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这是不对的。(二)鼓吹贸易顺差有益,贸易逆差有害凯恩斯主义认为,总投资包括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国内投资额由“资本边际收益 “和利息率决定,国外投资量则又贸易顺差大小决定,贸易顺差可为一国带来黄金,也 可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息率,刺激物价上涨,扩大投资,这有利于国内危机的缓和与 扩大就业率。贸易逆差会造成黄金外流,使物价下降,招致国内经济趋于萧条

14、和增加失 业人数。结论:贸易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贸易逆差则会减少国民收入,加大事 业。超保护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1、认为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已经过时,反对 自由贸易凯恩斯主义认为,首先是古典学派理论的前提条件,即充分就业事实上并不存在, 现实社会存在着大量失业。其次,传统理论用“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来证明贸易顺差、 逆差的最终均衡的过程,忽视了在调解过程中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这是不对 的。2、鼓吹贸易顺差有益,逆差有害凯恩斯主义认为,贸易顺差可为一国带来黄金,可以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息率, 刺激物价上涨,扩大投资,这有利于国内危机的缓和与扩大就业量。3、扩大有效需求的目的在

15、于救治危机和失业凯恩斯的拥护者们以提高有效需求为借口,极力提倡 国家干预对外贸易活动,运用 各种保护措施,以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争取贸易顺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主要内容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的主要追随者 马克卢普和哈罗德等人在凯恩斯的投资 乘数原理基础上引申提出的。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有乘数作用,即增加投资所导致的国民收 入的增加是投资增加的若干倍。若用AY表示国民收入的增加,K表示乘数, I表示 投资的增加,贝I:AY = K * AI (1)国民收入的增加之所以是投资增加的倍数,是因为新增投资引起对生产资料的需求 增加,从而引起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人们的收入增加。他们的收入

16、增加又引起消费品需 求的增加,从而导致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们收入的增加。如此推演下去,结果国民收入的增加等于投资增加的若干倍。现假定新增加的投资厶I为100美元,它用于购买投资 品便成了投资品生产者(雇主和工人)增加的收入;如果投资品生产者只消费其新增收 入的90%,于是向他们出售商品的人们便得到90美元的收入;如果这些人又消费其收 入的90%,即81美元,这又成为向他们出售商品的人们增加的收入 如此继续下去, 收入也随之增加。收入增加的总和为如下无穷等比数列:(2)式中C为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AC仏Y ,称为边际消费倾向1/(1-C); 为乘数,若用K表示之,即得(1)式。上例中,边际消费倾向C为0.9,所以乘数K=1/(1-0.9)=10,因此,投资增加100 美元,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