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中企业变革要适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32233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销管理中企业变革要适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营销管理中企业变革要适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营销管理中企业变革要适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营销管理中企业变革要适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营销管理中企业变革要适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销管理中企业变革要适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销管理中企业变革要适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销管理中企业变革要适度人类一直在追求更新的东西,正因如此,人类社会才会从原始的茹毛饮血、 刀耕火种发展到今天这一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时代。而在这个文明的发展 过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一次次的变革与创新,而这些变革与创新,又有哪 一次不是人类文明的飞跃,哪一次不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呢?只有不断变革、 不断创新,才能进步、才能发展。人类社会如此,企业更是如此。市场在不断变化,竞争在不断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现代企业 决策者们只有很好地适应这种种变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断的变革与创 新,才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给消费者提供更新的、更有价值的产品; 企业才会有生存的基础。一、没有创新,就没有

2、进步;要创新,就必须变革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创新能力的较 量。因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进步,而企业要想创新,就必须进行变革,革 掉企业经营中那些旧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阻碍企业进步的因素。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国有企业都面临困境。郑飞公司拥有职工七千余人。在 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军品、民品生产任务,企业根本就不愁 没活儿干或产品没有销路。但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市场体制的转变 以及品牌竞争的加剧。企业决策者依旧抱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没有及 时更新自己的思想意识,更没有从新的市场经济的角度去革新企业的经营结 构与营销策略。而企业内部机构繁杂,生产原

3、料浪费严重。最后终于因产品 成本贵、价格高而无法与同类产品竞争,使企业陷入困境,工人连续几个月 发不下工资。企业员工人心焕散,怨声不断。许多优秀技工离职到社会自谋 职业。试想,这样一个拥有优秀科研人员、优良的生产设备以及大批熟练技 术工人的企业,如果能够在市场变革之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销售管理进 行多方位的变革,又何愁今天陷入如此不堪的困境呢?天星公司成立之初,由于基础薄弱,设备老化、不配套,生产能力低,机构 臃肿、管理落后等原因。至1996年8月底累计亏损已达4 一三万元,企业 不堪重负,职工人心浮动,于是,1996年8月,企业决策者针对以上情况, 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一盘棋”凝聚人心

4、,促进机制变革 更新员工思想。公司提出:众人划浆大船行,华药和承德一药是“一盘棋”,“厂兴我荣, 厂衰我辱”的团队精神,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合力。为企业以后的变革及创建 新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提供了思想保证。在员工中实行试岗、在岗、待岗三岗制管理,更新企业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 1998年让一部分不合格领导干部到车间上岗,而一部分优秀员则工走上了管 理岗位。1999年,公司机构按事业部设置,取消科的建制,成立七个部,使 公司机构达到科学、合理、严谨。使机关工作达到精干、高效、有序。 延伸“一切为了人类健康”的企业精神 公司提出了三个第一(买进产品质量第一,生产优质第一,销售质量第一) 的新口号,使公司产

5、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均得到提高。这种策略不但给企业带 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在此基础上又把企业精神延伸为四个特征:a.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b. 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c. 攻难克险的拼搏精神d. 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正是这些企业精神,塑造了天星人艰苦创业、勇于进取,顾全大局的精神风 貌,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共同创造优质产品,良好的品牌。 用“谦、诚、智、信”的经营理念塑造天星形象。以上这些变革、铸造了天星今天的辉煌。所以企业变革一定要有条有理。从 企业理念、经营机制、企业机构、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决不能 盲目地、无目的的或不切实际地进行变革,这样企业才能在变革中生存,在

6、 变革中进步。其实,早在我国古代,为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实施了“废井田,开阡陌” 的政策,废除了旧的井田制,发展了经济,稳固了政权。从这件史实中,我 们可以看出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性。国家如此,企业亦如此。二、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如果希望一次、两次的变革就能够长治久安, 那是做梦,因为惰性会腐蚀掉一切“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庄子秋水)世间万物,都是变动不定的,没有永恒的、不变的东西。而我们所求得的平衡,也只能是相对的、短暂的平衡,而不可能是绝对的、永远的平衡。我们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改进自己,只有这样才能 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个人如此,

7、企业也是如此。现代企业的决策者, 也只有因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更新、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消费者需求的不断 变化,适时地革新自己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在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中乘风破 浪。新飞公司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初,企业经营者就对企业进行了一 系列的变革,从而使企业走上了一条自我滚动、自我投资的良性之路,创出 了辉煌的业绩。 经过一年半的市场调研,进行了详细的经济技术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果断投产生产电冰箱。从而在1985年成为全国57家电冰箱定点生产企业之 一。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完成企业一期改造工程。 在经过详尽的市场调查后,针对引进的国外冰箱生产技术,不适合中国国情。投入巨资对冰箱

8、机型进行了改造,与1989年底推出190大冷冻室冰箱, 企业当年销售额就达1.7亿元,跃居国内冰箱行业第一八位,完成了二期技 术改造。 1993年下半年成功地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在自愿的前提下对内部职工定向 募股,筹措资金300万兀,以充实的资金保证企业改革目的顺利完成,并进 一步明晰了产权关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使企业制度更加适应现代经济的 发展,完成企业改革第三期工程。 投资 4.2 亿元进行第四期技改工程 20 万台冰柜生产线。并与新加坡丰 隆公司和豫新电器有限公司合资,联手组建中外合资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 司。 1994 年下半年正式营运。新飞集团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了各级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

