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尔王》戏剧个人读后感800字202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5336404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李尔王》戏剧个人读后感800字202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读《李尔王》戏剧个人读后感800字202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读《李尔王》戏剧个人读后感800字202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读《李尔王》戏剧个人读后感800字202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读《李尔王》戏剧个人读后感800字202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李尔王》戏剧个人读后感800字20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李尔王》戏剧个人读后感800字202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李尔王戏剧个人800字2022读李尔王戏剧个人800字1从上中学就很喜欢莎士比亚,那时有学他的威尼斯商人,为其中精彩的剧情美妙的语言所倾倒,后来又学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生死与共冲破世俗禁锢的爱情让我心生向往,中学时期学习莎翁的这两部剧均为经典让我折服,却又觉得意犹未尽。那时又因条件有限,时间紧张,没有能再看到莎翁别的剧本,直到大学了才有时间有时机再次与莎翁李尔王相遇。其实李尔王讲的是个简单的家庭故事,一个父亲与他的三个女儿的故事。李尔王是个富有的国王,他有三个女儿,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很好地管理国家了,于是他决定把国家分给三个女儿。他问大女儿:“说说你有多爱我吧!”大女儿说她世界上

2、最爱的人就是父亲,她愿意用所以的金钱与权利来爱父亲,李尔王听了很满意,分给了大女儿一半的土地与兵力。接着他问二女儿:“你有多爱我呢?”二女儿说她愿意为父亲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所以她最爱的人是父亲。李尔王也很满意,又分了剩下的一半土地与兵力给了二女儿。轮到了三女儿了,李尔王问她:“你愿意用什么来爱我呢?”三女儿很诚恳地答复说:“我如今一无所有,所以没法拿什么来爱你父亲,但请相信我是爱你的。”李尔王很不满意三女儿的答复,认为她是在敷衍,根本不爱自己。于是决定不再要这个不孝顺的女儿了,当然也不会分给她半点财产。故事讲到这里或许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但精彩还在后面,分光了财产的李尔王一无所有,有一

3、天他想去大女儿那里看看,却被大女儿嫌弃厌恶,扫地出门。他在二女儿那里也是一样待遇,最终是三女儿出现了并愿意奉养李尔王,这里是故事的高潮,当初说怎样爱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他没财没势后开场露出丑陋的嘴脸,忘恩负义地将老父亲拒之门外,不善言辞没分到任何财产的小女儿才是最爱父亲的,她愿意用自己如今拥有的东西去爱父亲。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动容,李尔王的糊涂,大、二女儿的阴险狡诈,三女儿的真诚孝心形成了比照,这个故事外表看起来是发生在英国皇室,但实际却在我们身边。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吧,不孝的子女,凄凉的父母,令人心寒,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场,父母教我们说话,走路,吃饭,耐心地我们成长,父亲付出了多少辛

4、苦,在父母年老体衰该由我们反过来奉养他们的时候,有的人却早已经忘记了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他十几年的恩情。当乌鸦还知道反哺之情时,我们应该感到惭愧了。当滴水之恩能换来涌泉相报时,作为父母,他们会非常幸福。而我们要做到饮水思,用感恩之心回报培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回报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李尔王的故事还让我想到了真诚,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有的人说得很好,但转身就把你出卖了,而有的人是真诚对待你,不会对你说甜言蜜语却能在你困难时拉你一把,前一种人不能交,后一种人要好好把握,千万不要像李尔王那样呗甜言蜜语蒙蔽自己的双眼,看不清别人的内心,最后悲惨的还是自己。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长期相处,才

5、会区分真善美假丑恶。大学生活没有了高中的紧张的学习压力,我们可以在惬意的午后,捧着一壶热茶,品一本好书,用读书充实自己,不负美妙的大学青春年华。读李尔王戏剧个人800字2自从学过威尼斯商人以后,我就开场喜欢上莎士比亚的戏剧。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觉得他的语言是很幽默的,即使是在被翻译成中文以后。虽然读起来可能在某些地方会觉得有些可笑、有些夸大,但那却是在影射我们的生活,这其实最真实的。再来说莎翁“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当我们生下地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来到了这个全是些傻瓜的广阔的舞台之上,所以禁不住放声大哭”我想这句话是很能提醒主旨的,什么是傻瓜,是那些心口如一而遭来不公待遇的人吗?是那些即使不被

