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法指导之一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325325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学法指导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化学学法指导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学法指导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学法指导之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预习是基础,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要有所准备。有无准备,准备的充分与否,效果大不相同,要上好课就要做好课前准备。预习主要是对知识的准备。具体的讲,就是学生要在老师讲解新课之前,有计划的独立的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对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初步了解,有备才能无患。 为什么要课前预习呢?因为预习有几大作用:1、提高听课质量。预习可以扫除课堂知识的障碍。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在讲解新课过程中经常会提到一些以前学过与之相关的旧知识、旧概念,但是你却对这部分的内容不会了或者遗忘了,这就意味着大脑中的知识序列出现了短裂,或者说学

2、习的阶梯中断了,其结果就是对新知识不能理解吸收。因此,我们在学习新知识以前必须预习,通过预习准备好学习新知识时所必须的旧知识,从而为课堂学习扫清了障碍。对于化学学习,课前预习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这样做就会不局限于老师的讲课速度,超前自学。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而且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超前学习时肯定会存在不少疑问,或者是对一些问题存在比较肤浅的理解,当老师在课堂讲到这部分的内容时,你就可以带着疑问去听课,并比较老师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自己的理解有何异同。这样一疑一思,一对比一求证,会将知识在课堂上真正掌握。2、提高听课水平。同学们会有这样一种经历,同是一个班的同学,听同一个

3、老师讲同一内容,但是每个人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却有很大差别。那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是因为有的同学课前预习而有的同学不预习所造成的。课前预习过的同学,是有备而来,课前对所有的内容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对这节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自己哪里要聚精会神地听,哪里不太明白等等,心中有数。而课前没预习过的同学,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一节课下来,也许只听懂一点点,而如果遇到了知识障碍就可能一点点都听不懂了,长此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是课前不预习,越听不懂,课后要补习的内容越多,越就没有时间预习。3、可以提高课堂笔记的针对性。由于有了课前的预习,心中有了对这节课所讲内容的整体了解。因此,在上课的

4、过程中就会知道老师的板书哪些书上有,不需要记,哪些是老师补充的内容,书上没有,应该记笔记,就不会产生不知道如何记笔记的情况。有的同学因为课前不预习,上课时对老师的板书不知道哪儿应该记,哪儿不应该记,结果就不得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努力地去记录教师的板书。这样就不可能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既影响了听课的质量,又不可避免地做了一些无用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祥述了。下面介绍几种课前预习的方法。1、章略节详法:这种方法是指在学习新的一章内容时,先泛泛地浏览一下整个一章的大概内容。在学习到具体的一节内容时,再比较详细地预习每节内容。笼统地掌握了一章的内容框架,预习和学习每节的内容就能更

5、好的把握重点和知识联系。具体的步骤是:首先粗读这一章的内容,把握整体,然后找出这一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理出头绪想一想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难点和疑点应该如何掌握,如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行不行,哪些知识是记忆性的?哪些知识是看不明白,等等。这样就为上课时搞清搞懂、掌握、记忆所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预习化学实验方法一节时,我们对该章的内容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详细阅读这一节从而确定在听这一节课时的重点、难点。2、前后相连法:知识是相通的,在我们的教材中,每章中的各节知识都是有联系的,我们在预习某一部分内容时,看一看或想一想前面所学的内容,然后大略地翻一翻后面所要讲的内容,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已有知识推测未知知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前后相连预习的好处是:一、温故而知新;二、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教材读活。3、习题试解法:习题试解法是指在预习完教材之后,马上看一看课后的练习题,然后对照教材进行试解,这样在试解过程中,就会检验出预习的情况,是懂还是不懂。例如:对化学实验方法一节来说,通过对教材的习题试解后,就可理出本节的重点内容是:过滤的操作要点,分液的条件,离子的检验方法,实验操作的安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