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学生问题培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336471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学学生问题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物理教学学生问题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物理教学学生问题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学生问题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学学生问题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教学学生问题培养 从问题解决;这个概念被提出以来,问题;与问题解决;就一直是心理学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心理学研究者希望认识到:人类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是怎样进展的?问题解决者是如何寻求问题答案的?如何通过问题解决过程进步个体的学习才能?研究者们通过实验、思辨、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对这些问题进展研究,由于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研究者个人研究背景的差异,他们得到了很多各自独立又互有交织的结论,其中比拟有代表性的理论或假说分别是行为主义学派的试误说;、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信息加工理论的搜索算子说;等,各个学派从不同的角度描绘问题解决。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要解决问题先要理解问题,对问题进展表征,将外部

2、信息转化为个体的内部信息,形成问题空间,问题空间包括起始状态、目的状态和起始状态到目的状态的认知操作算子。而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以寻找一条从问题起始状态到目的状态的通路。物理教学侧重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思维才能的培养,为了进步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才能,物理老师有必要在教学中适当地采取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能发现问题,然后才能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课堂上的物理演示实验,学习新的物理知识以及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一些问题,并试图应用已有知识考虑如何

3、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设计水火箭时,就发现有的学生在制作时,反复做水火箭升空实验,并在实验中考虑:用什么样的可乐瓶可以减小阻力?用什么方法可以让水火箭获得更大的上升动力?什么样的水火箭外形更利于水火箭升空方向的稳定?如何保护自己、身边同学、水火箭箭身的平安?学生在主动考虑这些问题时,思维才能会得到锻炼和进步。学生假设不擅长发现问题,问题解决才能的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擅长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努力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法。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是以问题的提出为起点,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点,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问题的质量关系到学习活动的质量,好的问题更能

4、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创设一定的物理问题情境,学生在分析了这个问题情境后,再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提出要研究的详细问题。老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应该是真实的;复杂的;,一个复杂的、构造不良的问题会对学生形成挑战,使他们的解题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工和操作;。问题可以与真实世界中的问题非常相似,可以没有确定的答案或解决方案。例如,在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实验课中,学生使用气垫导轨和传感器不难得到滑块在碰撞时,假如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那么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实验结论。此时我提出问题:假如没有传感器,这个实验可以如何设计?;学生设计了各种方案,有些答案甚至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他们表现出来的创新

5、才能让我震惊和惊诧。我提的这个问题就是构造不良;的,具有开放性,问题的初始状态不明确,初始状态到目的状态的算子也有很多种,没有确定的解决途径,具有真实性;复杂性;等特征,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会较多地涉及观察、分析、推理、整理、呈现、修正等一系列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的问题就更利于学生问题解决才能的进步。学习反思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向考虑,传统教学正是因为无视了学生的自我反思作用而使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求解物理问题时,经常会一旦求出问题的答案,就觉得万事大吉,不对解题过程进展回忆和反思。虽然他们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完很多道题,学习效率看似很高,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不利于问题解决才能、思维程

6、度的进步。例如,有关追及与相遇的问题,对于何时相遇、何时间隔 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求解,不少学生习惯于对两物体分别列出位移公式,然后根据位移关系、速度关系进展求解,当求解过程完毕,他们发现答案正确的话,往往也就不再多做考虑。此时,我建议他们再考虑一下速度-时间图像,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等其他方法,然后对多种求解方法进展比拟。经过屡次的方法训练,他们的解题才能得到了较大进步。因此老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进展反思,对解题思路进展提炼和概括,从多个角度评价解题方法,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展引申和推广。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涉及的知识技能含量大,需要每个学生思维上的积极参与和行动上的互相合作

7、。在问题解决学习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问题解决的途径不同,遇到困难也不同,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景作出适时的反应,标准学生的学习。;在给出物理问题情境后,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假设干小组,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技能程度、性格特点分配小组中各自的任务。例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在探究过程中,我提示每个小组根据成员的知识程度、性格特点、操作技能、严谨程度、表达才能等分配任务,每位成员可以分别承当联络协调、分析推理、实验操作、整理归纳、汇报陈述等不同任务,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感受自己在探究小组中的重要性。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评价,遇到困难也可以沟通解决,这样更利于

8、问题解决过程的顺利完成。虽然问题解决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但它也离不开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老师在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适当地引导、建议、评价都会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作用,促进他们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由于物理的学科特点,学生在表征问题、选择算子、施行操作、评价当前状态等阶段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例如,在问题表征阶段,有关运动学问题,初学者一般不擅长应用物体运动示意图、速度-时间图像来构建物理问题图景,从而导致困难的出现。有些困难会使学生自信心受挫,甚至丧失继续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在遇到这种问题时,我常会鼓励学生主动说出他们已经获得的成果和面临的困难,适时评价他们的成果,同时对他们解题过程中的缺乏之处提出修改建议,让他们主动调整策略、方法,联络生活中的体验来建立运动情境,画出运动图像。这将有助于他们重新建立起信心,积极完成后续环节,从而使他们的问题解决才能得到进步。问题解决过程是学生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对物理知识进展深层理解并灵敏运用的过程,学生基于问题解决过程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探究精神、思维才能的进步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有关问题解决才能的培养,我在此仅从理论思辨及课堂教学的角度作了浅层次的讨论,希望能对相关研究作一点有益补充,深化研究还需辅以适当的实验研究。 邢星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