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31251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篇1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 校招生的扩大和就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大 学生就业难题。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作为背负着家长、社会和自身 的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通常我们自我定位比较高,对自己未来工作期 望值很高,社会对我们要求也很高,这使我们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 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渐露 端倪,成为近几年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20xx年, 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

2、80万人,比2019年增加68万人;20xx年全国 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xx年增加58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 生更是创造了 690万的记录。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经高 达727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已很难避免。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 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成 为社会上“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毕业就失业”是所有将要走出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 他们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 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 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

3、展中国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优秀 传统。可是走到今天,我国的高校体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满足不了 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很多国家都存在大 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 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数 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创造不了 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一、社会(1) 、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导致就业 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 区

4、域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 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 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 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2) 、是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 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 三是就业竞争激烈,市场达超饱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然 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数绝对减少大学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 的需要等,使他们在求职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3) 就业过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业信息的双向不畅通,毕业 大学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完备信息,同样,用

5、人单位也由于信息不 完善无法找寻到最合适的人才。再者,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 象,男女就业不公平,文理就业不公平以及面试中的暗箱操作,都使 得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更加严峻。(4 )社会壁垒的形成。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 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 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 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 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 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 到人。二、学校(1) 、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

6、会发展,没有能够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进行主动调整,往往依据自身师资条件等,专业设置盲目 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结构失衡。(2)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对于实用性强的技术岗位 招聘,很多单位在通过与学生面试中反映,高校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无 法与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3) 、忽略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根据专业的 不同开设了赏析课,却没有高校在课程中设计职业素质课。这让许多 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连最基本的职场礼仪都不了解,为自己职场发展 造成了障碍。(4) 、教师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 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研究。三、大学生自身(1) 、

7、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许多企业 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 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力水平低下, 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 位的需要,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 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 缺陷。(2) 、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大学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科学的认 识,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社会需求不关心,对职 业目标模糊,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不 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

8、境,过高地 追求超越自身素质的职业和社会提供的条件,缺乏正确的择业定位。 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 出人投地,而并未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实力; 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 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 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高不成,低不就”,已 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3) 、大学生自身性格缺点。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是“90 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缺乏独立的为人处 世的能力,而且社会对“90后”这一代的评价褒贬不一,用

9、人单位 认为“90后”大学生员工普遍存在着散漫、忠诚度低、责任心弱等 缺点,使用人单位招聘时有所顾忌。第三部分、解决措施(一)、国家(1) 、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机制,促进就业。通过各项鼓励人才 合理流动的政策,消除户籍、档案等人为限制毕业生自由就业的障碍, 加大对支边、支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应注重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协词增长。经济的发展不只是一味 地追求GDP的增长还要增进人民的福利。国家应该构建以大学生就业 为核心的公共政策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在有的时候还应该不惜牺牲 一点经挤增长速度栗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2)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企业是消耗大学生的第 一

10、大基地,所以政府应通过合理的优惠经济政策来引导企业吸收大学 生就业、通过法律法规已经其它政策来规范企业行为,从而解决就业 难的问题。(3) 、利用市场经济来推动和加快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专业 设置上要改造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加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 建设力度,适当减少专业数量和专业知识课程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得 专业设置更加优化;在人才培养上,高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 学科的融合,建立学用结合的培养体制,依据企业需求提高大学生的 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决定性环节,加大复合 型人才培养力度。(4) 、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素质。高校在推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 方案改革的同时,要

11、狠抓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 合。教书应先育人,学校在育人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引导。高校还 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安排大学生 活,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1) 、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实际的人才观。单位要改变 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其次,选 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 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 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最后,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 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5 。用人单位的聘用制度合理将能够更好

12、地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大 学生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单位招到理想的人才,求职者能够找到理想 的工作。(2) 、用人单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用人单位不应该一味地追求 经济效益,而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大学生是国家花大力气花培 养出来的人才,用人单位应该积极吸纳各层次的大学毕业生。给他们 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承担起社会责任。(3) 、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减少“人情关系”对就 业干预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的基础,要坚决 实行“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的组织人事制度,即公开选人,任人唯 贤,反对任人唯亲、唯情、唯圈;建立竞争上岗的优胜劣汰的岗位流 动机制;对人和工作岗位进行科学测

13、评,知人善任,合理分工;根据能 绩大小实行奖惩;科学地将职权和才能功绩分开度量,明晰二者的界 限和度量标准,充分调动职权和才能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信息 透明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公平行政的有力保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 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和透明会大大地降低腐朽发生的几率。 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会从根源上防止利用关系以权来谋私 的行径。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地位升迁和职 业流动问题。(三)、学生(1) 、培养并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 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在大学生就业心理素 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

14、积极进取、善 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 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来增强自己的就业心理能力。大学生 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 败,但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蕴藏于每一位毕 业生心底的一份强烈渴望,。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 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 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 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给人带来的 力量。由此可见,乐观自信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力之一。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

15、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 理条件,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 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 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有巨大作用。 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 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2) 、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的规划的建立与执行可 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 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 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 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

16、常重要。(3)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贵 的品质。成材必先成人,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是成材的基础和保 障。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己 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树立团队精神,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 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提高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大 学生还要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努力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 生、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向年轻、有为、责任的青年转变,为就业 打下坚实的基础。(4)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 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 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 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新知 识的本领,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 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