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小一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30102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如何帮小一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家长如何帮小一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家长如何帮小一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家长如何帮小一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家长如何帮小一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长如何帮小一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如何帮小一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如何帮小一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7月29日14:1新浪教育 我有话说(25人参与)评论中大奖(2人参与) 收藏本文本文选自少年小朋友研究杂志上学是孩子人生的一件大事。最重要的变化是人生使命的变化。幼儿园的任务是玩,学校的任务是学习。如何完毕孩子心理上的顺利过度呢?请您听听专门研究小朋友入学适应的专家意见吧! 如何让小学新生适应学习生活 访钱志亮 采访少年小朋友研究杂志社弓立新 钱志亮,北师大微博教育学院副专家、研究生导师。86级毕业留校,4年留学微博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小朋友发展问题征询、特殊需要小朋友教育。曾任北师大实验小学书记,兼任中国小朋友安康成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

2、中青会秘书长、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工作专家委员。有专著8部、参著8部、论文0多篇,主持国际课题3项、国家级课题项。 入学成熟水平是孩子能否入学的核心 弓:在义务教育的体制下,国内各地小朋友的入年龄都以生理年龄为原则,界定在6周岁起到7周岁。在以一种拟定的出生日期为入学资格的状况下,有的父母但愿孩子早上学,有的但愿晚上学。事实上,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有差距的,父母应当如何看待呢? 钱:单纯以生理年龄来判断孩子能否上学,就是一刀切。上学不是比孩子的身体,而是身体再加心理。只考虑孩子生理年龄,不考虑心理水平是绝对错误的。我近来做的一项专门研究就是研究小朋友入学成熟水平,孩子心理能力够上学才可以上学

3、。成果学前早懂得已经由河南美术出版社今年8月份出版。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这种水平,孩子一起步就是失败的。古人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竞争低龄化和剧烈化的当今社会已经注定这些“起跑缓慢”的孩子将会被无情地抛在背面。根据我们观测,许多孩子的“毫厘”之处正是不为世人所理解的入学成熟水平。 小朋友入学成熟水平指的是根据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知觉转换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心理发展水平与状态,来判断孩子与否达到作为小学新生应当达到的规定。如果孩子达到入学成熟水平,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理解教师语言、眼神及动作暗示等方面会十分迅速,被教师表扬的机会就多某些。而教师的积极评价又会影响到其她

4、同窗对孩子的评价,同步也决定着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使孩子的自我定位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入学成熟水平,尽管并不笨,但由于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影响自身的发展,导致“学力不济”性学业不良,浮现缓慢、多动、违扭等行为问题,不会听讲、磨蹭等学习习惯问题,紧张、焦急、自我评价低等心理健康问题等。 弓:父母也许有这样的心理:如果孩子晚上学,总是比别人年龄大,孩子该吃亏了? 钱:这需要父母调节心态,接受自己孩子不如别人的现实,减少盼望值。晚一年上学,绝对比把一种不成熟的孩子放在学校要好。为什么孩子一二年级就会浮现学业不良?往往就是由于孩子不够成熟。好多父母心态浮躁,社

5、会也很浮躁,这样又投射到孩子身上。多数都市父母并不需要孩子早一年上学,早一年毕业、工作来养家糊口,只觉得早上学面子更好看。有的父母甚至说:我小时候5岁上学,挺好的。我不禁要问:你那时竞争有这样剧烈吗?那时的学习任务有这样重吗?父母对这些问题都不想,就觉得孩子早上学好。我觉得这是不负责的父母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孩子的整个小学阶段就是煎熬,中学也是如此。9年之后,孩子什么都没学好,父母人财两空。 此前的孩子,成绩不好可以留级,目前学校一般不会这样做。由于留级就意味着义务教育的质量有问题。孩子勉强跟着上,一年级基本不夯实,二年级也不夯实,整个小学阶段都是这样。为什么有的孩子到了中学什么都不会,就是勉强

6、跟着学导致的。此前留级可以再学,虽然孩子只有小学文化,但是所学知识全都掌握了,比目前学了年只会一点点,要强诸多。我们的教育有时把孩子的基本都毁掉了。知识在无限地增长,而每个孩子的学习时间却是有限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今天学校的教学必然是高速度与高效能的过程,注定有许多“学习缓慢者”由于不适应而惨遭裁减,她们其实不是“学不会”,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过去的留级制度为此类孩子“另辟蹊径”,给她们“救济之道”,翻开历史我们发现诸多成功人士均有“留级”的经历,现而今取消留级制度后,一旦孩子起跑失败即预示着终身拼命追赶甚至终身失败。因此,父母要谨慎看待孩子入学,那些为此改户口和出生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弓:

