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出入口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301440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园出入口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园出入口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园出入口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园出入口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园出入口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园出入口设计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的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 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本身功能分区的具 体要求与方便游览出入,有利对外交通和对内方便管理的原则,设主公园出入口。 公园出入口有主要出入口(大门),次要出入口或专用出入口(侧门)。主要出入口,要能供 全市游人出入,次要出入口,要能方便本区游人出入;专用出入口,要有利本园管理工作。 公园出入口及主要园路宜便于通过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其宽度及坡度的设计应符合方便残 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SO)。三园路的分布1.园路的宽度园路主要分主路,支路,小

2、路【S陆地面积(公顷)】S50主路23.52.54.53.55.05.07.0支路1.22.02.03.52.03.53.55.0小路0.81.20.82.01.22.01.23.02. 园路的线型设计纵坡横坡主要纵坡宜小于 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应小于12%,超过 12%的应做防滑处理。园路的纵坡大于 18%时,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两级,坡度大于 58% 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栏设施。经常道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 不得小于 12m。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栏设施。园路及铺装 场地应根据

3、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面层材料应与公园风格相协调,并与城市车行 路有所区别。3. 园路的功能与类型 园路联系着不同的分区,建筑,活动设施,景点,组织交通,引导游览,便于识别方向。同 时也是公园景观,骨架,脉络,景点,纽带,构景的要素。园路的类型有主干道,次干道,专用道,散步道。( 1)。主干道:要求方便游人集散,成双通畅,蜿蜒,起伏,曲折并组织大区景观。路宽46m,纵坡8%以上,横坡1%4%。(2)。次干道:是公园各区内的主道,引导游人到各景点,专类园,自成体系,组织景观。23m 宽。(3)。专用道:多为原物管理使用,在园内与游览路分开,应减少交叉,以免干扰游览。23m。(4)。散步道

4、:为游人散步使用,宽 1.22m。4. 园路布局,公园道路的布局要根据公园绿地内容和游人容量大小来定。要求主次分明因地 制宜和地形密切配合。山水公园的园路要环山绕水,但不应与水平行,因为依山面水,活动 人次多,设施内容多;平地公园的园路要弯曲柔和,密度可大,但不要形成方格网状;山地 公园的园路纵坡12%以下,弯曲度大,密度应小,可形成环路,以免游人走回头路。5. 弯道的处理:路的转折应街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园路遇到建筑,山,水,树, 陡坡等障碍,必然会产生弯道。弯道有组织景观的作用,弯曲弧度要大,外侧高,内侧低, 外侧应设栏杆,以防事故。6. 园路交叉口处理,两条园路交叉或从一干道分出

5、两条小路时,必然会产生交叉口。两条主 干道相交时,交叉口应做扩大处理,做正交方式,形成小广场,以便行车,行人。小路应斜 交,但不应交叉过多,两个交叉口不宜太近,要主次分明,相交角度不宜太小。“丁”字交 叉口是视线的交点,可点缀风景。上山路与主干道交叉要自然,藏而不显。又要吸引游人入 山。纪念性园林可正交叉。7. 园路与建筑的关系,园路通往大建筑时,为了避免路上游人干扰建筑内部活动,可在建筑 面前设集散广场,使园路由广场过渡再和建筑联系,园路通往一般建筑时,可在建筑面前适 当加宽路面,或形成分支,以利游人分流。园路一般不穿过建筑物,而从四周绕行。8. 园路与桥,桥是园路跨过水面的建筑形式,其风格

6、,体量,色彩必须与公园总体设计,周 围环境相协调一致。桥的作用是联络交通,创造景观,组织导游,分隔水面,保证游人通行 和水上游船通航的安全。要注明承载和游人流量的最高限额。 桥应设在睡眠较窄处,桥身应与岸垂直,创造游人视线交叉,以利观景。主干道上的桥以平 桥为宜,拱度要小,桥头应设广场,以利游人集散,小路上的桥多用曲桥或拱桥,以创造桥 景。小水面上的桥,可偏居水面一隅,贴近水面。河步:即小溪间的几块大石头。步距以30cm左右为宜。路面上雨水口及其他井盖应与路面平齐,其井盖孔洞小于20mm*20mm,路边不宜设阴沟排 水。四公园中广场布局 公园中铺装广场根据公园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确定其面积,应

7、根据集散,活动,演出,赏 景,休憩等使用功能要求做出不同设计。安静休憩,广场应利用地形,植物与喧闹区隔离。演出广场应有方便观赏的适宜坡度和观众 席位。出入口广场面积下阳指标以公园游人容量为依据,按500 /万人计算。公园中广场的主要功能是为游人集散,活动,演出,休息等。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2种。1. 集散广场:以集中,分散人流为主,可分布在出入口前后,大型建筑物前,主干道交叉 口处。2. 休息广场:以供游人休息为主,多布局在公园的僻静之处。与道路结合,方便游人到达; 与地形结合,如在山间,林间,临水,借以形成幽静的环境;与休息设施结合,如廊, 架,花台,坐凳,铺装地面,草坪,树丛等以利游人坐憩

8、赏景。3. 停车场的位置应设于各游人出入口附近,不得占用出入口内外广场,其用地面积应根据 公园性质和游人使用的交通工具而定。五公园中的建筑 公园中建筑形式要与性质,功能相吻合,全国的建筑风格应保持统一。 作用: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创造景观和防风避雨等,甚至形成公园的中心重心。 管理与附属服务建筑设施在体重上应尽量小,位置要隐蔽,保证环境卫生和利于创造景观。 建筑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应符合公园 总体设计的要求。建筑布局要相对集中。建筑本身要讲究造型艺术,要有统一风格,如民族形式,地方风格,时代特色。 明代计成园治中说:“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

9、以植物色香味意境来衬托建筑。 公园中的管理建筑,如变电室,泵房,厕所等既要隐蔽,又要有明显的标志,以方便游人使 用所有的管线,包括给排水的管线,照明电气的管线都应埋设在地下。公园内不得修建与其性质无关的,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餐厅,旅馆和舞厅等建筑。公园中方便游人使用的餐厅,小卖部等服务设施的规模应与游人容量相适应。管理建筑不宜超过两层。景观最佳地段不得设置餐厅及集中的服务设施。 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他造园要素统一协 调。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都要服从景观需要。游览,休 憩建筑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m。亭,廊,花架等的楣子高度应

10、考虑游人通过或赏景的要求。 公用的条凳,坐凳,美人靠等,其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 20%30%设置。平均每公顷上的座 位数量最低不得少于 20 个,最高不得超过 150个,分布应合理。公园内的示意性护栏高度 不宜超过0.4m。各种游人集中场所容易发生跌落,淹溺等人身事故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 护性护栏。游人通行量较多的建筑室外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5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 宜大于16cm;台阶踏步数不少于两级;侧方高差大于1.0m的台阶,设护栏设施;建筑内部 和外缘,凡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凌空高差大于1.0m处,均设护栏设施,其高度应大于1.0m, 高差较大处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 1.2m。厕所等建筑物的位置应隐蔽又方便使用。面积大于10 公顷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 厕所蹲位,小于 10 公顷者按游人容量的 1 . 5%设置。男女蹲位比例为1 1 . 5: 1 ;厕所的服务 半径不宜超过250m;各厕所内的蹲位数应与公园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在儿童游戏场所 附近,应设置方便儿童使用的厕所;公园宜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厕所。六公园中的地形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