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练习题(DOC 16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31090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练习题(DOC 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练习题(DOC 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练习题(DOC 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练习题(DOC 1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练习题(DOC 1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练习题(DOC 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练习题(DOC 16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一、选择题1.将食品装进保鲜盒,放进冰箱里,食品的温度降低过程( ) A.吸收热量B.放出温度C.热量増大D.内能减小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B.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3.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C.青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青菜中4.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A.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B.醉酒驾驶员

2、使驾驶室充满酒精味C.汽车在泥路上驶过,尘土飞扬D.把白糖放入一杯水中,整杯水都变甜5.人们在生活中用热水取暖,生产上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 ) A.比热容大B.吸收的热量多C.放出的热量多D.密度较大6.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将泥沙投入水中搅动,水变浑浊了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C.扫地时,阳光下看到微小尘埃不停地运动D.打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 A.烟雾弥漫B.雪花飞舞C.香气扑鼻D.尘土飞扬8.将80的铁块投入到40的水中,假设只有铁块与水之间发生能量交换,最终铁块与水的温度相同

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从水传递到铁块B.最终铁块和水共同温度为60C.铁块具有的热量一定减小D.铁块与水的总的内能不改变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图中燃料的质量相同,烧杯内液体的质量也相同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下列选择正确的是() A.比较热值,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比较比热容,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B.比较热值,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比较比热容,应选择乙丙两图进行实验C.比较热值,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比较比热容,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D.比较热值,应选择乙丙两图进行实验;比较比热容,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10.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

4、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11.某实验小组利用酒精灯对500g冰均匀加热,他们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如图是他们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已知c冰=2.1103J/(kg),c水=4.2103J/(kg),由图象可知( )A.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B.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C.冰在熔化前内能增加4.2104JD.在CD段,水吸收的热量是4.2104J12.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

5、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 A.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B.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C.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D.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二、填空题 13.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沙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_,若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说明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的.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_这个物理量. 14.春天走进公园闻到百花香,说明分子在_;在城市里修建人工湖,来适当降低周边地区夏天过高的温度,是利用了水的_特点,质量10千克的湖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_焦c水=4.2103焦/(千克) 1

6、5.用热水袋使身体变暖,是利用_的方法使人身体的内能增加;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会发热,这是通过_的方法使打气筒的内能增加. 16.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各种美食,扑鼻的香气让人充满了食欲。我们能闻到食物的香气是因为这是一种气体分子的_现象。温度越_(选填“高”或“低”),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17.小心地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会看到杯中的墨水扩散快这个实验表明:_扩散就越快 18.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傍晚,沙子很清凉了,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由于海水的_比沙子的大 19.若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7、, 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A.食用油B.水20.如图所示是观察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装置,撤掉两瓶中间的玻璃板,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变均匀,这种现象表明_。21.夏天,白天湖水温度往往比水泥马路温度低,这主要是由于水的_.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这一操作_(选填“是”或“不是”)利用水的上述特性.若某辆洒水车洒水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该洒水车的动能将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2.水的比热容c=4.2103_,把2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水吸收的热量为_J 三、实验探究题 2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物质质量/g初始温

8、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水6020645食用油6020668(1)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_和_ (2)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_物理量来描述 24.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初温都相等的水和牛奶,用两个相同酒精灯对其加热(1)加热过程中,发现要使它们上升相同的温度,需给水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这是因为_ (2)停止

9、加热后,在相同时间内,盛有_的烧杯(填“水”或“牛奶”)温度下降得快些 25.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液体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t/加热的时间t/min甲10.15120.110230.2104乙40.110150.120260.2204(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_请说明理由:_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_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_(选填:“多”或

10、“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_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4)在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中,我们得到了两个结论: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_;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_ 四、综合题 26.某工地用燃气灶烧水,使5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消耗了0.5kg的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 (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4)请写出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燃气灶烧水的优点(至少说出两条) 27.质量为5kg的某种

11、物质,当温度从40下降到20时,放出的热量为3.7610J求: (1)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2)若该物质吸收了3.7610J的热量,则温度应升高多少度? 28.某太阳能热水器中装有40 kg的水,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水温从10升高到60,已知c水=4.2103 J/(kg).求: (1)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2)如果水吸收的热量由天然气来提供,需要完全燃烧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 J/m3,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答案】D 【解析】 将食品放入冰箱,食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2.【答案】D 【解析】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AB不符合题意; C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形式不同的能量C不符合题意;D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影响内能的大小.3.【答案】A 【解析】 :A、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故A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