6、信任也照旧忠诚的人吗?莎士比亚告诉我们:当然不是。恰恰相反,那些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抛弃真情的人么,不惜工于心计的人么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假如有什么东西可以超越情感而去统领这个世界的话,那一定是冰冷黑暗的。武断却不是傻瓜的李尔王书的前一局部,写考狄利亚是三姐妹中最爱李尔的,却因为她没有虚假而华美的词藻而遭到父亲的摒弃。我很气愤,觉得李尔终究会遭到报应的。果然,他最终被只爱财富的“好女儿”折磨得发狂了。有一点点解气的同时,我却开场并不憎恶李尔了。因为当他漂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开场反思自己的错误,开场意识到考狄利亚的真挚和两个口蜜腹剑的女儿的卑劣时,我已经感受到了他心灵的柔软,尤其在他决定与考狄

7、利亚同死时。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傻瓜,至少他是渴望爱的,至少在临死之前他回归了最纯真的人性。与李尔比照他的两个大女儿,就卑劣的多了虽然同样是难逃命运的惩罚,但她们至死也没有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她们的人生里没有亲情,也没有爱情,只有互相利用、互相伤害,去追求自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利益。我想这样的人是白走一遭的。当然书中还有一群从始至终都象征着正义与美妙的人们,这就包皮括世界上最仁慈的人考狄利亚,对于考狄利亚,我只能用完美来形容了,不知道是因为她真的没有缺点,还是李尔王中丑陋的人太多了。但相比昏庸的父亲,狠毒而虚伪的两个姐姐,考狄利亚是仁慈、老实、懂得真爱、盛气凌人的。虽然她的戏份很少,但一定是给读者印象

8、最深化的。她是因为仁慈而拥有气质的,这样的气质是容不得半点虚伪的。好人该有好报,我本以为她可以高贵地生活在法兰西国王身边,但很遗憾,这样一个女孩最终还是因为为父亲打抱不平而被害死了,难道仁慈也有错吗?也许这是悲剧中注定的吧把美妙的消灭掉。我想,李尔王中的一些事情假如真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不能承受的,但也许世界真的就是这样,只是我还没有看到过它的黑暗。我不知道当自己走出校园以后会面对着怎样的世界,我都希望远离谄媚和虚伪,坚守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纯真,不去做因为欲|望而失去理智的“傻瓜”。或许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做到这很难,但不经历谁又知道擅长恶,伪与善的标准呢?向真诚的考狄利亚致敬!读李尔王戏剧

9、个人800字3我曾经听过一个和李尔王有几分相像的童话,其中的国王也有两个口蜜腹剑的大女儿和一个直率的小女儿。当小女儿回绝奉承父亲而被驱逐时,从她脸颊上流下的眼泪变为了晶莹剔透的钻石。最后国王意识到自己的错,顺着钻石铺成的路找回小女儿,童话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在李尔王中,科迪利娅的眼泪是轻小的水滴。只有在肯特和读者的眼里它才和钻石一样价值连城,因为那是亲情和真理的象征。李尔王以悲剧完毕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以下两个。首先,权利实在是非常诱人的东西。莎士比亚添加了一条情节线索说明这一点:同是葛罗斯特伯爵的儿子,爱德蒙的地位就比爱德加低。尽管大家都明白私生子不能选择是不是当个合法的孩子,他们还是对私生子抱有

10、偏见。机敏狡猾的爱德蒙因此才向英格兰开场了自己争夺地位的战斗。亲情在这条线索中不那么重要,只是为了在两兄弟之间作比照控制变量而已。在爱德蒙接近成功时他是多么风光,掌权者信任他,看清他诡计的父亲死去了,被他陷害的兄长沦落成漂泊汉,只差一点他就能借着戈纳瑞和里甘登上国王的宝座。爱德蒙以不正当的方式挑战了命运,终究被正义和道德即爱德加代表的精神吞噬了心志发了疯。虽然戈纳瑞和里甘对于权利的渴望没有那样夸大地落在文字上,她们的一言一行配合爱德蒙的地位战向读者展示了权利和欲望交织构成的无底洞。其次,李尔没有反省自己的意识,而是空口指责儿女的可恨。李尔的性格乖戾。他将诅咒滥加于任何不按照他的意愿行事的人;他

11、变化无常,有时喜欢听甜言蜜语,有时又喜欢弄臣带有挖苦意味的儿歌。他的性情除了表如今自己身上以外,还充分地从女儿们身上显露。哪一个女儿没有遗传任何父亲的特征?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贪心无情;小女儿的仁慈宽容,不正是李尔的不同侧面吗?P516弄人的比喻“蜗牛背着一个屋子是因为可以把它的头缩在里面;它不会把屋子送给它的女儿,害得它的触角没地方安排。”用“屋子”暗示国土和权利,用“触角”暗示这一家人脾气霸道的地方。坏脾气在宫廷里有阿谀奉承的大臣帮助掩饰,蜕下这层虚伪的表皮李尔才得到了报应。悲剧就在于李尔仍然没有明白:做父亲的没有树立好典范是不应该的。作为一部戏剧,客观的描绘让读者能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故事。李尔

