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29797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湘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湘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湘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湘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八年级下音乐教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1、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学会演唱同一首歌,在歌声中与同学、朋友工作周分享同一首歌真挚情感。2、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教材分析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小学的六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播放学生三年在校的学习生活)二、教授新课1、介绍歌曲师:歌曲创作于1950年,作为十一届来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

3、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2、学习歌曲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4.14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度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玉树加油!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4、学生分组思考(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2

4、)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生:师: 角落失意、孤独、无助 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 沟通、理解、鼓励 渴望 友谊、友情、真情主题思想人间真情5、教师有表情的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生:师:(1)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2)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6、学生跟琴演唱并纠错提示:(1)句尾 长音,时值要足;#4记号要唱准;(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

5、(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7、跟着伴奏演唱一遍师:歌曲象师长的谆谆教诲,又象同学之间的款款深情,既象充满阳光的母爱,又象儿女敬慕长辈之情,但是歌词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以充满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人间的真情-浓浓的爱。特别是“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让人人沐浴在爱的阳光里8、师现在同一首歌已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多种演唱形式,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歌,边听边思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生:师:合唱,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WU”演唱第二声部。(1)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2)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3)加入歌词演唱9、学生自由讨论构思一种能比较恰当表现歌曲思想感情的艺

6、术处理方式并实践。10、最后请同学们欣赏由毛阿敏演唱的同一首歌三、欣赏并创作师:即将离开母校,你一定有许多不舍,你想对母校、老师、同学、好友说些什么呢?欣赏完下面这段艺术院校大学生表演的诗朗诵,一定会带给你很多启示。尝试着也创作一段作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声吧!1、 学生讨论并创作2、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四、总结:现在这这首歌曲已经传遍整个大江南北,歌曲也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演唱方式,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唱同一首歌,回忆往忆,共叙友情,相信这青春的旋律和纯真的誓言,一定会伴随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欣赏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常用的民族乐器的形状、音色,并

7、熟悉乐曲的主题,体会乐曲优美的意境。教学重点难点:放在对乐曲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的体会上。教学方法:采用音、画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动手绘画、动脑思考,并通过讨论、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意境。 教学过程:(课前将学生分成拉弦、弹拨、吹管、打击四个乐器组,分别按小组位置坐好。)导入新课:1、 教师用箫吹奏乐曲的主题片断。提问:这是一件什么乐器?生:箫。师:这是是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生:中国民族乐器。师:刚才吹奏的是一首什么风格的乐曲?生:中国民族风格。师: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师板书课题)新授部分1、向学生简介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由古典琵琶独奏曲改编的典

8、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2、教师用投影打出乐曲结构及各段的小标题:、江楼钟鼓 、月上东山 、风回曲水 、花影层叠 、渔歌唱晚 、迴澜拍岸 、欸乃归舟 尾声3、教师提问并初听春江花月夜问题:1、你听出了哪些民族乐器?琵琶、箫、二胡、扬琴、锣、笛子、木鱼等。 2、每段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初听乐曲(播放录音)总结归纳:1、由于课前已经在教室四周贴上了民族乐器的图片,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揭下各组讨论所认定的乐器,再由教师在黑板上按乐队的编制和座次贴上去,形成一

9、幅完整的乐队分类及座位图,使同学们一目了然 。2、每段的结尾都相同,即:2 32 1231| 2 -|(这一步既使学生复习了民族乐器的外形,又听辩了民族乐器的音色,同时又对乐曲有了初步的感受。)4、分段听乐曲(播放录音)学科整合方法:把全体同学分成八组,每组准备好彩笔和纸,教师边播放乐曲边描述每段的音乐形象(比如第一段:“江楼钟鼓”教师可以这样描述:琵琶清脆的弹、拨模拟着鼓声由远及近、由慢渐快,箫吹奏出轻巧的波音与琵琶相配合,加上其他的丝竹乐器,奏出了优美委婉如哥的主题,描写了一派夕阳西下,泛舟江上、箫鼓齐鸣的动人景象),然后每组同学根据教师的描述,画出一个小标题所描绘的景色,最后把所有的图画

10、按标题顺序依次排列贴在黑板上,便组成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月夜的风景画卷。(这一步通过学生动手绘画,加深了学生对于乐曲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5、复听乐曲(播放录音)让同学们根据标题的提示,一边欣赏图画所描绘的风景,一边领略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通过欣赏、比较,总结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是春光明媚、恬静秀丽、花好月圆。(教师板书)第三部是巩固阶段:教师先带领学生视唱第一、第五两段的主题,然后一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乐曲的主题,学生不能吹奏的地方教师用箫来演奏,其他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伴奏。第四部是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使我们了解了中国民族管

11、弦乐曲的神韵,也使我们更深一步了解了我们民族音乐的魅力,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使我们了解到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之林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第三单元 世界民族之声樱花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3.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4.学习和掌握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并用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旋律创编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樱花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请同学们根

12、据音乐的风格判断是哪个国家的歌曲?(印度、日本、朝鲜)在这三个国家中,哪个国家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呢?(日本)教师介绍日本的民俗风情1.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起伏变化。2.师问: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引出樱花相关文化)1.讨论歌曲的音乐特点2.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创编.3.教师给出4小节简单节奏写在黑板上,请学生随意组合都节调中的音符,感受都节调是构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的因素4.总结形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是日本的民族音乐调式:都节调用舞蹈形式表现音乐教师进行本课的小结学生听讲欣赏图片1.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2用U音轻声模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3.学生对歌曲进行感

13、情处理.4.跟随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1.讨论:a.音乐结构简单b.旋律自然朴素c.都节调式的运用2.请学生把歌曲樱花中的各个音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且哼唱出来。(34671)这就是日本的民歌调式,叫做“都节调式”。3.集体演唱分享自己的作品。学习简单日本舞动作,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演唱樱花。学生谈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感受不同风格的歌曲,一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音乐软件引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的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广度,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第四单元 华夏乐章(二)欣赏客家之歌设计思路:初中学生虽处在生长发育期,但心理仍未成熟,针对他们的这种特点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我的课堂设计以学生参与为

14、主,尽量避免对乐曲进行单一的知识性讲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收集材料、讨论、游戏等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教材分析:土楼回响是一首交响诗,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由作曲家刘湲谱写,获得2001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这部交响诗为厦门爱乐乐团的首演曲目,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旨。本课放在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广东民歌中客家山歌的延伸,要求学生欣赏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全曲由两个音乐主题不断交替变化而成,A主题为合唱部分不怕山高水又深,运用了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的音乐素材。B主题的旋律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由铜管乐器演奏。全曲的曲式结构为引子A+B+AB+B+A+尾声。本课要求学生不仅清晰全曲的结构,并要用客家方言演唱A主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课前的搜集、整理及相互讨论,初步了解相关的客家文化,并在课堂中展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2、通过聆听、赏析交响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初步了解客家山歌。教学重点:1,把握乐曲中的主题乐句(采用了哪首客家山歌的素材)。2,清晰整首乐曲整体框架(曲式结构)。教学难点:1,用客家方言唱会主题A乐句,并注意主题A在第三次出现时的变化,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