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精品)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32003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球菌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隐球菌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隐球菌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隐球菌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隐球菌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隐球菌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球菌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精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隐球菌脑膜炎39例临床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10002 【摘要】:目的:探讨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加强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年1月至2013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临床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病例39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预后,并得出结论。结果:39例患者均因出现临床症状就诊,其中最常见的为头痛20例(51.3%),发热19例(48.7%),恶心、呕吐17例(43.6%);治疗后完全或部分缓解13例(33.33%),进展2例(5.1%),死亡22例(56.4%),无法判断2例(5.1%)。结论:

2、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死亡率高,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点;治疗;预后作者单位:223800 宿迁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通讯作者:苏欣,Email: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疾病。其起病隐匿,病死率高,临床上常有误诊及漏诊常有发生,现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1年1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39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1.对象与方法1.1 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1年1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39例,从该院病理科、病案室和微生物室分别以“隐球菌”、

3、“隐球菌病”及“隐球菌脑膜炎”等为检索词收集临床、病理及微生物学资料,并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情况。所有病例均为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病例1。1.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工作组2012年制定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质量控制标准”2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死亡。根据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法与2010年美国感染病学会隐球菌病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以下简称指南)3推荐的治疗方案之间的符合状况,将隐球菌脑膜炎治疗调查结果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及不符合;完全符合:所选药物及疗程与“指南”推荐的药物与疗程完全一致;基本符合:所选药物为首选或次选药物,疗程大于“指南”推荐的疗程

4、的60%;不符合:所选药物及疗程均与“指南”推荐的方案不一致。 1.3 病情严重度判定标准 根据APACHE II评分标准,将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分为轻中症组(0-9分)及重症组(10分)。共有3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行APACHE II评分来判断病情严重度。1.4 统计学处理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一般资料 39例中,男性19例(48.7%),女性20例(51.3%),男女比例为0.95:1。发病年龄从19岁至79岁,平均

5、(40.0515.47)岁。单纯累及脑部者32例(82.05%),累及包括脑部在内的两个及以上脏器者7例(17.95%)。39例中有基础疾病者26例(66.67%),常见的基础疾病有肾移植术后(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HIV(5例),糖尿病(2例),恶性肿瘤(2例),类天庖疮(1例),结节病(1例),溶血性贫血(1例)。2.2 临床症状及体征 39例患者均因出现临床症状就诊,其中常见的为头痛20例(51.28%),发热19例(48.72%),恶心、呕吐17例(43.59%),意识障碍3例(7.69%),视物模糊2例(5.13%),抽搐1例(2.56%);39例患者中主要的阳性体征为脑膜

6、刺激征24例(61.54%),视乳头水肿4例(10.26%),腱反射亢进1例(2.56%),皮疹2例(5.13%),无阳性体征者8例(20.51%)。2.3 血常规 39例患者白细胞升高者11例(28.21%),正常者23例(58.97%),降低者5例(12.82%);中性粒细胞升高者23例(58.97%),正常者14例(35.90%),降低者2例(5.13%)。2.4 乳胶凝集试验2.4.1 发病部位 39例中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者12例(30.77%)。其中单纯累及脑部者6例(50.00%),累及肺、脑者3例(25.00%),累及血、脑者1例(8.33%),累及皮肤、脑者1例(8.33

7、%),同时累及肺、脑、血、皮肤者1例(8.33%)。2.4.2 敏感度 12例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的患者中12例(100%)阳性,提示其敏感度为100%。2.4.3 抗原滴度水平 12例中滴度1:32者8例(66.67%),1:16者3例(25.00%),1:8者1例(12.50%),该例为单纯累及脑部的隐球菌病患者。 2.5 影像学检查 39例患者中影像学表现正常者16例(41.03%),异常者23例(58.97%),其中额叶、基底节区、脑白质或卵园中心缺血性改变者9例(23.08%),脑膜强化者4例(10.26%),脱髓鞘病变3例(7.69%),基底节区软化灶2例(5.13%),基底节

8、区腔梗2例(5.13%),脑室扩大者1例(2.56%),枕叶多发梗死者1例(2.56%),脑膜增厚者1例(2.56%)。 2.6 初次脑脊液检查 39例中行腰穿检查者37例(94.87%),其中单纯累及脑部者30例(81.08%),合并其他部位隐球菌感染者7例(18.92%),其中包括合并肺部者4例,合并血、肺、皮肤者1例,合并皮肤者1例,合并血液者1例。2.6.1 脑脊液常规 37例行脑脊液检查的患者中,压力升高(大于200mmH2O)者22例(59.46%),正常者15例(40.54%),外观多为无色澄清;白细胞计数正常者10例(27.03%),临界值(5-10)106 /L)者4例(10

