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人员复习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33284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人员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人员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人员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人员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人员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人员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人员复习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什么?其可以分为哪几类?答:1、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另一版本:(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2、 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分为10大类:分别是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

2、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等。职业病危害评价检测时,粉尘和有毒物质应连续采样3天职业病危害日常检测时,粉尘和有毒物质应连续采样1天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根据检测目的,可分为评价检测、日常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性检测四种类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中仅有一个快速直读方法: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朗伯比尔定律)空

3、气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浓度由仪器直接读取,如读数为ppm,需要将ppm换算成mg/m3如果采样时工作现场采样点的实际温度低于5或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或高于103.4kpa,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体积总尘、呼尘测量方法:滤膜称量法滤膜总粉尘的增量要求:分析天平感量/mg-0.1/0.01,滤膜直径/mm-40,m的要求/mg,1m10/0.1m10总粉尘:指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呼吸性粉尘是指按照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用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动力学直径均在7.07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m粉尘粒子的采集效率为50%,简称呼

4、尘(确保0.1mgm5mg)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焦磷酸法(可选用: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X射线衍射法)(P134)注:(10%需用氢氟酸继续处理注意事项:焦磷酸溶解硅酸盐时温度不得超过250,否则容易形成胶状物用焦磷酸法测定一份含焦磷酸难容矿物粉尘样品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已知称得粉尘样品质量为0.21135g,经焦磷酸处理后的沉渣,转移至铂金坩埚中,铂金坩埚的恒重质量为26.90335g,加入沉渣灼烧、称重后,质量为26.97098g,经氢氟酸处理后再次灼烧、称重,质量为26.95746g,样品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是多少?(第九期)手传振动: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

5、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的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接触机会常见于使用风动工具(风铲、风镐、风钻、气锤、凿岩机、捣固机、铆钉机等)、电动工具(电钻、电锯、电刨等)、高速旋转工具(砂轮机、抛光机等)的作业(可能会考关于识别,进行反推,例如:给出砂轮机,判断因素)手传振动的测量,按照 生物动力学 坐标系,分别测量三个轴向振动的 频率计权加速度值 ,取三个轴向中的最大值 作为被测工具或工件的手传振动值计算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公式:(国家职业卫生限制5m/s2)(P158)例题:某项目打磨岗位工人应用打磨机对工件进行打磨时测得的手传振动加速度值(m/s2)为X轴=12.4m/s2;Y轴=14.0m/

6、s2;Z轴=12.9m/s2,打磨时间为18分。请计算该岗位工人一个工作日接触手传振动四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并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答 计算结果表明,该岗位作业工人手持振动工具日接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制(5m/s2)的要求。穿透容量:是指当通过固体吸附剂管的空气中待测物达到原空气中待测物量的5%时,固体吸附剂所吸附的待测物量影响因素:待测物的极性、扩散系数、化学活性等;吸附剂的性质;采样流量;气温和湿度常见的检测器有: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质量型、热导检测器(TCD)-浓度型、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浓度型、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质量型何为“样品

7、空白”?它有何作用?将空气采集器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完全与样品相同,包括仪器设备,样品运输、保存、预处理、测定,作用(目的)是检测(评价)样品采集运输保存过程中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怎样进行样品空白试验?答:1)采样的同时,每次要带空白样品到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不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全部同样品,包括收集器准备、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和测定。 2)用采气袋采集样品时,样品空白在实验室充上氮气或空气,带至现场再带回来。 3)不同化合物都要有样品空白。样品空白与实验室本底相对照不能有明显差异。 实验室在开展新项目前,如何对拟采用的标准方法进行确认?(第九

