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共10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30169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共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共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共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共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共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共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共10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守儿童心理安康教育(共10篇) 第一篇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一人际交往障碍敏感多疑,缺少朋友。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家里经济条件较为落后,一般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隔代抚养的优势是祖辈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接触的生活面与儿童的有很大不同,不利于儿童模拟学习人际交往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优势,并且表现为过度敏感、疑心较重,总是感觉被别人轻视和欺负,在与人交流之时常常充满警觉和敌意,久而久之,导致朋友越来越少。二怨恨不满情绪怨恨父母,不满社会。许多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才能,只能出去打工,对父母打工并不理解,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因此而产生了对于父母的怨恨之情,并且刻意与之疏远,甚

2、至在心底抱怨父母的无情。有些孩子在看到正常家庭的儿童生活较为富裕幸福之后,还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社会不满。三行为反常恐惧焦虑,行为叛逆。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缺乏监护与教育,他们有很强烈的不平安感,这会导致他们道德品质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现象,并且叛逆行为时有发生;而他们又由于这些叛逆行为的发生而不被其他老师、同学所接纳,甚至受到排挤和歧视,这更加深了他们的焦虑和不满。四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移打工主义,现实主义。在打工潮;带来的影响下,家长平时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并不关心,由于长时间见不到孩子,家长更多的是给予孩子金钱方面的弥补,使得留守儿童的道德程度呈下降趋势;并且给留

3、守儿童带来了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不良影响,导致儿童对个人价值,人生理想狭隘化,固化,难以树立高远的理想,宏大的抱负。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一社会因素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开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这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开展很不平衡,在市场经济迅猛开展的推动下,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局部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二学校因素学校是儿童的教养主体,对儿童身

4、心安康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理应全面承当起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责任。目前,由于学校教育仍是应试教育占主导,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加上农村的学校的教育评价制度不完善,大多数老师仅仅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一方面,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在学习方面困难较多,很难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上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非常敏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老师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且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使其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学校里常对留守儿童进展寄宿制管理方式。因为集体生活可以在一定程

5、度上消减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步他们与人合作的才能。但是,据调查,大局部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学校缺乏寄宿条件,即使是住校,也对留守儿童心理帮助不大。三家庭因素经研究说明,在温馨和睦家庭中成长的儿童,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多是积极向上的,相反,从小缺失父母关爱的儿童那么很容易出现悲观情绪,导致人格心理的不健全。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别离,缺少与父母互动,留守儿童常表现为情绪上的紧张,缺乏平安感,情感相对冷漠;性格上较为内向、孤僻;行为上表现为独来独往,人际交往才能差,合作意识不强,常有扯谎、怨恨父母等行为发生。调查显示,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留

6、守儿童。家庭监管不到位是另一个相对重要的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系统很多是由隔代监护者构成的,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存在着种种误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监管极不到位。在这种教育环境下,许多留守儿童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数据说明,农村留守儿童患焦虑症、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比例远高于非留守儿童,而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四个人因素以上因素都是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生活中,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自认为和其他儿童相比是特殊的,致使他们的自卑心理愈加严重,开场自暴自弃。许多留守儿童的消极行为是源于他们对自身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了许多消极心理

7、的出现。三、完毕语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开展,进城务工的人数和比例还会持续上涨,农村留守儿童还将长期存在,而他们的开展将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以及和谐。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不能仅仅局限于外表,在现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开展的前提下,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更应当关注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安康问题。这样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立的根本目的和要求,这样才符合人民群众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全面开展的根本目的。 葛元 孙小蒙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第二篇一、矫正的积极心理学根据要让孩子们和老师多亲近,愿意融入到集体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埋伏在他们身体中的潜力激发