7、小学一二年级,学习学习内容简朴,孩子成绩的分化不明显。此时,父母如何判断孩子的学业能力呢? 钱:一般父母很难判断。我接待过诸多父母的征询,我的建议是:如果看到孩子学习明显跟不上,给孩子转学,换一种学校留一级再试一试。但是和孩子说:不要告诉别人,你读过三年级了,这个学校比本来的好,如果上四年级你就跟不上了。这样,孩子就再读一次三年级。理论上讲。这种做法是占用了国家一年的义务教育年限,是非法的。但是对一种孩子来说也许会变化她毕生的发展方向,由于意味着多给了孩子一次机会。 多给孩子触觉刺激是培养孩子用心听讲的有效措施 弓:孩子上学后,诸多父母抱怨孩子听讲不用心,怎么判断一二年级的孩子与否会听讲呢?

8、钱: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可以集中注意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如果别人的孩子能坐15分钟,你的孩子连10分钟都坐不住,就叫不会听讲。而不会听讲就意味着孩子学不懂知识,意味孩子起跑失败。一种孩子上学,我把它比作起飞。如果会听讲,起飞就成功。不会听讲,起飞就失败。起飞成功,一辈子都会轻松快乐地飞,否则只能痛苦地爬! 一般的小学教师一节课只讲前20分钟,剩余的时间是用来给孩子消化、练习、巩固等,教师辅导两头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如果一种懂得孩子心理的资深教师,会懂得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边拍手边说“来来来,往这儿看。我们往黑板上看”;走到一种学生身边时,看到她在玩玩具,也不批评,只是扶一下她的脑袋,让她看

9、黑板;或者是拍拍孩子的肩。尚有就是忽然喊某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等。这些都是教师的课堂调控,把那些开小差的孩子,再给拽回课堂的措施。如果遇到一种刚参与工作,不知如何引导孩子的教师就惨了。教师说“同窗们,懂了没有”,少数几种孩子会说“听懂了”,教师觉得人们都会了。这样,教学就只是为少数孩子服务的。那些听讲不好,或者说自制力差的孩子就什么也没学到。 能否用心听讲反映了孩子听觉注意的水平,在小学阶段较好判断。当你和孩子说话时,小孩的眼睛看你一会儿,就不看了,这就叫神散了,六神无主。这种孩子在幼儿园里眼睛就不看人,不是到小学才这样的,她们往往是,你面对面与她发言,她会象贼同样看你一眼,然后迅速回避她人眼神

10、,转视其她,漫不经心。 弓:父母如何协助这些不用心的孩子呢? 钱:这波及到动作纠正的问题。在学校,教师靠摸摸头、拍拍肩提示孩子。在家里,父母可以做诸多工作,最典型的是:父母和孩子说话时,用双手掰着孩子的头,眼睛和孩子离得很近,用大人的眼神把孩子的眼神镇住,同步跟孩子说:一定看着我。孩子有时会躲着大人的目光,孩子目光往哪里躲,大人的头就向哪边歪,直到四目相对。因此,父母开始一定要扶着孩子的头,和孩子四目相对看着你,迫使孩子专注于谈话。慢慢地,双方的眼神由近到远,但是父母规定孩子说话时,必须看着大人的眼睛。然后,父母减少动作方面的强制,从两只手摸孩子的头到一只手摸着头,再到扶着肩。接下来,逐渐过渡

11、到双方只是拉着手,拉着衣服。最后,直到无需身体接触,孩子就能目光专注地和大人说话。 在家里,父母和孩子说任何事情时都要用这样的措施,一种星期便能有成效。除了这种外在的形式之外,父母还要常常提问孩子:我刚刚说什么,你再给我复述一遍。这样孩子就不得不注意听了。除此之外,尚有安神。在孩子休息时,父母把孩子抱到身边,用手掌在孩子的后背抚摸,从颈部沿着脊柱始终到尾椎、屁股。身体的的抚摸对孩子来说很必要,有了丰富的触觉刺激,孩子的情绪容易安静下来。面对多动的孩子、剖腹产的孩子,父母更要常常抚摸她。孩子发脾气时也是如此,父母把孩子搂抱在怀里。不久,孩子就会安静下来。 从生理上看,这些注意失调的孩子,其间脑浮

