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政府工作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307332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长政府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市长政府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市长政府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市长政府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市长政府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长政府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长政府工作(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长政府工作汇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X市委、市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以党的增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X县区为目标,扎实推进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稳步发展。 一、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推动“三大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走新型化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根据区域发展的

2、特点和不同的资源禀赋,在建设“三个经济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把全市规划为南部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中部优化开发的文化产业区和北部限制工业发展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三大主体功能区”,编制了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出台了配套制度和措施,有序推进,引导区域协调发展。“三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优化了产业和城镇布局,“三个经济圈”的产业发展布局和“两城三中心”五大组团的城镇发展格局更加清晰,一二三产业逐步实现集群发展,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逐步实现协调和谐。“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实践与探索,得到了X省、XX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全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为推动*新一轮科学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

3、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6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07美元,分别比去年(下同)增长20.72%和8.8%;完成工业总产值8629亿元,增长23.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78亿元,增长3.3。实现农业总产值60.02亿元,增长1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99亿元,增长12.3%。市场主体发展迅猛,全年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3610户。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财政总收入77.2亿元,增长6.33%,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0.66亿元,增长28.6%;企业盈利能力增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3

4、4,同比提高13点,实现利润总额.37亿元,增长964;金融稳健运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1974亿元和2.8亿元,增长134%和24.80%;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8元,增长8.1%;节能减排效果逐步显现。 工业支柱产业集聚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汽车、摩托车、牛仔休闲服装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产值38.48亿元,增长3.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汽车、摩托车重点骨干项目快速发展,福耀玻璃、中新塑料等一批汽车配套项目建成投产;豪进摩托工业基地即将投入使用;新落户的一批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项目和装备制造项目正抓紧建设;启动了广本发动机等项目落

5、户的前期工作,汽车、摩托车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强。工业基地发展势头良好,承载力明显增强,园区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园区、*XX县区高科技工业基地完成工业产值966亿元和.亿元,分别增长928%和29125%。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建立和完善土地供应与招商项目联动工作机制和投资项目前期评审机制,举办了广州新穗东()先进制造业招商会和会议休闲产业推介会,一批优质项目先后落户*,全年建成正式投产和在建项目82个,投资额达到3亿元,投产后预计实现工业产值00亿元以上,为新一轮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民营和外资企业投资旺盛,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36亿元;引进外资

6、企业4家,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增长15.5%。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市场消费持续畅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增长15.1%;汽车、住房、餐饮等消费热点突出。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大丰门漂流、金叶子度假酒店等一批项目建成开业,正果湖心岛湿地公园首期工程基本完成,小楼人家、锦绣温泉城等一批新景区景点和会议休闲项目正抓紧规划建设;沿景区主干道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驿站和农家乐;举办了荔枝文化旅游节、万人驾车游*、登山旅游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吸引了周边地区众多游客到我市北部观光旅游和消费。全年接待游客27万人次,增长35.,其中仅白水仙瀑景区旅游人数近6万人次。南国乡村生态大公园初

7、具雏形,已逐步成为珠三角地区城市人旅游观光的目的地之一,在形成消费驱动的同时,也带动了北部农民就业和增收。 都市农业稳步发展。规划建设小楼“五好”现代农业观光长廊、荔新花卉苗圃示范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稳步推进。新培育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家,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7家,产值亿多元,带动农户3万多户;42个种植业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地带动、公司带动、规模带动、效益带动”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与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联合举办了“中国*菜心节”,*菜心获得“广东人民最喜爱土特产”称号,*荔枝、丝苗米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覆盖行政村,新建和改造日用品农家店

8、29家、农资店188家,完成15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开通了“五好”农业信息平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 三、不断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乡规划取得新成果。进一步加大城乡规划工作力度,着力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平台建设,以规划制度规范城乡建设和管理,完成了2个涉及土地、城镇建设、道路交通、重点发展区域等项目的规划编制和57个新农村规划项目编制。 土地整合征用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加强土地征用整合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完善和落实工业用地协议出让项目76宗;全市已审批储备待公开出让工业用地项目宗;汽车产业基地新征工业用地并已公开出让项目宗,新征工业用地向上级报批6宗;盘活和

