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32669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主备:夏信 助备:杨新萍 总课时:13课时9、自然之道(2课时)教学目标:1.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2.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3.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教学重难点: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一、导入,引出道1.故事导入。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

2、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2.引出道。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板书课题:自然之道3.读题,解释道。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二、学文,领悟道1. 预习质疑: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

3、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筛选问题: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3.读书释疑:(1)指名读书。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2)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3)汇报交流: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引导朗读的重点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三、拓展,内化道像这样

4、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1.拓展阅读。2.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四、综合性学习:(下节课的任务)自然的启示板书:自然之道遵循人违背保护伤害海龟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4.有感情朗读课文。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5、。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一、学习预习部分。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二、提示课题。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解题。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四、学习分段及段落大意。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中华民族的摇篮)2.可是,近20

6、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六、课堂作业。1.抄写新词。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4.有感情朗的朗读课文。一、讲读课文第二段。1.这一段讲了什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二、讲读第三段。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含沙量大,泥沙沉积

7、,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三、讲读第四段。1.读最后一段。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四、总结全文。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2.学习这篇

8、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决口变化:含沙量大大水灾改道大自然变化造成原因人为造成治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11、蝙蝠和雷达(2课时)教学目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

9、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学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教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自己默读课文

10、,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教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三、学生自主学习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3.学生交流自读情况。4.请学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

11、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2.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请学生填空: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

12、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1. 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三、写生字词1. 认读生字2. 提出难写的字3. 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4. 给生字组词5. 抄写生字词。四、板书超声波嘴巴障碍物反射耳朵蝙蝠和雷达无线电波天线障碍物反射荧光屏12、大自然的启示(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13、呢?(围绕阅读提示讨论学习,可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甚至互读、互问均可。)二、自主学习1. 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2. 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3. 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情况三、重点学习,交流感受1. 出示三个重点句,请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2小组合作学习。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四、总结附板书:大

14、自然的启示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投石水池付出获得去中变化坦诚谦虚语文园地三(5课时)教学目标: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激趣引入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3.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过程:一、明确写作要求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2教师引导: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二、自己书写三、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