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作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300300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读后感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名著读后感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名著读后感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名著读后感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名著读后感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著读后感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读后感作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著读后感作文关于名著读后感作文9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生疏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开踩雷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名著读后感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1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罗贯中编写而得,这本书深动形象的描绘了三国鼎立的时期。三国演义中,我最喜爱赵云和关羽了,三国的英雄数不胜数:有千里走单骑的赵云,有刮骨疗毒的关羽。卖猪肉的张飞,皇室后代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其中赵云关羽是我最喜爱的人物。他们在五虎将中也算是厉害的了,关羽赵云最大的就是忠义了,这一点是我最佩服的一点,关

2、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赵云为了阿斗千里走单骑。关羽为了爱护刘备的夫人过五关斩六将啊,可张飞还要和他搏斗,关羽为了表示诚心斩了曹操一员大将蔡瑁!赵云他千里走单骑,为了救阿斗,他不惜以命相拼,在曹操的数万大军下一人破了十万大军,就连曹操也佩服的心悦诚服,赵云参军时是把都不到,这么一个少年有一身那么好的功夫,可谓世间少有啊!人们都说诸葛亮明智,但我不觉得,我一分为二看诸葛后,才觉得逐个并不是那门聪慧,假如在赤壁之战中让关羽守第一关,那么曹操就不会活那么久了,蜀国也就不会那么早灭亡了,这样蜀国就可以一统江山了!我恨狡猾的曹操,他尽然挟天子已令诸侯,这件事体现了它小人的一面,他有眼不识泰山,司马懿那么机灵他

3、不中用,最终被司马懿推翻了!曹操野心勃勃,每一次斗争他都想灭了别国,可大部分都失败了!但是他身临险境还笑得出来,真令我佩服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才是三国真正的写照啊!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2放暑假了,我读了一原来自闻名作家高尔基的童年,看完的我感受颇深,我第一时间给我的感想就是现在的我真的太华蜜了!想想作者高尔基的童年是多么的凄惨,生于俄国中部诺夫戈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从小就受到苦难生活的熬煎,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走入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亲身体会到人民的苦痛,看到社会的丑恶。我,虽然诞生在乡村,但是想想现在的生活条件,我看自己都得偷笑了,童年时候的我是那么的天真,那么的活泼,和伙伴们一起

4、玩耍,一起嘻哈,想起来自己都在笑。比起高尔基我真的是华蜜一千倍一万倍了。虽然比不上那些城市里的小孩子,但是我的生活学习条件并不差,自己在心里已经觉得很快乐,每天和同学一起探讨问题,相互进步,这种感觉真的很棒,老师也很有耐性地传授学问。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学问,强壮成长。童年这本书里的主子公:阿辽沙*彼什科夫。阿辽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欲、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他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四周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信任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

5、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和阿辽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绚丽的,是彩色的;是没有苦恼苦痛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验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味道。那或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苦痛吧。这本书告知我们不仅要珍惜眼前的华蜜,而且要学会制造华蜜。 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华蜜,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妙的生活必需有所付出,才会许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3这本书看完好几天了,那感觉就像是有一团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始终堵在心里,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讨,很想让它澄清。书里面的经典情节许多许多,那里面展示的许多,我不能一一的重复,就这样借着几个点,简洁的说几句好了,

6、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呈现,呈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实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从那很多的错综困难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

7、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务,形成了剧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这样的比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担心,假如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邪恶的,你对它充溢了生气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可是你不能,因为假如你想刺痛那些邪恶,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丢失本性更悲伤的么!印象深刻的是这样的几个人物,代表漂亮和善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真和善的心灵,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损害过自己的卡齐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等,我们

8、看到她是漂亮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是怎么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逼,最终,作了彻底的牺牲。书中描写了一个那样的社会,和在那个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状态,麻木的如那个弗比斯,最底层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几个隐修女,疯狂的副主教,还有尽全力抗拒的最丑陋的卡齐莫多,副主教和卡齐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显明对比,同样爱上了漂亮的姑娘,同样的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情,那么的真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