8、出来。因此,在对孩子们进展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对他们的错误进展纠正以外,还要对他们优点和特长进展培养和开展。使他们找到自身的价值点,对自己产生认可。从心理方面对他们的生活进展积极的引导,充分发挥出孩子们的才能和优点。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说,积极心理学主要对执着的追求精神、社会交往的才能、懂得包容、富于爱心、英勇等个人积极性的特征进展指导;站在主观的角度来说,积极心理学主要对孩子们的主观经历进展指导,比方对现实生活感到幸福,对将来的生活感到乐观和希望,对过去的生活感到知足、幸福和满意。从组织层面来说,积极向上的心理学可以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责任感,懂得互爱互助,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国家的好公民。留守儿童

9、由于走两个极端,所以在中的表现一般都不理想,是中的问题生;。各科老师反响几乎是负面的,导致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不当,信心缺乏,态度粗暴,轻那么讥讽挖苦,重那么拳脚相加,严重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从而进一步导致这类学生混学和辍学。二、矫正的详细措施在对孩子进展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外,老师还要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在考虑什么,同时还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在对孩子们心境进展培养的过程中,为了进步教育的效果,老师要多从感情的角度出发。老师在对问题生进展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加倍的关心去感化他们,进而获得学生的信任,消除孩子们的叛逆心

10、理,同时老师要维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多对他们身上的优点进展鼓励,当他们犯错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展教育指导,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犯的措施,在和他们进展谈话的过程中,要将道理讲清楚,从家庭生活以及前途的角度进展指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危害。中学时代是一个人心理矛盾最多,同时也是身心开展最快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主要具有可引导性强、可塑造性大等方面的特点,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引导和教育,要充分利用谈心、家访、走访、调查、观察等方法来对学生的心理情况有一个详细的理解,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疏导教育工作。为了帮助学生彻底消除内心的障碍、从

11、心理阴影中走出来,老师要把正面教育的方法作为主要的心理引导方法,通过讲道理、讲感情的方法让学生对畸形心里的危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进而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学习中来。积极心理学重要的是围绕他们的优点开展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发挥这些优点和优势的着力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促进他们的自我表现,发挥他们的特长、爱好,使他们在活动的兴趣中掌握知识,形成才能。例如,组织和利用绘画小组、写作小组、文艺宣传队、体育代表队等课外兴趣小组,利用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日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事实证明,课外活动对留守儿童这类问题生的教育作用是课堂教学无法取代的,已成为转化后进生的阵地。积极心理学主

12、张教育工作者应该因势利导,少一些批评、训斥,多一些鼓励表扬。表扬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肯定。学生喜欢受表扬,特别是当众表扬,更会使学消费生愉悦的感觉,针对问题学生具有自尊心和自卑感并存的特点,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就及时肯定表扬,使其获得进步和成功的体验。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特别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就更是如此了。因此学校要使用各种方法来尽可能多的和学生家长进展交流,对学生在家中和学校的情况进展交换,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家;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关心,要和学校积极主动的进展配合,共同将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好。三、结语总而言之,要想留守儿

13、童的畸形心里进展矫正,就需要根据心理学的原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对学生进展心理方面的引导,进而到达留守儿童心理矫正的目的。 王国林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海坨乡学校第三篇一、留守儿童心理安康问题造成的原因许多留守孩子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与孩子缺乏沟通,即使打 ,关注焦点也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安康。长辈尤其是祖辈带孩子在家,要不太溺爱,要不除了吃饭什么也管不了,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一样重要,造成孩子有心里话没处说,说了也没人理,长此以往就变得孤僻,不善与别人交流;同时,无视了家长的职责,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学生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心理安康,是困扰孩子安康成长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但还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深化关注孩子的心理安康,其主因有:一是升学率。如今,很多人评判学校优劣的标准是升学率,教学主管部门评价学校优劣的标尺也是升学率,这些迫使老师为进步升学率,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好学生的成绩,但往往留守孩子又是相对后进的学生,这些孩子有的不服管教,成绩不好,老师更加不愿多花精力去管。二是师资力量不够。一些500人以上的学校都不同程度出现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以井冈山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