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五 对点聚焦练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的突破(含修辞)(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335074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五 对点聚焦练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的突破(含修辞)(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五 对点聚焦练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的突破(含修辞)(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五 对点聚焦练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的突破(含修辞)(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五 对点聚焦练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的突破(含修辞)(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五 对点聚焦练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的突破(含修辞)(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五 对点聚焦练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的突破(含修辞)(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五 对点聚焦练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的突破(含修辞)(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点聚焦练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的突破(含修辞)1.填入甲、乙两段话中横线上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甲: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融融的泥土中苏醒,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乙:阳光融化了薄冰,细雨润泽了山色,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春风把柳枝吹绿柳枝被春风吹绿春风吹绿了柳枝柳枝在春风中被染绿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解析:B甲句要选的分句,其句式应与“小草从暖融融的泥土中苏醒”相同,其句式特点是“主语+介宾短语+谓语”,故选。乙句要选的分句,其句式应与“细雨润泽了山色”相同,其句式特点是“主语+谓语+宾语”,所以选。故选B项。2.下列选项中,填入画线处最恰当的一句

2、是()(3分)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解析:B原语段的感情基调冷寂荒凉,B项所选景物及其特征与此协调一致。答案应为B项。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现在的事情这么多工作这么忙,很难挤出时间

3、来读书。其实说忙是一种托词,关键不在忙或闲,而在认识,在习惯,在境界。要让书香伴着人生成长,就得养成天天看书学习的习惯,同时克服掉其他一些习惯,比如喝酒打牌的习惯,电话“煲粥”的习惯,无聊发呆的习惯,等等。A.诚然,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不管我们怎么安排。B.诚然,不管我们怎么安排,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C.不管我们怎么安排,诚然,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D.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诚然,不管我们怎么安排。解析:B先以“诚然”表示肯定,再以“不管总是”的条件关系复句进一步进行阐释。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我喜欢它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屋和老

4、墙。 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A.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B.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

5、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解析:C选项中的“它们”指的是“古屋和老墙”,所以所选的句子应以“它们”为陈述对象,排除A、B两项;描写顺序为“坡度路面花朵”由上到下的顺序,排除D项。5.仿照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要求与画线句一致。(4分)表达真情实感不是一种写作的小技巧,而是显示你生命质量的大问题。没有感恩的心,你就无法深入体验感人肺腑的亲情; ,;,。解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应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

6、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答案:没有忠诚忘我的品质你就无法理解生死不渝的爱情没有平等宽容的意识你也很难感受刻骨铭心的友情6.我国传统的“节气”,不仅是身外纯自然的季节,更是生命的四季,四季的景致莫不附着生命的律动。(1)请你根据示例猜一节气名。(2)模仿示例,在“立春、惊蛰、清明、夏至、寒露、霜降、大雪”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对节气的个人解读,要求:字数相等,意

7、蕴贴切,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5分)示例:谜面:雾散之后冰消融(打一节气)谜底:雨水谜面:三人同日相别离(打一节气)谜底:示例:大暑:骄阳似火,热到极致,繁荫蔽日,蝉歌如雨。 解析:本题有两个问题,一是“根据示例猜一节气名”,二是模仿示例从“立春、惊蛰、清明、夏至、寒露、霜降、大雪”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对节气的个人解读。对于第一问,“三人同日相别离”,“三人同日”构成“春”字,“别离”意为“分”,合起来就是“春分”。对于第二问,先分析示例,对“大暑”的解读是“骄阳似火,热到极致,繁荫蔽日,蝉歌如雨”。从句式来看,句式整齐,都使用四字句;从表达方式来看,使用描写,抓住该节气的景物特点,运

8、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学生可以模仿四字句,运用描写手法,抓住不同节气的不同景物特点,使用修辞进行拟写。答案:春分(示例)立春:春已归来,收尽余寒,草长莺飞,花香鸟语。惊蛰:轻雷隐隐,凝聚雨露,万物苏醒,虫叫蛙鸣。7.李明同学为绵阳市“李白文化旅游节”赋诗一首,这首诗在内容、对仗、押韵、得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请指出(写序号)并加以改正。(5分)人杰地灵毓神秀,一代诗圣出青莲。斗酒赋诗李太白,“把酒问天”酒中仙。传统文化越千古,绵州今日展新颜。宾朋不请自会来,蜀道如今变通途。第处改为 第处改为 第处改为 第处改为 第处改为 答案:“诗圣”改为“诗仙”(内容错)“把酒问天”改为“举杯邀月”或“梦游天姥

9、”等(内容错)“绵州今日”改为“今日绵州”(不对仗)“宾朋不请自会来”改为“欢迎宾朋四方来”(不得体)“变通途”改为“不再难”(不押韵)8.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解析:先将句子主干抽出,组成一句话,再将相关修饰语拆开单独成句,注意安排好顺序。答案: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而写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常常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

10、以利于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9.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3分)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解析: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句子中三个分句的关系是从结果到原因。题目要求用“儒、道、佛”开头来表述原句的意思,就限定了三个分句之间的排列顺序:从原因到结果,即儒、道、佛对他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10.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理解。仿照例句,任

11、选一事物,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两个有深刻意蕴的句子。(4分)名称:月亮正面:你不与太阳争光辉,你和夜晚孤独的旅人做伴。反面:因为你依靠别人而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面。名称: 正面: 反面: 解析:正反两面必须紧扣住事物的优点、缺点,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答案:(示例)白雪正面:不论别人以何种目光对待它,它总是露出清纯的笑脸。反面:总是爱用洁白的面具去掩饰人间的丑恶。11.(2014浙江卷)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4分)【示例】弯月落在湖水中;鱼儿游去了,碎得月影半池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应明确题目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其次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月”与“鱼”同在“湖”中,有静有动,第三句紧承前两句营造的意境,第四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趣。再次要明确示例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