9、,不断地进行企业的技术变革、机制变革,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走出了一条国企变革的成功之 路。企业决策者只有顺应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适时地革新企业的经营机制、 营销策略,才能如鱼得水地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畅游无阻、 飞速发展。 否则, 如果仍旧躺在市场经济的浪尖上,做着计划经济的美梦,那么一个小小的暗 礁也会使企业沉船。导致企业陷入无穷的困境,这样的美梦永远都不可能长 久。如果新飞在一期改造工程结束后,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而不在更进一步的进步第二、第三、第四期的技改工程,那么就必然会被其它企业远远抛在后面,而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企业的发展也是这样的。别人发展了,而你却

10、依旧站在原来的水平线上,不思进取, 不求变革,那么,你在同行业中的位置也只会越来越靠后。江苏森达集团,本着“视今天为落后”的思想,为经营理念,而不断地进行 创新,在 21 年间由一个七、八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万余名员工的大 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制鞋业的排头兵。他们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 和规模,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善于抓住难得的机遇,果断决策,在变革中不 断发展自己。 负债经营,抢先扩大企业规模。1987年,建湖县皮鞋二厂(森达前身)一次性贷款一八0万元,购买了新的制鞋生产线,而跻身江苏鞋业前三强,企业获得了一次历史性的扩张。 率先合资,抢占国内、外两大市场。1988年,与英国、德国制鞋

11、业建立联系,引进技术、设备,使产品打入国际 市场。1990年初,由于西方制裁的加强,国内制鞋业竞争更加残酷。在许多 鞋厂纷纷停产转业的情况下,他们引进设备,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1992年、1993年,森达产值利税连续翻番。 抓住机遇,实施名牌战略。1998年提出“实施名牌大战,创造世界级企业”的口号,进行了二次创业 他们认为,名牌产品是创新能力最强的产品。确实是这样的,企业要永久生 存,就要加快产品创新,不断进行企业变革,因为市场上没有永远畅销的产 品。其实,森达的创新并不单单是品牌的创新,他们还从营销策略、企业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变革,企业要发展,就要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适时

12、适度的进行变革,否则企业的发展只能因旧思想、旧体制、旧的管理模 式的阻碍而成为幻想。如果在一两次变革之后,企业就以为可以安然地永远 地生存下去,而不思创新、不思变革,那么,惰性会腐蚀掉你的一切:你的 企业理念、你的产品形象、甚至你的经济效益,而使企业重新陷入困境。三、变革要适度今天的企业竞争已进入全面化,多样化的时代。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就要从整体努力。从多方面来创造优势才能胜利。企业的变革只能 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市场状况,对比同行业情况,谨而又慎地进行适时适 度的变革;而那种不切实际的,不顾及企业整体规划的,为求变革而进行的 变革,只能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大的威胁。“博学

13、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变革不能有盲目性,更不能以偏盖全。雪豹集团地处浙江省钱塘江畔,1984年创业之初是一个由5000元资金、24 名职工和借来的两间旧房起家的乡镇企业。由于集团经营者不断根据外界市场的变化及内部经营状况的变化,清醒审视自己,大胆又慎思,进行不断变 革,而改变集团经营、销售策略。雪豹集团现已成为中国服装行业“八强企 业”之一。从1995年起,国内各类皮衣专业市场异军突起,它们价格低廉、经营灵活, 而截留了不少顾客源。而当时浙江省海宁市中小型皮衣生产企业众多(据 1996年初步统计,有近2000家)。专业市场及中小企业对该公司构成了很 大的竞争压力。针对这种外部形

14、势,雪豹人及时改革了销售策略,即:划区 销售,积极扩大市场覆盖面。该公司下属原有 8家皮衣生产企业,且规模大小不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过去由集团公司统一安排生产、销售,使一些 企业滋生了吃大锅饭的念头。从1996年9月,集团将这8家企业进行调整、 合并,重新组建为三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并赋予他们独立的生产销 售权,指定了区域进行销售。且在各自销售区域内开辟的销售渠道归己所有。 三家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目前“雪豹”的产品已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在全国近5000家同行企业中的市场分额升高到 2.4%左右。拥 有职工近3000人,固定资产净值1.55亿元。企业要想成功的进行变革,就

15、要认真分析内部经营机制、机构管理、技术水 平、员工的思想意识以及企业的经营理念等,各方面有可能制约企业发展的 因素。并认真做好市场调查、行业状况调查,然后以一点带动全局,进行整 合的变革。决不能不顾大局盲目的以偏盖全的进行主观的变革。因为这样, 有可能因变革而产生使企业更不稳定的因素,如:盲目扩大规模,盲目的进 行机构改革,而不顾及全局等。这样的变革只能使企业陷入更大的困境。 曾几何时,“野太阳”燃遍中原大地,灸烤着广大中原父老的眼眸,“亚细 亚”三个字也一度成为郑州市最好的品牌,一个金光四射的金字招牌。亚细亚老总王遂舟虽然发现各地商满为患,仍信心十足地开始了亚细亚的全 国撒种。从199319

16、95年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就亲手签署了十多家在各地 投建大型商场的命令。而当时,亚细亚一年的所有赢利还不足以投建一家大 型商场。然而,亚细亚象个只知撒种而不知收获的农夫,短短几年功夫,遍 地撒种,在全国各地设置了 20多家大型商场。仅在北京亚细亚就兴办了三 家大型商场:北京“亚细亚”超级市场(10000平方米)、北京“亚细亚” 广场(80000平方米),北京仟村百货(38000平方米)。而这些各地的也 细亚,几乎全是靠国家贷款筹建起来的。所以,“亚细亚”这样的辉煌并没 有持续多久,各地亚细亚纷纷关门、倒闭。仅仅几年时间,王遂舟的“野太 阳”就失去的光芒,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亚细亚在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打法陈旧,一味按照1989、1990年中原商战的策略。殊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