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期末重点知识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34146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期末重点知识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会学概论」期末重点知识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会学概论」期末重点知识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会学概论」期末重点知识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会学概论」期末重点知识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期末重点知识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期末重点知识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学概论期末重点知识考试考点归纳总结电大考试电大小抄电大复习资料社会:“社”是指用来祭神的一块地方,“会”是集会。两个字合起来,就表示在一定的地方,于民间节日举行的演艺集会或祭神的庆祝活动。社会是指志趣相同者结合的团体,即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重点名词:社会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群学肄言严复翻译英国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的

2、社会学原理的一个绪论部分。1903年于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书名定为群学肄言,即“如何学习社会学”的意思。1897年先为上海国闻报社翻译了前两章,名为砭愚篇和倡学篇,19011902年陆续译完,共十六章,于1903年出版。译文古雅而精深,文章并可琅琅成诵,一时风行海内。重点名词:需要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文化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文化有三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认知文化)和规范文化。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

3、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重点名词: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也称为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互动。镜中之我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从他人那里发现自己。情景定义也称情境定义,是社会学家托马斯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情景定义就是给自己面对的情景下定义,作解释。它是指人们在行动之前对自己所处和面对的情景进行的审慎考虑和主观解释

4、,这种解释对人们采取何种行动有直接影响。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特定的社会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这个地位的期待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表现。 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是指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一个人同时担当的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的现象。集体行为集体行为通常是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所采取的群体行动。(是在人群聚集的场合下,众人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无明确目的和行动计划的行为)社会化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

5、地学习只是、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生活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新里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

6、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初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是指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家庭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亲密合作、共同生活动的群体。邻里是指在地缘关系基础上,通过经久相处、友好往来而逐步形成的守望相助、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社区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农村社区也称乡村社区,指的是以农业为主要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的一定规

7、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城市化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的过程。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而城市难以吸收,流入城市的人口超出城市发展需求的现象称为过度城市化,或超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中的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城市居民迁往农村地区的现象称为逆城市化。 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的结构是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的形式。组织目标简称组织目标,是该组织努力争取希望达到的未来状态。家长制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科层制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

8、、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X理论与Y理论这是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关于人性的两种假设。X理论假设: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缺乏抱负、追求安全,因此必须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Y理论假设:一般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恰当条件下他们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社会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

9、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这就叫做社会分层。社会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含了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非曲直之评价。群体意识群体意识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责任感,它是个人为了维护群体荣誉、保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做怎样的考虑。越轨行为越轨行为也称为违规行为,是一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人文

10、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或人与环境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就业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动的活动。贫穷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是由于收入不足而导致的生活匮乏的状态。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区发展社区发展也称为社区发展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区,通

11、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会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会合作精神,动员社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使20世纪2030年代由我国一批知识分子倡导并参与的复兴和建设中国农村、解决中国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其中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和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较有影响。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涵义。广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革命社会革命

12、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后工业社会”论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贝尔首先提出了“后工业化社会”的概念。他认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征是: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产品生产转变为服务性经济,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未来发展方向是控制技术的发展和靠智能技术决策。罗马俱乐部是研究现代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机构。它于1968年,由意大利企业家A佩切伊和英国科学家A金共同发起组织。该俱乐部把全球看出一个整体,提出各种全球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

13、。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并应用世界动态模型从事复杂的定量研究,运用各种科学知识综合那些复杂问题。他们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前途上持悲观态度。社会调查研究社会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操作化操作化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之变为经验层的、能够直接测量的概念的过程。全面调查全面调查也叫普查,是在较大范围内对被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全部单位进行的逐一不漏的调查。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样本)进行调查,并企图用样本资料来推测或代表总体情况的调查方

14、法。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从调查研究的总体宗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的调查研究方式。个案调查个案调查是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它有关的所有资料,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细致分析的研究方式。访谈法访谈法是指调查员同调查对象接触,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观察法 观察法是调查者通过耳闻目睹收集和积累具体、生动的感性资料的方法。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社会规范占有优先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简答题社

15、会现代化的内容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2、政治现代化3、文化、科学技术现代化4、城乡社区现代化5、群体组织现代化6、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阐述社会的理论1、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及条件 1、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许多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科学条件:许多自然科学学科都取得了重大成果,这就又给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即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思想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圣西门企图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