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Ⅱ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33760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Ⅱ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Ⅱ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Ⅱ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Ⅱ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Ⅱ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Ⅱ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全国卷Ⅱ含解析)(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Ni 59 Cu 64 Zn 65第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

2、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答案】B【考点定位】细胞的分裂、分化、植物组织培养【名师点睛】本题以细胞的生命历程为依托,综合考查细胞的分裂、分化、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知识跨度较大,但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解答该题时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2.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

3、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某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打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DNA分子的解旋,因此会阻碍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增殖,A、B、D三项均正确;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项错误。【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细胞增殖【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这一解题的信息和

4、切入点,从中挖掘出隐含的信息:该物质具有阻碍DNA分子解旋的作用,凡是涉及到DNA分子解旋的生理过程都会受到该物质的影响,进而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逐一分析作答。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答案】D【考点定位】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名师点睛】与激素相关的解题知识必备:激素的本质及功能:激素的本质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氨基酸的

5、衍生物)。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受信息调节代谢。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而细胞代谢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记住常见动物激素的种类、功能及其分泌部位。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答案】

6、C【考点定位】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胞中的无机盐、光合色素【名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了对教材旁栏中的“学科交叉”等内容的阅读,误认为“红外光和紫外光“属于可见光;对提取色素的原理记忆不清、因缺乏生活经验而不知道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

7、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容易题,记住并理解样方法的含义就能准确作答。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

8、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答案】D【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将“新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其关键是围绕“G对g完全显性”、“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

9、”这些新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的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知识进行分析、展开联想,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7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燃料燃烧产物是CO2,温室气体包括CO2、CH4等气体,A项正确;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产生大量CO2气体,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B项错误;C液化石油气等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所以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C项正确;DCO是有毒气

10、体,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项正确;答案选B。【考点定位】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燃烧的燃烧,涉及化石燃料和液化石油气等,化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化石燃料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是由炼厂气或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加压、降温、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和乙醇 B苯和氯乙烯 C乙酸和溴乙烷 D丙烯和丙烷【答案】B【考点定位】考查有机反应类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异同比较如下: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

11、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上一下一,有进有出”是取代反应的特点,“断一,加二都进来”是加成反应的特点;一般来说,烷烃、苯、饱和醇、饱和卤代烃往往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而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或苯环的有机物容易发生加成反应。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

12、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为短周期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Na元素,d与b同族,则d为硫元素。AH与O、S形成化合物为H2O和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B氧元素与其他元素能形成H2O、H2O2、SO2、SO3、Na2O、Na2O2等化合物 ,B项正确;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NaSOH,C项正确;D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硫化氢是二元弱酸,H2S的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答案选A。【

13、考点定位】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在短周期元素中,能形成b2-和C+离子的元素只能位于第二、第三周期,所以b为氧元素,c为Na元素,H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A为H元素,d与b同族,则d为S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基础知识解答即可。10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 7种 B8种 C9种 D10种 【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判断取代产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其分析方法是分析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确定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种数,再确定取代产物同分异构体数

14、目;或者依据烃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进行判断。11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B正极反应式为Ag+e-=Ag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电池总反应式为:Mg+2AgCl=MgCl2+2Ag,正极反应为:2AgCl+2e-= 2Cl-+ 2Ag,负极反应为:Mg-2e-=Mg2+,A项正确,B项错误;对原电池来说,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所以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C项正确;由于镁是活泼金属,则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

15、2H2O=Mg(OH)2+H2,D项正确;答案选B。【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名师点睛】本题以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为载体,考查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离子的迁移方向等知识。化学电源是高考中的热点,也是难点,学生要结合原电池的知识来推断试题给出的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正、负极。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 、BaCO3 DNa2CO3、CuSO4【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推断和性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和性质。该题既能检查学生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时应认真分析题干,找出明显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