8、期)1) 对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校准2) 用其他认可的或经典方法进行对比3) 实验室进行对比4) 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系统性评审原子吸收光谱中常见的干扰因素是什么?如何消除?(第九期)1. 光谱干扰 非共振干扰 消除方法:较少夹缝可改善或消除 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干扰: 消除方法:选用纯度高的阴极灯 分子光谱吸收干扰 消除方法:利用氘灯或其他背景校正方法 光的散射 消除方法:同分子光谱吸收干扰2. 电离干扰 消除方法:加入大量易电离的其他元素(即易电离剂)3. 化学干扰 消除方法 加入释放剂 加入络合剂 加入缓冲剂4. 物理干扰 消除方法 配置与待测试样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 适当稀释试样溶液执业禁

9、止:第三十五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在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中:不得泄露服务对象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伪造、变造、转让或者租借资质证书;不得超出资质证书业务范围从事技术服务活动;不得出具虚假或者失实的职业卫生技术报告;不得转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不得擅自更改、简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程序和相关内容;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故意贬低、诋毁其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不得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专职技术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职业卫生技术机构从业简述超限倍数的应用?如煤尘的PC-TWA为4mg/m3(总尘)和2.5mg/m3(呼尘),测得总尘和呼尘的短时间(15min)接

10、触浓度分别为9mg/m3和5mg/m3,如何利用超限倍数评价? 答1、超限倍数的应用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视PC-TWA的大小)是PC-TWA的3-5倍;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 2、超限倍数评价 (1)总尘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为9mg/m3,超限倍数为9/4=2.5倍,大于超限倍数2,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2)呼尘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为5mg/m3,超限倍数为5/2.5=2倍,等于超限倍数(呼尘),符合超限倍数要求。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11、:CTWA=(C1T1+C2T2+.+CnTn)/8(时间不足8小时按8小时计算)各种有害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同时受职业现场环境及职业活动条件的影响,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气态、蒸汽态、和气溶胶三种状态什么是气溶胶?其有哪几种存在状态?答:气溶胶(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 按气溶胶形成方式和方法的不同,可分成: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固态凝集性气溶胶、液态分散性气溶胶、液态凝集性气溶胶按气溶胶存在形式可分为雾(粒径10微米上下)、烟(在0.1微米以下)和粉尘(0.1微米至10微米:有些争议,上课时再确定下)气溶胶物质采样方法:滤

12、料采样法、冲击式吸收管法 、多孔玻板吸收管法有泵型采样法:液体吸收法、固体吸收法、浸渍滤料法固体吸附剂:活性炭、硅胶、高分子多孔微球、浸渍固体吸附剂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空气收集器包括哪些大注射器、采气袋、各类气体吸收管及吸收液、固体吸附剂管、无泵型采样器、滤料及采样夹和采样头影响溶液吸收法和滤膜采样效率的因素有哪些?气密性、吸收管的规格尺寸、吸收液的使用量、滤膜种类和孔径、采样器的流量范围、采样时间和流量及采样现场的温度、湿度、风速和气压等因素采样现场执行的标准是什么:GBZ 159-2004检测方法要依照GBZ/T160个体采样定义:指将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

13、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个体采样的)采样对象选择原则有哪些? 答:个体采样的采样对象选择原则有:1)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2) 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3)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个体采样中,采样对象的数量如何确定?答:1、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如下: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劳动

14、者数量35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2人;劳动者数量610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3人;劳动者数量10名以上者,采样对象数量至少4人。2、 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如下: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劳动者数6名,采样对象至少5名;劳动者数量79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6人;劳动者数量1014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7人;劳动者数量1526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8人;劳动者数量2750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9人;劳动者数量50名以上者,采样对象数量至少11人。定点采样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P311、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

15、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2、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3、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4、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简述实验记录的内容要求?1、样品编号、名称、数量、形状和包装;2、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以及主要的仪器设备;3、样品的接收和检测日期;4、配制标准溶液使用的标准物质的名称、标准号、编号和有效期以及待测物浓度;5、特殊试剂的来源和配制;6、实验的全部数据(包括手记和仪器打印记录)、计算公式、步骤和结果;7、操作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简述采样点的选择原则?答:采样点的选择原则是:1)应选择有代表性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2)在不影响劳动工作的情况下,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 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3)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择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4)采样点应设在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