9、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我想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让人看到的不是一个简洁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些活动,无论放在什么时候,什么社会,人的共性是始终存在的,对美妙的憧憬,对美妙的追求,对美妙的赞美,人是一个天使和魔鬼的综合体,人和人的经验没有相同的,也就是说,社会本身就不行能让全部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这种不一样的待遇,让多少人的内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对美妙的追求阿!林林总总的肮脏的巧取豪夺,充斥着我们的眼睛,振荡着我们心灵,我们该怎么办?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4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子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验与最终

10、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呈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剧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终归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司汤达是擅长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起先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华蜜,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成功,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意。 假如说于连对

11、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高傲,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她认为,假如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 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实现其宏愿。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整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

12、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微环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经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四周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作者在于连得知德雷纳尔夫人写揭发信到枪杀她这段情节上仅用了三页,而与玛蒂尔德的爱情却花了上百页的篇幅细致描写。德雷纳尔夫人堕入情网时的那种喜悦,苦痛,忏悔而又不甘放弃华蜜的困难心理的呈现,也令人拍案叫绝。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

13、阅读看法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专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索。 引领我啃完这本书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作者从一纸简洁的刑事案件资料中展示出那个时代广袤的社会画面,把一个一般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对十九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和哲学探讨的水平。小说令我看到在生硬的历史书上无法感受的,那段法国大贵族和资产阶级交替执政的关键时期的状况。我从中了解到现实主义作品的另一种艺术特色司汤达倾心的人的灵魂辩证法;这与以往我从高老头,欧也妮格朗台中体会的巴尔扎克的造成一个人的境遇有很大不同。全书最刺眼也是文学史上闻名的人物自然是于连索

14、雷尔,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老师,与女主子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华蜜的热忱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抗拒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质描写而突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化的,正是于连处在青年的冲动下追求英雄的幻想经验,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抗拒,也是对无所作为,虚度青春的抗拒。 在社会现实阻碍实现理想时只有两种选择:退避或是抗拒。那些当着小职员不求上进,成天埋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避者,他们或许平凡得舒适却被社会的前进所淘汰。能不断树立人生目标,确定实现人生志向的便是和于连有同样气概的抗拒者。这个时代当然不欢迎虚伪的言行作为手段,但仍旧须要对生活的热忱

15、来抗拒空虚的度日。这样,于连悲剧性的结局除了昭示个人抗拒行不通外,就有了对当今社会更实际的意义。 写至此,不得不引到这部小说的一个创举使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心灵的爱情和于连与德拉莫尔小姐头脑的爱情相映成趣。尽管这两个贵族女性的爱情方式迥然不同,一个深厚,一个狂热,他们在这两个基本点上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对本阶级的厌恶,对封建门阀制度的叛逆。记得当于连发觉自己的爱情正蜕变成虚荣的工具时说我把自己毁了,可之后的细微环节是一种傲岸之间带着恶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挚,最剧烈的爱情的表情。这时的贵族小姐却是摆脱了一向慢得像乌龟爬一样的生活,用丢失尊严的方法博得爱情。书中两段悲剧爱情的进展始终伴随着新贵的

16、若即若离和于连的自卑带来的怀疑,直至生命将要终结时,爱情才爆发出无济于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怀。 当我将落笔时,发觉用意识写出感想的时间已可与用精神阅读原著的时间相比较了。我兴奋于自己得到抗拒平凡的启示,感动于那些尽管扭曲而依旧壮烈的爱情片段。当有人提及红与黑,可以骄傲地在回答我读过后面加上一句我也掩卷深思过。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5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一书,我相识到独立自强是战胜困难的法宝。 书中写的是: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到风暴的攻击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他靠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和坚韧的劳动盖起了房子,种植谷物,驯养山羊,坚毅地活了下来,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从鲁滨逊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独立自强,英勇地面对困难的高大形象由此我想到了自己面对困难的看法。 去年暑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