12、王的悲情不是让泪水潮湿读者的眼睛,而是让考虑充满读者的大脑。读李尔王戏剧个人800字4李尔王称得上是莎翁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其充分展现了人性中难以回避的丑陋,无以复加的残酷以及难以逃脱的悲哀;与此同时该剧也充分表达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仁慈,不求回报的奉献,不离不弃的真诚以及感人至深的牺牲。整部剧充满着对王权、对社会、对正义、对人性、对自然、乃至对神的拷问及深思。本文以过往李尔为核心,以该剧中五个与李尔相关的重大场景为划分标准,细致考察李尔在整部剧中的转变以及其所受到的教育。作为国王的李尔是专横的专制权利者,这主要表达在其为小女儿考狄利娅抉择夫婿中。在考狄利娅触犯国王李尔之前,其是非常受疼爱的,李尔

13、要分给她“比你的两个姊姊更富庶的土地”,而且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也能感受到这种偏爱,“他一向都是最爱我们妹妹的”。但当考狄利娅并没有按李尔的意图诉说对其的爱时,李尔不但剥夺了考狄利娅的土地,更是向她的两个追求者竭力贬低考狄利娅。他直接劝勃艮第公爵“放弃他吧”,劝法兰西王“您还是丢开了这一个为天地所不容的坏人,另外去找寻佳偶吧”。即使在法兰西王执意选择考狄利娅后,李尔仍不忘诅咒他们,“你们不要想得到我的祝福”,致使法兰西王“盛怒而去”。国王李尔对女儿婚姻随意专断,反复无常;将心爱的女儿转瞬间称为坏人,其极致的专横可见一斑。国王李尔不仅是专横的,更是愚昧的,极易受到蒙蔽的。他面对高纳里尔和里

14、根的奉承,显得极其受用,认为其所说的就是她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完全没有一点疑心的倾向,而面对考狄利娅的无话可说那么擅意决断,根本不考虑考狄利娅所说是否是真实情况。而其在面对肯特为考狄利娅求情的死谏时,李尔根本不加考虑,只是仗着君主的权威一昧地欲使肯特屈服,“闭住你的嘴巴”,最后剥夺了其官职并将其驱逐出境。由此可见,国王李尔是一个专横、愚昧、易受人愚弄的宫廷王,他生活在由王权所构筑的自我世界中,王权将其完全封闭,令其行为、言语等都随心所欲、任意妄为,他看不到真实的世界,看不到社会的真相和真正的人性。挖苦的是,其悲剧恰恰起于他基于王权的任意妄为,因为这使其失去了自我世界的根基王权(分割国土事件),这

15、迫使其自我世界崩塌,也迫使其开场认知真实的世界,而他也正是在悲剧的逐步进展中,逐渐受到教育,摆脱专横、愚昧乃至深化其血脉的宫廷王性。读李尔王戏剧个人800字5李尔王约写于1605年,取材于英国民间一个古老的家喻户晓的传说,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故事讲的是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目光无识的李尔王把国土分给了虚伪的大女儿吕甘、二女儿贡纳莉,却把老实率直仁慈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科第丽霞驱逐到国外。科第丽霞被迫离家出走,与爱她的法兰西国王去了法国。李尔王自己仅保存国王的尊号和一百名侍从,准备轮流住在两个女儿家中安享晚年。谁料两个大女儿到达目的后却原形毕露,把老父赶出家门,李尔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小女儿得

16、知李尔王的凄惨遭遇,起兵讨伐两个姐姐,不幸失败,最后被俘含恨自刎,李尔王也在悲哀疯癫中死去。当然,两个坏女儿的下场也是可悲的。李尔王这个糊涂虚伪的老国王,因为自己的虚荣之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个仁慈天真的小女儿科第丽霞,在我们看来他遭到这样的后果是活该、是自食其果,话又说回来,人到老年遭受到如此的待遇应该说是他一生中最苦的果子了,更惨的是最仁慈的女儿又死在了自己的前头。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是一个平常人,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常人,假如他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听别人的劝言和真话的时候又怎么可以在自己的王位上做到如今,又怎么可以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如此呢?可是,由于他平时身居高位,长期生活在一呼百诺的宫廷之中,周围都是争先恐后向他邀功献媚之人,所有的人或事都围绕着他转动,以他的好恶为好恶,以他的是非为是非。年月深久,他就像一个上了瘾的吸毒者,奉承和献媚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每一刻都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