12、现神经传导的问题,信息筛选不恰当,因此容易丢三落四,生活一片混乱。这样的孩子在班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多动症的比例在5%左右,多动的孩子在一般班级里大概占3。要想变化孩子多动的现象,需要父母积极参与,我称为“还债”,还自己不生(剖腹产)、自己不喂(人工饲养)、自己不带着睡(交予老人或保姆)的债。在多动和多动症的孩子当中,剖腹产的、妈妈未母乳饲养,幼时独立睡觉的偏多。为什么是“还债”呢?西方心理学家研究,每人每天需要11个拥抱,否则一定是情绪困扰。并且,需要触觉刺激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孩子毕生下来就有吮吸的需要,吃妈妈的奶时,舌头裹住妈妈的乳头和乳晕。这就是给孩子一种丰富的口腔触觉刺激。口腔刺激

13、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步,逐渐扩展到视觉的学习和动觉的学习。目前诸多孩子过于好动,是由于妈妈和孩子的身体接触太少了。妈妈不肯自然分娩,剖腹生产,孩子没有经历子宫的收缩和产道的挤压,最原始的触觉和本体觉的学习被剥夺了,尚有医生所说的呼吸学习,以致在后天发展时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有的孩子一病就是呼吸道感染。因此,针对好动的孩子,要做大量的身体接触,就被看作一种还债。 在整个人的发展当中,左脑的动力来自耳朵和嘴巴,叫耳口链,右脑的动力来自眼睛和手,我们叫眼手链。因此,听得多,就会说得好,左脑得到开发。眼睛看得多,手动得多,操作得比较多,右脑得到开发。以上是大脑的状况。小脑重要靠什么呢?爬、跳、钻、

14、跑、翻滚,这些都能增进小脑发达。孩子小脑发达,机体平衡性好,我们说她很灵活。尚有一方面就是触觉,整个触觉是由网状构造、间脑等负责。总之,左脑发达,是聪,右脑发达是明,小脑发达是灵,间脑发达是通。我们说一种孩子发展得好意思指她聪、明、灵、通。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多看、多听、多动、多经受触觉刺激。 父母陪孩子睡觉也是一种有效的身体接触。一般来说,孩子要和父母睡到三岁,剖腹产的孩子要睡到小学一年级后来。睡觉前,父母要和孩子有交流,边和孩子说话,手边在孩子后背抚摸。父母抚摸孩子时,避免抚摸颈部到会阴部之间的部位,背部和四肢都可以。尚有一种较好的亲子活动是,父母在孩子后背写语文课学过的生字。要慢慢写,写快了

15、孩子注意的时间就短了,笔划由少到多,以此来训练孩子注意的时间。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父母一定要陪孩子学习 弓:有的父母说孩子学习态度不认真,觉得学习成绩和态度之间有很大关系,是这样吗? 钱:主观能动性对一种人来讲非常重要。但是尚有一种比它更重要的是先天的生理方面的素质。某些孩子学习不好,并不是她不用功,而是先天存在学习能力局限性。明明是很简朴的道理,孩子总是想不明白,这就是学习能力局限性。教育学上谈学习能力可以分为听、说、读、写、算、拼几大部分。从心理学上看,前面所谈的视知觉、听知觉等几方面综合起来,就构成孩子的学习能力。例如刚刚说的听觉注意能力,就是听知觉中的第一项能力。有时孩子不是态度不好,而

16、是这方面的能力局限性。诸多父母结识不到这些。 弓:低年级的孩子学习不好,有的父母十分着急,有的觉得无所谓,觉得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究竟怎么客观面对呢? 钱:我强调孩子一年级时,父母一定要陪着孩子学习。有的专家说陪孩子读书容易让孩子丧失独立性,我觉得简直是悲哀至极,说这些话的人太不负责了。一种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会发生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人生使命的变化。幼儿园的任务是玩,上学的任务是学习。怎么学?怎么写作业?孩子并不懂得,需要父母的指引。特别对于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父母天大的事情都没有陪孩子写作业重要。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我概括为回家八部曲:一是放好书包换鞋衣,不能随便乱扔书包没收拾;二是讲究卫生把手洗,你看孩子放学回来洗手的水都是黑的。三是一定喝水吃东西,强调喝水吃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