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方法谈 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32302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体感知方法谈 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整体感知方法谈 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整体感知方法谈 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整体感知方法谈 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整体感知方法谈 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体感知方法谈 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感知方法谈 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体感知方法谈 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 每一篇课文全部是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主旨中心思想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在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含有很多美点。如同一朵花,整体观赏十分漂亮,假如花瓣、花蕊、花托全部去掉,就失去了花朵固有的漂亮。一样,阅读课文,我们只有先从整体上感知,才能更加好地去解读、领悟,从而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所谓整体感知,又叫整体感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即识文体、明中心、理思绪、知特色,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正如著名语文特级老师钱梦龙先生所说,整体感知课文是阅读了解的起点。那么在阅读中怎样有效地进行整体感知呢?一.凝神静思读导语七至九年级每篇课文前的方框内全部有一段导语,

2、它是一把开启整体感知、自主感悟大门的钥匙。如论语十则一文前的导语:“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学习时要熟读,深思,切记。”这番话可谓意蕴丰富:首先,它指明了我们所要学习的关键内容、本文的关键语言特色;其次还告诉了学习方法,对我们的整体感知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如安塞腰鼓前的导语:“舞!舞!舞!忘情地奔放,狂野地倾泻,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飞跃、生命的升华。让我们大声朗诵这篇文章,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这则导语介绍了这篇文章给人的整体感受,还指明了学习时的关键任务和方法。文字铿锵,和文章本身的基

3、调一致,未读全文已感知文章的魅力。假如每学一篇课文,大家全部能先认真阅读相关导语,品味琢磨其中蕴含的深意和启示,就能够快捷地把握课文的主旨、思绪,获取关键信息,从而“胸中有丘壑”。二.以小见大看标题俗话说“读书读皮,看报看题”。课文标题就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如同一面窗口,透过它,我们就能知道文章关键内容和情感走向,帮助我们正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看法和态度。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就要分析标题,争取从文章的“眼睛”看到文章的“整体”。如背影一课的题目,简练,凝练。读到这个题目我们首先就要有三问:写了什么?作者为何要这么写?作者是怎样写的?其实,这些问题也正是走入文本的关键,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也就把握了

4、整篇课文的大意和整体思绪。如孤独之旅,一看到题目,大家就会想到本文写的应该是一段旅程,而且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可为何说是“孤独”的呢?深入思索,就会明白“孤独”是一个心灵的感觉,本文写的不但是生活中的一段历程,更是一段心灵的旅程。因此,由题目就能感知作者的情感、看法。整体感知时细细琢磨课文标题很有必须。三.知人论世明背景每一篇文章全部是在特定的时间、环境、心境下针对某种现象、某种事物、某种目标而写的。因此了解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有利于我们更加好地把握作者在文中的看法和态度。如紫藤萝瀑布,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以后拆掉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

5、有什么必定联络”。这些语句,今天的我们极难了解,经过了解作者宗璞的身世和当初时代背景才知道:文革时期“极左”论调严重禁锢大家思想,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后,神州大地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如再塑生命,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教育,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师教学生,学生学会知识,这很日常,可为何海伦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经过了解海伦的生平经历,我们知道其不幸的童年经历和坎坷的命运后,才会明白作者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的真正意义。充足了解作者生活经历、写作背景,我们对课文会有更全方面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大大提升阅读效率。四.一线串珠拎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

6、落,一篇记叙文通常只有一条线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某种感情为线索,还有的以行踪为线索。初读课文时,经过找文章线索,对文章的情节发展过程就有了总体上的把握,这就为深入的细致局部分析作了充足准备。如土地的誓言一课,课文的结构看似复杂,头绪繁多,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品读,抓住“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这条线索,把相关内容“听见呼叫”、“立誓战斗”串起来,全文的思绪也就得到了宏观性的把握,就不会脱离全文,单纯地作“细节分析”。五.提要挈领画结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看整篇文章,要明白作者思绪。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全部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

7、是决不乱走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思绪”的主要性。思绪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轨迹,而这条轨迹需要对全文的整体感知后才能把握。因此我们要在初读浏览的基础上梳理作者的写作思绪,画一下课文的“结构图”。如学习春这一课,我们就能够经过把握关键语句来提要挈领,理清思绪。首先抓住“盼春”、“绘春”、“赞春”三个关键步骤,再在关键“绘春”部分中,分别找出所绘之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么在整体感知课文时,立即挑选出最能表现文章结构的词语,绘成网络,连成提要,理清思绪,就能够纲举目张,深入了解课文的关键。六.以点带面抓文眼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应该聚焦在记叙描写的内容和所传

8、达的思想感情上。尤其是作者的情感,大多蕴含于关键的语句之中,我们把这种表情达意的关键句称之为“文眼”,它往往起到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只要我们抓住提要挈领句、承上启下句、卒章显志句,再辐射到其它段落,对它们进行简明的分析、概括,连缀起来,一样能够很好地把握和了解课文的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如珍珠鸟一课结尾的点睛之笔“信赖,往往发明出美好境界”,我们初读时抓住了这句话,细细品味,回过头来再读书,也就知道了作者写作本文所要表示的主旨,从而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深入一步地了解也就有了基础。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文末作者写道:“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

9、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能够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旅程是多么漫长。”抓住这句话,我们就能够知道本文正是经过写爬悬崖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论面对怎样的艰苦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处理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终的胜利。而这个哲理正是经过文末的这句话揭示出来的。七.瞻前顾后看首尾文章开头和结尾往往起着引出话题、点明中心、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等作用,而且开头和结尾大全部表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感知时,若能“瞻前顾后”,留心开头和结尾,细心琢磨,就能更加好地把握全篇主旨。如,读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

10、步”,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紧了脚步”,我们就会发觉首尾呼应的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不被厄运压倒,坦然面对,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事业中去的精神状态。八.勾画圈点作记载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初读时,我们要学会勾画圈点。圈点的关键应是需要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关键语句。此次圈点关键是读通文章,粗知作者思绪,初识文章的框架、即整体感知文章的大约内容,对以后的深入阅读起确定方向的作用。另外,还能够在疑难之处做标识,把阅读中的疑问、初读感受和体会一一标识出来,如风筝一课中有这么的句子:“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个惊异和悲伤。”这时我们就要想“为何悲伤”?“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何说是“不幸”?把这些疑问用特定符号标识清楚,课堂上再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听讲,就会让我们对课文深层意思有更清楚、更全方面的了解。只要我们树立全方位的整体感知意识,把方法变为习惯,我们的阅读学习就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琢磨语言、概括关键点、筛选信息等能力也就会得到提升。王凯,语文教研员,现居湖北枣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