9、激活经营性用地宗,为加快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广州北三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广河高速公路先行段已动工建设,增从高速公路、广州北三环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正抓紧推进;江龙大桥全面修复通车;荔新公路改扩建主体工程、增正公路一期扩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增正公路二期工程、新新公路扩建改造工程、增派、增滩公路路面改造工程正抓紧推进;积极谋划和推进广汕公路改扩建工程、107国道改线工程以及小楼、郑田、荔三、江龙收费站撤并整合工作;各镇街XX县区、各工业基地也加强了内部道路的综合改造,全市内部交通网络更加完善。荔城污水处理厂首期第一步工程基本完成并试运行;中心XX县区完成了开园北路、

10、健生路、洋角街等首批路段、内街及交通黑点的路灯安装工程,县区排水、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工程招标等工作。供电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10千伏沙埔输变电站等一批电网改造建设。 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大力开展全民植树绿化活动和城乡安居整治工程百日行动,全市城乡绿化美化水平全面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新增绿化面积285万平方米,XX县区人均绿化面积5.26平方米,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我市荣获“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和“中国和谐之城”称号,并被评为“全国绿色小X县区(市)”和“全国绿化模X县区(市)”,新塘镇西南村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 四、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

11、“和谐农村35”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开展“和谐农村35”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掀起了旧村整治和新村建设高潮,全市投入3436万元,按照“八通”、“十有”的标准,大力推进了140条村的旧村整治和新村建设,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和绿化美化,大规模实施改水、改厕、改排污和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新铺设自然村水泥路21公里,有233条自然村新铺设洁净水管道并实现通水,有6条自然村新开通有线电视,有2条行政村实现通宽带网络,全市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面实现通电话。投入25亿元,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农田、

12、鱼塘标准化改造,建成标准化农田135万亩,完成标准化鱼塘改造万多亩,城乡防灾减灾工程扎实推进,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工作富有成效。建立健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全市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95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25人次,转移就业率88.%;建立健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性收入、农产品附加值收入、土地房屋等财产性收入、低保救助等转移性支付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6624元,增长16.57。 五、着力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 民生福利不断改善。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建

13、设富裕、安康、文明、和谐新*的实施意见(100条)。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全市新增就业人数185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4人,就业率达到71%;全面实施退役士兵职业培训工程,对86名退役士兵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全市有1761名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办理了养老和医疗保险;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82元;农村低保标准统一调整为170元,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到21元,同时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发放了临时物价补贴;提高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启动了城镇双特困户住房保障工作,推进了农村“五保村”、残疾人安居工程和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母亲安居房”建设。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

14、扩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4%、3和%。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成为X省教育强市;全面免除农村中小学学杂费和课本费;制定了*市扶困助学实施办法,对24名贫困大学生实行了扶助,率先在全省实行财政补贴学生交通费、午餐费及午休管护人员管理费政策;全面完成了学校危房改造。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全市列入XX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74项,有项发明专利在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求知活动,开通了*数字图书馆,举办了广场音乐文化节等系列大型文艺活动,加强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全市15

15、6个村建有“农家书屋”。建立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公共卫生体系;启动了石滩、中新医院建设,推进了6间农村卫生站建设,建成了朱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报销水平,有536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3%;切实规范药品采购,加大了药品监管力度。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举办了第十六届亚洲攀岩锦标赛等赛事,竞技体育再创佳绩,连续15年荣获“XX省体育突出贡献奖”。武装、“双拥”、优抚安置以及人民防空建设工作扎实开展。侨务外事、口岸、统计、人口计生、物价、民族宗教、保密、档案、方志、气象、国防、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势进一步好转。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了治安视频与交通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完善流动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出租屋安全隐患大幅减少。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有效打击了“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黑恶犯罪和毒品犯罪,大力整治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全市刑事立案下降12.1%,“两抢”、“两盗”案件分别下降5.%和25%。推进了“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荔城街沿江社区等四个社区被授予省首批“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称号。实行领导包案和部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