9、.81%),轻度升高者(11-100)106 /L)12例(32.43%),中度升高者(101-500)106 /L)10例(27.03%),重度升高者(3600106 /L)1例(2.70%)。其中13例做了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者10例,以分叶核细胞为主者3例。2.6.2生化检查 37例行脑脊液检查的患者中,糖定量正常者5例(13.51%),降低者(小于2.5)32例(86.49%),其中明显减低者(小于0.8)2例(5.41%);氯化物定量正常者8例(21.62%),轻度降低者22例(110-119mmol/L)(59.46%),重度降低者(小于99mmol/L)7例(18.92%);蛋白

10、定量正常者11例(29.73%),轻度升高者(0.5-1.0g/L)13例(35.14%),中度升高者(1.0-2.0g/L)8例(21.62%),重度升高者(大于2.0g/L)5例(13.51%)。2.6.3脑脊液培养结果 37例患者中行脑脊液墨汁染色者37例,染色阳性者28例(75.68%),其中单纯累及脑部者24例(85.71%),合并肺部者3例(10.71%),合并皮肤者1例(3.57%);脑脊液培养阳性者13例(35.14%);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均阳性者4例(10.81%)。2.7 诊断方式2.7.1 误诊情况 39例中有32例(82.05%)被误诊,其中最常见的为病毒性脑膜炎10例(

11、25.64%),结核性脑膜炎8例(20.51%)。2.7.2 发病至确诊时间及发病地点 39例中,发病至确诊时间4天至60天,中位时间20.5天。39例发病地点均为院外。2.7.3 确诊方式 39例患者中,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者28例(75.68%),脑脊液培养阳性者13例(35.14%)。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均阳性者4例(10.81%)。2.8 治疗及预后39例中有36例行APACHE II评分。按APACHE II评分将隐球菌病人分为轻中症组(10分)及重症组(10分)。APACHE II评分中最小值0分,最大值20分,中位评分8分;39例中19例死亡(死亡原因半数以上为脑疝)。这19例患者中,

12、APACHE II评分0-9分者4例,10-20分者15例。 2.8.1 不同病情患者的实际治疗与“指南” 推荐治疗符合情况及预后,见表1及表2。 表1 19例轻中症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实际治疗与“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之间的符合率与预后符合情况 病例数(例) 完全或部分缓解 进展 死亡 完全符合 5 4 0 1 基本符合 10 4 1 5 不符合 4 0 1 3 表2 17例重症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实际治疗与“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之间的符合率与预后符合情况 病例数(例) 完全或部分缓解 进展 死亡 完全符合 3 2 0 1 基本符合 6 5 0 1不符合 8 0 0 8 2.8.2 不同免疫状态隐球菌

13、脑膜炎的治疗及预后 39例中HIV感染者5例(12.82%),器官移植者8例(20.51%),非HIV、非器官移植者26例(66.67%)。2.8.2.1 HIV感染者 5例HIV患者3例未予抗真菌治疗,入院后数天即死亡;1例予氟康唑0.4静滴Qd2天后死亡;另1例予两性霉素B应用,初始剂量5mg,逐渐加量至1mg/Kg.d半月后死亡。2.8.2.2 器官移植者 8例器官移植患者,死亡7例,进展1例。2.8.2.3 非HIV、非器官移植者 26例非HIV、非器官移植患者中,24例(92.31%)只累及脑部,2例为同时累及肺、脑的隐球菌病患者。只累及脑部的24例患者中,死亡8例(33.33%),

14、完全或部分缓解13例(54.17%),进展1例(4.17%),无法判断2例(8.33%)。2例同时累及肺、脑的隐球菌病患者均死亡。2.9 累及肺、脑的隐球菌病患者的预后 5例累及肺、脑的隐球菌病患者均死亡。3讨论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它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新生隐球菌是一种腐物寄生性酵母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以从土壤、鸽粪和水果中分离出来。既往认为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少见病,但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器官移植、AIDS的流行、恶性肿瘤的放化疗、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组资料中常见的基础疾病为肾移植术后(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HIV(5例),糖尿病(2例),恶性肿瘤(2例),类天庖疮(1例),结节病(1例),溶血性贫血(1例)。由于这些病种的多样性,各类疾病继发隐球菌脑膜炎相对散发。既往文献认为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轻者无症状,重者急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