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草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334581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草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草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草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草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草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草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草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春望,完成910题。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9对这首诗的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城春草木深”是说国家虽残破,但山河之美依然存在。暮春时节的京城依然草木葱绿,生机盎然。花草的鲜艳与社会的破败形成对比。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环境事物与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了。C“烽火”原指古代边境上遇到有敌情而升起的作为警报的烟火。这里喻“战争”。D“家书抵万金”是极言战时收到家书之不易,而并非家书价值万金。10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题春望,意为春天登高远望而有所感。B诗的

2、前四句寄景生情,抒写忧国情怀,战争已将一切美好的东西破坏掉了,剩下的只是山河依旧。C后四句抒写作者的思家愁怀,用家书的不易得到,更短的白发已几乎不能用簪子插了。进一步突出主题,表现对家人的强烈思念。D这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练,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3下面是

3、杜甫的望岳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望岳”:望,眺望;写诗人远观泰山的感受。“岱宗”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为诸岳所宗。B、“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对齐鲁大地的感情深厚。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D、中间四句以景写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追求高洁的远大志向。14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

4、十分有情。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15. 以下对诗歌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山河并没有被破坏;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因长久无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这一联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情。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

5、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这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16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17下面对杜甫诗歌望岳解

6、读有误的一项是(D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B 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特有情趣。“割”字用在这里,非常奇险传神。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体现了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

7、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D 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登上泰山绝顶的感受,抒写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分)下面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诗歌能让人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诗歌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现了诗人渺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之意境高远、气势磅礴。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二字,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阅读文言文短文两篇完成1318题【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3对【甲】、【乙】两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